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学生实践力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022-11-26 18:06熊顺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服装中职专业

熊顺美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200)

一、背景

随着高度信息化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书本上的知识不用借由老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另外教材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跟着行业发展随时挑战内容,往往会出现教学与企业脱节的情况。中职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领导课程与企业工作相结合,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来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上岗即熟练的人才。

二、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困境

(一)教师教学过程重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通常学校授课过程中,因为学生数量较多且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往往要在课堂上重复示范好几遍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实会造成大量的冗余。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特点,其薄弱环节大相径庭,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学生的不足,制定“个性化”学习方式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其实有很大的限制。

以服装专业的《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为例,一件作品往往外观上与教学要求接近,但作品细节及操作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制作顺序颠倒、操作手法不对、内部工艺细节处理不干净准确等,而这些对只能对成品做出分析的教师是看不到的,根据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中的比率分析法对课堂的分析,当教师言语比重较高时,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就会较低,产生的教育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在目前课堂教学的语境中,由于学生水平不一,通常一节课同一个知识点会重复很多遍,教师普遍存在着追赶进度的情况,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不仅对学生来说难以融入课堂,也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中职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不同课程类型教师结构失衡

目前中职教育领域中,中职学校本应与行业深度接轨,但目前准入机制下的学校招聘的教师仍然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真正企业优秀技能型人才却被人事制度及刻板印象所限制,无法进入课堂进行授课,将行业前端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除了缺乏行业前端人才,目前中职教育仍缺乏成熟的招聘用人机制,从企业进入教学领域的教师往往陷入另外一个困境——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以及课堂引导能力,无法将自己在行业中的经验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教授,常常学生与老师处在两条平行线,互相无法理解对方想表达的含义,从而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另外,中职学校中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师结构失衡,文化课程类老师往往占据中职教师中的大部分席位,而真正让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中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却占比很低。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中职专业课程教师占比应达到教师总人数的60%,但是据2015 年教育部教育年鉴数据显示,全国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54.7%,这与教育部所要求的数量还有一定距离,更何况实习教导教师人数全国仅为25285 人,只占教师总数的3.8%。

(三)传统教材内容形式滞后,与现代教学技术脱离

纵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项目之间脱节严重,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更缺乏了解系统整体的工业流程。目前中职服装教育主要侧重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制作、服装CAD 及时装画等内容,各个课程安排之间过于重视深度,缺乏对知识连贯性的教导,导致课程与课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脱节,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

中职院校开设的实践课是学生认识了解服装专业的主要渠道,对于实践的认识也主要来源于此。而仅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认识实践的弊端一览无遗:第一,无法与企业真实接轨,与企业整个工作流程不能紧密相连,失去了与团队协作和组织策划的锻炼机会,很难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实践的认识也具有片面性,难以在做的过程中养成大局观;第二,开设的实践课主要安排的是单个项目的不断重复,更多地专注“做”的结果而忽略“学”的过程,轻视“做”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性与积极性。

同时,教材的更新换代赶不上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仅专注于教材很容易与服装行业的发展脱节,再加上技能的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所直面的问题是其专业技能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企业难以认可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开发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依据调研结果,我们了解到企业急需以下七类规格的人力资源:服装制作工、服装打板师、服装设计师、服装营销员、基层生产管理管理人员、服装跟单员和样衣制作员。对高端人才和高技术人才需求量达到了50%。在调查中还发现,服装企业人才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求。专业要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在目前服装产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优秀实践技能的人才,是目前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也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学生找工作难、企业招工难的矛盾。要通过促进服装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无缝对接。

四、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职业类学校课程与普通中学不同,专业技能课占总课程中很大的比重。以服装专业的《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为例,这种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而受班容量的影响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往往缺少监控。一件作品往往外观上与教学要求接近,但作品细节及操作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制作顺序颠倒、操作手法不对、内部工艺细节处理不干净准确等,应寻求最合适的教改方法,推动职业学校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教学目标,组织实训课程内容

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深入一线,认识企业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课程老师可以争取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二年级寒暑假时期实地进行实习,完成学生到工作者的社会角色的转换。同时学生在企业一线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下,也能更新自己的观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清晰企业对成品工艺的要求和标准,在了解细节的情况下拥有超前意识,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推陈出新,将自己锻炼成能够适应企业各方面工作的人才。

中职服装与设计专业校内核心课程分为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是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三大类,因此将考核分为三大独立的部分,每一门课程有其不同的标准及考核方式,最终从三个方面进行评比。课程考核标准改革后能够全方位合理地评价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分为的三大类也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薄弱部分,查漏补缺。这样的方式摒弃了传统教育大杂烩式的评价考核方式,更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学习,在深入分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不同课程各部分知识衔接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也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角度认识与熟悉企业工作步骤和流程,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创新课程载体,研发可视化教学模式

在探寻何种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技能课程网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在校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进行了抽样,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同学都会用手机录视频,都喜欢看短视频,其中82.35%的人有抖音App,17.65%的人会登录其他视频软件,73.53%的人会利用抖音、剪映等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编辑,64.71%人还会对视频进行快慢、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处理,让视频更具创造性。由此看来,学生们对于视频拍摄都已具备一定技能,或者说只需通过简单培训即可应用到实践教学之中,疫情期间这对学生更是一个很好的反馈机会。

在正常的上课之余,让学生将自己的技能训练过程拍摄下来,老师能够通过视频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没有掌握的点,发现其中不规范的地方并及时给予纠正。这样可视化教学的优点第一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己错误的点,及时进行纠正;第二,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发现学生个体的不足之处,大大节约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降低了教学的时间成本;第三,从传播学的角度,避免了出现沉默的螺旋,避免学生因为不合群而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错过了答疑解惑的最佳时间。

(三)明确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基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从教育学的角度分为三个部分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一,可以依照强化对象的需要采用对应的正强化措施。比如有的学生更重视物质奖励,那就设置奖励金额或者奖励选择是否做某项作业的权利,有的学生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不断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积累自信,对专业方向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明确的规划。

第二,分阶段设立小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中职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为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虽然它们是独立的三门课程,其实每一部分都有其相关的理论和基本知识等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合成若干个项目,再将项目拆成小的技能点,以熟练掌握技能点为目标,让学生逐步接受,最终将技能点连贯成大项目内容,夯实基础,逐个突破,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理解服装整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点灵活运用的目标,系统掌握典型款式外观设计、结构制图、裁剪等原理,具体步骤及工艺方法。

第三,及时反馈。对于学生完成每一次作业都要给予及时的正反馈,在每个同学上交作业后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这点基于可视化教学可以避免教师同时面对大量的作业,而是在接受学生视频之后就可以立马直观地发现优缺点,再将其反馈给学生,同时在语言上也应以肯定为主,先肯定对方再提出意见,避免强硬的语气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依托地方产业,跨专业新增实践课程

对区域内服装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经济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技能人才。企业需要员工具有好的非智力素质,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此外,企业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关注,根据多次访谈了解到,企业并不需要特别有才气、有个性的人才,更倾向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虚心好学,踏实肯干能吃苦的人才。这样的人可塑性强,有发展空间,对于企业来说忠诚度更高。

为此打破服装专业只能在服装企业上班的边界,结合宜兴紫砂产业发展,跨专业与学校紫砂学校配合,开发紫砂产品相关包装、表演服装类的综合实践课程,实现专业融合发展。此前,与学校围绕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服装市场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生产过程及工艺要求,将“实习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的学生电商创业平台销售优秀的“综合实践课程”产品。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有效实践,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完成服装作品设计、成本核算、裁剪、制作完整流程,目前基地的香囊、茶席等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中职学校需要在学生课程中增加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类课程并且老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向学生引导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为企业达成最大经济效益。

结语

由此而言,从目前传统授课方式到实行综合实践课程之间仍有漫长道路要走。进行综合实践的改革不仅需要教师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学校、企业等各方面配合。在进行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具有前瞻性见解和独到的眼光,对行业动向有着敏锐的嗅觉,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授课思路,将服装与产业结合,做出1+1>2 的创造性产品。

猜你喜欢
服装中职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道具服装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