图片:华威
李诚
采写:俞盈盈
寻宝地点:浙江金华寻宝密码:在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全村96%的农户种植茶花等花卉苗木。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在茶花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竹马乡也被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授牌为“金茶花共同富裕实验基地”。
一般人种几盆花,总有些闲情逸致的意味——行有余力,莳花弄草。对此,最爱慢煮生活的汪曾祺写道:“人有闲情逸致,说明国运昌隆。”而对于种花人来说,那是忙碌的生计,是带他们走上富裕兴隆的道路。
山茶花,单单通过它淡雅清丽的名字,你想象不出它能给一个村带去什么。但在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通过智慧的栽培和汗水的浇灌,这一棵棵看似普通的茶花树,变成了村里的“宝贝”,开出了绚丽的幸福之花。
“一棵茶花一担谷,一亩茶花一幢楼。”竹马乡是著名的“中国茶花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茶花种植销售基地,在23.7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茶花的园地占了3成。下张家村更是茶花专业村,全村96%的农户种植花木,其中茶花最多,超1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每年的1~3月是茶花的盛花期,如果那时你走进下张家村,目之所及都是缤纷绚丽的茶花,或独立枝头,或成群结队,展现着娇俏柔美的身姿。
在春天来临之前,下张家村的村民们便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以前,初冬是花农们最忙的时候,他们要带着自己的花苗参加各地的花卉展销会,只为辛苦一年的栽培有个好收益。如今,花农们外出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只需在花圃里等着,大量的订单就会源源不断地到他们手上。“现在的科技帮了大忙,我们使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货款也通过网银进行结算,方便又快捷。”下张家村的村民高群亮说,网络交易平台的普及和运用,让下张家村的茶花和其他苗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销量也随之提高。
当然,茶花销量的不断增加,依靠的是村民们多年经营、精心打造出来的守诚信、有品质的金字招牌。“这些年,客人如果有什么疑问,我都尽力解答,遇到问题我也会给他们满意的解决方案,店铺一直是无差评、无纠纷的。”在贩卖自家苗木的同时,高群亮也会收购一些当地农户种植的花苗卖给客商。对于村民们来说,茶花已是村里的宝贝花、致富花,村里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在学着使用网络平台交易,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走进现在的下张家村,条条绿道——但在20世纪末,整个竹马乡只有坎坷的砂石路,即便是砂石路,也没有一条通往下张家村。
要致富,先修路。退伍的钱瑞华成为下张家村的村支书后,带动村民们用几亩土地和集资款,换来了一条通往湖头村的路。路有了,但钱瑞华还是为村民们的生活心焦,下张家村还背负着3.6万元的集体债款,艰苦的劳作一眼望不到头。“路有了,接下来该如何让村民们尽快致富呢?”这成了钱瑞华日思夜想的问题。
1982年,山茶花大热,引来农民蜂拥种植。然而,仅过了一年多时间,这股热潮就“凉”了,茶花价格大幅下滑,花农的种植积极性一落千丈。面对这一“变化”,钱瑞华反而嗅出了商机:茶花有市场需求,前景肯定好,如果能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那就能顶住市场波动。
钱瑞华靠着自己在生态试验场学到的一点苗木培育知识,在自家地里不断试验,积累、提高了花卉苗木的种养技术和经验。他带队前往广东、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取经,引进金华23户种花大户。钱瑞华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开始发展整个村的花卉苗木种植业。下张家村的村民们变“粮农”为“花农”,全村96%的农户种植茶花及其他花卉苗木。2003年,下张家村建立了国际茶花物种园。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收集、保存、栽培、驯化、育种、利用山茶属植物原种的公园式专类园,培育各类山茶物种18组204个,茶花品种400多个,收集了80%的世界山茶物种,品种之多居世界第一。每年一届的茶花节,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花团锦簇的下张家村成了全国闻名的茶花之乡。
市民们在欣赏争奇斗艳的茶花
一株茶花如何成为村里的宝贝之物?茶花本身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等药用功能,而且浑身是宝,花入香水,籽炼精油,但茶花能引人注目,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颜值。
每年3月的中国茶花博览会,让人们发现种花不仅是一种劳动,更是自然与人共同参与的创作。“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当你见到盛开的茶花时,你就会明白,人们之所以爱它,是因为它美丽而热烈。
在冬春之交开花,温和平实、油亮深绿的树迸发出一捧捧夺目的花朵,那是生命的火焰。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茶花:“扶疏蓊翳,老而愈茂……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迎着北风,鲁迅说它“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赏过东风,杨朔赞它“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不见它,就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行至滇西,汪曾祺也深以为然,汤碗大的花朵“像烧得炽旺的火球”,叶之大绿与花之大红相衬,“显出一种强壮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是,在下张家村这片土地上,茶花安了家。村民们在花丛中绽开了笑颜,这一树树红花白花,正是他们的金花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