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

2022-11-26 21:47:55孙六平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年人红色精神

孙六平,姜 炎

(西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习近平指出:“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1]这一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新时代青年身处的历史方位和使命责任,又对青年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能够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青年人要肩挑重任,奋斗精神是核心指向。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历经磨难,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智慧结晶,它内在地包含着培养新时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的教育功能。因此,以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合理旨归。

一、培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2]新时代的中国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建设强大的国家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力量。因此,培育好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伟大课题。更加注重青年人奋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促进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精神支柱,又能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也是赓续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个人层面:激励踔厉奋发意志,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通过努力获得比通过运气获得更好。”[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观念,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第一步。因此,为使人生幸福,青年务必保有踔厉奋发的意志,牢记“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形成正确的奋斗观,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有利于青年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由于自身的判断能力有限,加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往往难以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青年加强奋斗精神的培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助于在增长才干的同时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袭,从而形成向上向善的奋斗意志,进而在社会实践中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塑造青年健全的人格。遇到挫折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远大而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是青年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对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年而言,培养奋斗精神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用心打磨自己,奋斗无悔青春,在学习中孜孜不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历练自我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以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奋斗精神塑造健全的青年人格,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社会层面:激励笃行不怠,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不仅能够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还在促进社会进步上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形成笃行不怠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4]青年人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能反映出社会主要心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形成奋斗精神,使其内化于青年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形成笃行不怠的社会心态,从而促进社会意识的改变。另一方面,培养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有利于推动具体的社会实践。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的,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从社会实践的层面上看,青年奋斗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并推动着社会奋斗实践的进行,由青年奋斗精神外化到青年具体奋斗实践的过程,在实现奋斗观念和奋斗行动的相统一的同时也营造了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因此,奋斗精神的培育有利于推动青年奋斗精神向奋斗实践的转化,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三)国家层面:赓续中国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青年人是否具有奋斗精神,是否具备家国情怀,不仅关系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深刻影响着中国梦的进程。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立足优秀传统,赓续中国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开拓创新、披荆斩棘的历史积淀,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素质修养,是国家和民族生机活力的重要体现[5]。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关乎着青年人对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更是中国精神在当今时代得以赓续的重要保障,也是青年人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勇担时代使命,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有奋斗精神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青年应当自觉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将个人的成长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既要树立崇高理想,又要注重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断增强本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奋斗精神成为领航青春之帆的不竭动力,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昂扬的精神状态,使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梦想成真。

二、以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合理性分析

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品格、历史渊源和实践经验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为谁奋斗、为何奋斗和如何奋斗”的解答思路,展现了红色文化对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红色文化蕴含“为谁奋斗”的价值追求

人民性是红色文化鲜明的理论品格,它集中体现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不懈奋斗的价值追求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百年征程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在红色文化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认为只有充分反应和服务群众需求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化要“联系群众,表现群众”[7]。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方针。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歌谣、红色标语、传统民歌展现出了人民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电影、长篇小说等经典红色文化作品,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新时代,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优秀文化融合形成现代先进的文化。回望百年征程,红色文化始终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导向,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特征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之一,以人民性为基础为新时代青年解答了“为谁奋斗”的价值追问。

(二)红色文化蕴含“为何奋斗”的历史品格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是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的历史品格。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中国青年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8]。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早已成为中国梦实现的精神纽带。以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一是能使青年理解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历史渊源。红色历史缘起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崇高追求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国情,无数有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实践中。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无不发生在危及民族生存之际,但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的决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更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继往开来的伟大变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锐意进取、奋发勇为的时代新风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创造出令世界瞩目、人民满意的伟大成就。回望百年路,党和人民经受磨难依旧百折不挠,贯穿始终的是伟大红色文化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因此,红色文化天然便存在着为民族谋复兴而矢志奋斗的历史缘由。二是能够使新时代青年把准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的方向。红色文化既是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崭新未来的精神引擎,又是历经生命和鲜血磨炼而成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红色底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让红色精神在青年心中走深、走实,使青年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领新时代青年把准为使命担当而奋斗的正确方向。

(三)红色文化蕴含“如何奋斗”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天然地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9]用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一方面能为青年提供接续奋斗的信心,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淬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核,红色文化将每一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与民族精神相融合,把奋斗的意志、斗争的精神带到新时代青年的心中,融入他们的思想,这些红色的历史事实鼓舞着青年人乘势而上、一往无前的奋斗信心;另一方面能够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时代新人不懈奋斗的本领,凝练于实践经历之中的红色文化,在其产生的过程中孕育了诸多宝贵经验。例如,坚持真理、勇于斗争的实践方法。无论是南湖红船还是小岗村的田野,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再如,心系百姓、赤心报国的实践方法。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心系百姓、不负人民的思想特质一以贯之,才能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克难奋进。因此,以红色文化中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不仅能激发青年人面对挫折的勇气,而且能够为新时代青年提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经验。

三、以红色文化涵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实现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0]奋斗精神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实现红色文化对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成的演进规律,注重从奋斗意识的内化到奋斗行为的外化再到奋斗精神的强化的逻辑理路,将教育、实践和科学机制充分融入奋斗精神的生成路径之中。

(一)加强教育引导,内化奋斗意识

站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让新时代青年传承好奋斗意识,就必须加强教育引导,用知识和精神武装青年人的头脑。一方面,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资源,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因此可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化对新时代青年的红色熏陶。要想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一是要抓准新时代青年这个重点对象,发挥其关键带头作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1]。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如“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饱含顽强进取、敢于创新的时代内涵,这份厚重的红色历史中书写了党领导人民斗争与建设的峥嵘岁月,刻画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足迹与奋斗精神。让这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教育宣传中深度融入青年人的思想品德、精神素质的建设中,将其内化为昂扬奋斗的思想内核。二是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强化教育引导的效果。在全媒体时代,除了借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融媒体产品等等,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宣传体系,加强精准化传播,提升新时代青年对奋斗精神的了解与认知。注重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向青年传递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的信念。另一方面,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强化对革命先辈、社会先进人物的宣传。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优良传统、各个时期的先进典型,是引领我们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12]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驱者,其模范带头作用是推动时代进步、深化时代精神的重要推力。红色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客观的文化存在,更应充分发挥其育人教化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选好榜样,在百年发展的过程中、在各个领域中挖掘艰苦奋斗情系人民的革命先辈和先进事迹,借助先辈遗物遗事的展示、话剧演绎、广播讲解等多种途径深度宣传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借助榜样典型的力量,做好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演绎教育,让生活中的先进榜样成为新时代青年发奋图强的行动代言和鲜活教材。二是有效利用榜样典型,对革命先辈和先进事迹进行精准划分、动态掌握,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根据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认知层次进行分类、细化,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构建立体的榜样人物宣传平台。增强新时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使其逐步内化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意识。

(二)促进实践养成,外化奋斗行为

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改造了自身的主观世界。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磨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资源,挖掘体现奋斗精神的历史遗迹和发源地。习近平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13]强化红色资源以及革命文物资源的系统性研究,挖掘革命文物资源的精神意蕴,坚持把红色故事、革命文物、红色人物一体研究、一体传播,即“事、物、人”有机地融为一体。新时代的青年在实地走访和深度挖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验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寻找自我与红色基因的共振点,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外化为自主奋斗行为。其次,需要构建红色文化参观、研究、体验及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青年人能领其神、掌其骨、致其用,达到“看中学,练中学,践中学”的目的。可以借助红色基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祭奠革命烈士墓等。同时也可以推进校馆协作,在注重主体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流动的展览厅”,使新时代的青年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历史的厚重,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润。在亲眼所见、亲力亲为的过程中使新时代青年零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从而培养奋斗豪情,铸就奋斗意志。最后,可以举行红色文学作品创作、话剧舞台表演、书法演绎等活动,再现峥嵘历史,再现红色光辉,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让青年获得沉浸式深入体验,受到强烈的精神感召。例如,打造丰富多彩的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号召青年人奉献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实现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传播与践行,领会共同奋斗、接力奋斗的精彩和快乐,树立奋斗奉献的精神理念;实地拜访革命前辈,听老一辈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用生动真实的革命故事激发青年人的奋斗壮志。经过不断的学习、交流与践行,强化对艰苦奋斗的现实认同,在由外而内、由浅至深的学习磨砺中,外化为自发的奋斗行为以实现个人与民族的梦想。

(三)构建保障机制,强化奋斗精神

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青年人对奋斗精神持续、有活力的传递,赓续红色血脉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重视完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要认识到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文化的现实载体,是奋斗教育的物质前提。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正在遭遇传承危机,亟待保护。要保护好红色遗产,需要完善好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对全国范围内红色遗产的普查、挖掘、分类以及保护利用等工作,加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分类,并结合数字化的现代手段将红色文化转移到更强大的载体中,如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这样既实现了保护作用,也使学习传承变得更为高速便捷。另一方面,要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同当代精神的有机整合,演绎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文化资源,使其具备新时代价值导向的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大红色文化融入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红色资源传播的时空局限,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体验感和沉浸感,适应青年人的需求和风格,形成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二是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依托不断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使物化、静态的红色资源得到立体化、动态化的呈现。最后,要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红色教育是一项全社会范围的系统性教育活动,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参与进来。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合作,一是学校与社会各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红色实践基地,为传播红色基因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有效的平台;二是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注重传承红色家教、红色家风,弘扬家庭文明,大力弘扬新时代家庭观,发挥学校与家庭红色基因宣传的联动作用。挖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红色教育资源,促使各类红色资源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一套多层次、多要素、多方面大协同育人管理模式,努力形成红色教育全员参与的社会大格局。

四、结语

奋斗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宗旨使命的高度凝练,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15]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新时代青年是实践的主体,奋斗精神是不竭的动力源泉,激励着青年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新时代青年要在奋斗精神的激励下筑牢精神之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青年人红色精神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6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青春(2022年8期)2022-08-03 12:01: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意林(2019年9期)2019-06-02 16:59:40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