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超 李 洋 高 娟
(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量子力学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围绕量子力学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实现量子力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样,在量子力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从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等三个环节进行优化,构建量子力学特色教学模式,以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同时,对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实践探索,以此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途径,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下,对量子力学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探索进行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量子力学,作为现代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通过研究微粒运动和基本规律的变化,可以对多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同时,量子力学是科学和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能源、化学、材料等相关学科和许多现代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量子力学也是学习固体物理、材料科学、材料物理、化学、激光原理、激光物理和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在现阶段的量子力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际的量子力学教学改革下,重视课程教学的设计优化,加强学生的量子力学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量子力学思维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推动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量子力学的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运用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理解丰富的量子力学基本哲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于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世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1]。
在量子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教风建设。优秀的教学风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的纽带,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量子力学教学团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教学风格,推动着良好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并严格实施集体准备课制度和教学小组讨论制度,以提高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2];其二,备课优化。在课程教学的预备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准确掌握重点和难点,参阅各种量子力学参考书,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量子力学教学大纲规则,认真撰写教学计划,不断总结,根据实际学生适当增加新的内容,如在量子力学讲义的第一版基础上,修改到第二版,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三,课堂教学。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量子力学概念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从灌输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开展研究性教学,形成一种师生共同互动、探索真理的教学氛围。其四,课后交流。在量子力学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上,课后交流的辅导,有助于倡导学生的研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量子力学的学习上,同时借助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创新量子力学人才培养体系[3]。
在量子力学的教学设计上,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现代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行为,它不能列出一些更直观的现实例子,以便学生能够接受学习经典现实的知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书写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教授氢原子的光谱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从高到低的水平;在氢原子的斯塔克效应中,我们展示了氢原子在外部电场中的分裂光谱。
同样,在以学为主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内容上,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物理系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积极参与了教务办公室的建设,并开展了量子力学的网络辅助教学。同时,在物理系的论坛上,有物理前沿与进展,大学物理学习和讨论,在网络上与学生交流,回答他们学习中的难题。我们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参考书目、本课程的难点、量子力学学习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这些措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显著提高[5]。
在量子力学的教学设计上,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加强启发与互动教学方法,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上,可以从实验事实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建立物理模型和物理图片,努力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模型理解复杂现象的本质,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一般的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物理直觉。在解释一些问题时,不要只是进行教材的阅读,而是解释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玻尔量子理论时,首先介绍了无法解释的经典物理中的原子稳定性、大小和氢原子的光谱,然后介绍了玻尔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特别是三个基本的假设的成功和局限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和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的过渡的细节。当问题被提出时,我们应该善于激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思考和研究问题中的矛盾,同时引导学生逐步获取新的知识。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全班学生鼓励和表扬,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学生提问的热情。最后,教师对课堂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和归纳,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帮助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知识[6]。
在量子力学的教学设计上,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逐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对量子学习有着一个良好的把握。例如,当谈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首先介绍经典粒子的基本特征和经典的波动,然后介绍粒子在量子概念和量子概念下的波,强调它们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加强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另一个例子是,在研究一维谐振子的过程中,比较了经典谐振子与量子力学中给出的结果,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量子力学的本质。在传统教学设计上,教师“满堂灌”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做笔记后就死记硬背地消化知识,更多是处于被动状态。出于考试成绩和对未来发展压力的考虑,学生只能被迫选择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应用能力缺乏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学习。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不再有靠着教师监督学习的依赖心理,开始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知识往往是在场景中出现,又被反映在具体场景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够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使学生一起讨论互动,碰撞出新的知识火花,涌出新的思泉,让学生能够发挥着自身的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7]。
在量子力学的教学设计上,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营造一个双师教学模式。即构建双师课堂,以此降低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设计难度。双师课堂中的双师指的是一位顶级教师外加一名课堂教师,即针对互联网上的顶级教师的教学资源进行运用,教师在课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补充,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该上课的模式为,顶级教师通过投影仪实现人像与现实的一比一比例进行线上教学,课堂教师在真实课堂中实现答疑,监督学生的巩固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查缺补漏,并做出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课堂活动中去。例如,超星平台的精品课程运用到量子力学教学上,在混合式课程设计中,超星平台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后练习与课程考核。在课程教学后,教师通过超星平台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运用时间进行提交,从而优化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完成环节,通过提升课程教学后的时间利用效率,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在混合式课程教学中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与调整,为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提供保障。同样,在课程考核中,借助超星平台能够设置相应的考核形式,通过将考核进行细化,提升课堂教学互动中考核所占比例,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当中,从而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基于超星平台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教学两者之间的优势,通过将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帮助教师能够解决更多课程学习上的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8]。
在量子力学的教学设计上,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我们处理课后练习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发言,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阅读大量文献,积极了解物理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9]。
由此可见,在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上,借助量子力学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围绕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发展,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上,需要基于量子力学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进行逐一优化,以此保障教学质量的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