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融合

2022-11-26 18:06:26母延雪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院校

母延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之所以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崇与应用,是因为其本身便是推崇科学进步以及实践出真知的,而这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规划不谋而合。相较于一般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的其他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实践与发展,而这也是最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在我国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以现代化、实际化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大众化的教学工作,以此帮助学生明确思想观念,切实可行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能力与育人文化水平。

一、在新时代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就学生方面而言

对于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初衷是为了学一门专业知识技能,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因此,该部分高职学生在进行专业和学习方向选择时往往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且缺乏有效的学习动力,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配合能力,且学生自身对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使然,导致其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集体意识淡薄的情况,教师在对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容易遇到困难。

(二)就教师方面而言

首先,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往往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学习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工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也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流水化教学,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当前政治环境做出有计划的教学工作,导致其思政教学的结果与预期不符。[1]

其次,由于教师自身对思政教学工作没有明确的认知与理解,且其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认知能力,也即是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保持学生自身的个人身心健康,却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环节的教育工作有所缺失与懈怠,没有将学生个人与当前社会政治环境与时代发展相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政教育课程时容易出现与社会相脱节的情况,而不能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念下的思想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从而造成思政教育的结果不能满足于当前教学形势的情况发生。

最后,对于部分高职教师而言,其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填鸭式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过多关注学生能否从晦涩难懂的政治语言中获取有用知识,导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对思政课程的认知能力,从而对学习思政教育、深化个人思想政治能力产生了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参与课程学习与实践过程。[2]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可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品味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来强化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门帮助人们丰富思想观念的学科理念,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念与实践方法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如能有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念,则其能够在自身的成长道路上不断提升思想创造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将其在高职院校中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良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以明确的思想观念去发展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学生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明确认识马克思理念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学校才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从身体到心灵进行同步的教育工作,最终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3]

(二)马克思主义可帮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21 世纪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世纪,就思想政治方面而言,近年来我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引入了一大批的文化思想以及精神建设知识点。固然,其中一部分的优秀文化以及历史传承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与融合,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然而,在众多的外来文化中还掺杂着部分伪科学和糟粕思想在悄然侵蚀着我国年轻人的思想,而我国年轻人的思想也随着国家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有所变化,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当前的社会有抬头的趋势。在此情形下,对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改善其思想观念与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在其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客观且全面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来看待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文化,以此来保障学生不会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而是能够以吸收并学习正确思想文化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现代化的思想建设与社会发展。由于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积极发挥学生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从实际出发看待问题与当前我国的思政教育理念相互协调互通,学生也可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来更为融洽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思想道路建设工作中来,并在之后的知识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以更加灵活的思维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且有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可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良好且丰富的内涵文化知识,高职教师如能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学习工作,则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个人精神境界。之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开展思政教育,是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与人格魅力,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的总体素质。

因此,作为一门拥有良好思想教育及政治理念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可以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以强化学生的个人管理与约束能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改正以往的不当思想观念,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做起,自觉承担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历史使命,为我国的国家复兴以及民族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的时候坚定自身的理念与想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以及之后工作与生活的挑战,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发展建设道路。[4]

三、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的融合工作

(一)教师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工作相结合

如想要有效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则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体系下的教师以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并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融入马克思主义理念,并将其所提倡的社会实践性与学生当前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此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的学习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前对学生进行调研工作,找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并将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教学内容融合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如学生在学校食堂打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拥挤或插队的现象,而这便与马克思主义理念里所教育的文明育人相冲突,教师便可以此作为插入点,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让学生明白其思想理念的实用性以及教学意义。同时,教师如能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穿插讲解思政教育知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也可很大程度避免学生因自身不感兴趣而消极学习的情况发生。

(二)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政课程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由学校教师定时举办大型会议进行思政教学工作。固然,大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但苦于没有良好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走神或消极学习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到了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

因此,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政教学工作,转而采取多媒体等电子设备进行教育辅助工作,实现多样化趣味化的思政教学工作,并在此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例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有关于我国长征精神的思政教育工作时,除了口头讲述当初的历史事件外,还可在教学课堂中穿插播放有关我国长征时期的历史影像与视频,以真实的画面为学生展现当初中华人民不屈抗争的精神,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民族凝聚力与艰苦斗争精神。同理,在播放有关思政教育视频的同时,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融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并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电影的方式去找寻当时历史人物行为及思想动机与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实践活动有何相同点,并以此加深其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且最终实现学生自身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思政教育含义,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5]

(三)教师需要以思政教育为核心,辅助教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与核心仍旧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学与提高工作,针对在此过程中融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而言,教师需要对二者的异同有明确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融合教学工作。

教师在进行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工作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在总体上对其有所理解,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内容也会随之有所不同,教师应该针对此抓住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时事政治新闻,作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并在此之上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个性化精神用以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工作。长此以往,在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辅助进行规范化教学工作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将能够以清晰明了的状态去理解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建设工作。

(四)教师可通过将思政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

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场所,高职院校本身便可在打造自身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体的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力。为了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校便需要对当前各教师进行素质培训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工作,以此来加强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及教学能力,从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思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思政教学团队,从而有效深化当前学生的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相融合的工作,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其次,为了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及学习过程中融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进行思想传播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通过如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校园官网及报刊等多种方式作为传播途径,以此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教育工作,从而在整个高职院校内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个人觉悟,从而有效参与到马克思主义与思政教育的大众化融合与建设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若是高职教师能在其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工作,则可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以及个人认知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因此,在之后的教学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及教师工作者需要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并将其有效融入于思政教育体系之中,以此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进步,从而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高素质、高思想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