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2022-11-26 17:07窦晓东金昌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艺术品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琵琶技法乐器

窦晓东(金昌大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琵琶是一种弹拨型的传统乐器,拥有悠久的历史。琵琶演奏也是中华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极大地传承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演奏时,琵琶的表现力之强大是其他乐器难以企及的,而琵琶的演奏技法也丰富多样,因此要想完美完成琵琶演奏、表达出自身想表达的感情,必须要熟练掌握琵琶的演奏技法。研究琵琶演奏技法过程中,传承和创新是两个要点,琵琶演奏既要保留传统演奏的精华,传承传统的技法,又必须结合时代完成创新。

一、琵琶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一)早期琵琶的雏形

有关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秦汉,当时这种弹拨乐器是以圆形的面板作为音箱,有着笔直的“脖子”,音位和弦的数量也都不固定。这种乐器在弹奏时需要向前弹和向后挑,向前弹的手法被称为“批”,向后挑被称为“把”,于是这种乐器就被称作“批把”。“批把”又被叫作是“秦汉子”,这种乐器其实就是琵琶的原型。魏晋时期,“琵琶”这个称呼才在宫中流传开来。晋朝的阮咸对秦朝的琵琶做了一些改良,增加了音箱的面积来加强共鸣,而且在面板上多加了几个音孔,后来又在这种琵琶上多加了音柱,形成一种新式的琵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种乐器用阮咸的名字命名,也被叫作“阮”。在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得中原文化与西域相互碰撞融合,西域的曲项琵琶因此传入中原。在当时被人们称为“胡琵琶”,这种琵琶之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意义上的琵琶。

(二)琵琶演奏的广泛传播

唐朝是琵琶演奏技法上的高峰时期,从王公贵族到民间百姓,各种场合都少不了琵琶,于是琵琶就成了当时盛行的一种乐器。唐代琵琶演奏技法已经相当成熟,表现力也很丰富,在唐代的诗词和相关文献当中,记录着非常多描写琵琶艺术的作品,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诗人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了。《琵琶行》中对于琵琶的演奏技法有生动具体地描述,诗句中便可品味到琵琶的超强表现力。琵琶的巅峰发展使得唐朝涌现了大批演奏家,比如长安城的曹保、曹善才、曹纲,曹家这三代人都是十分有名的琵琶演奏家,为当时的人推崇。而琵琶演奏到了宋代,受到知识阶层的喜爱,演奏风格从磅礴大气转变成了优雅婉转,明清时期琵琶成为民间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之一,不管是在宫廷礼乐抑或是婚丧节庆中,都少不了琵琶的身影。这一时期的琵琶演奏也开始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流派,琵琶艺术不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三)近现代琵琶演奏

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大众对于琵琶的形状和乐律的需求也逐渐转变,审美也有所不同,于是便把原来琵琶的音箱做薄了一点,把“肚子”做小了一点,“脖子”又矫直了一点,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琵琶。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西方音乐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了避免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被时代的潮流埋葬,音乐家们开始积极进行音乐的改革和创新。刘德海和刘天华作为琵琶艺术的典型模范人物,在不抛弃传统琵琶演奏技法的原则上,借鉴了外来乐器的演奏技法和形式,对现代琵琶技法进行大力的突破和创新,创作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迭,近现代的琵琶演奏技法完成了大步跨越,由此也诞生了很多风格迥异的琵琶流派,这些流派又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差异化的演奏技法,同时也拥有了属于各自特定流派的代表作品。由于千百年来琵琶演奏家对于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当今的琵琶艺术才有了明显而卓越的进步。

二、琵琶演奏文化与技法的普遍传承

(1)传统文化的传承。琵琶凭借自身独特的风格以及非凡的表现力,得到了世人的喜爱并流传发展到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以及各种诗词中都详细记录了琵琶艺术的发展,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奏,琵琶无处不在。唐代是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佳话,比如民间就有康昆仑与段善本在街边演奏琵琶的故事,再比如大家熟知的白居易所创作的《琵琶行》中,琵琶的演奏被诗句描述得生动形象,仿佛可以听到琵琶演奏的声音。南北方的琵琶演奏风格大不相同,《十面埋伏》《将军令》这些曲子充溢着北方人性格里的粗犷豪迈,而《月儿高》《塞上曲》等却蕴含了南方人的优雅婉约。这些传统的优秀作品是中华音乐文化的宝藏,也为琵琶在之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我国发展的历史,琵琶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入自身,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发现和传承自身的优势,使得琵琶艺术更加丰富绚烂,并且能在发展的时代潮流中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

(2)演奏技法的传承。琵琶的教学与琵琶演奏文化传承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要将演奏技法传承下去,教学方面不可松懈。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其演奏的方法包含有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左右手又分别有多种弹奏方式,非常复杂。并且只有把左手和右手的技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将一首琵琶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琵琶演奏中光是指法就有五六十种,曾有人说过“千日琵琶百日筝”,琵琶学习起来难度可见一斑。当前社会更多的人意识到了琵琶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有许多院校和机构开设了琵琶教学的相关课程,将琵琶演奏技法在课堂中传授。在琵琶教习过程中,首先要教学的就是演奏者手握琵琶的姿势,抱持琵琶的姿势对于琵琶演奏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接下来是基本的弹奏技巧,也就是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的弹挑指法,在演奏过程中为了突出音量上的对比效果,可以适当采用实音与虚音结合的方式进行演奏,再进一步就是音阶练习,让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演奏不同调的不同音位。初学琵琶的学生切莫追求速成,要养成优良的练习习惯,为琵琶的传承打好基础。

三、琵琶演奏技法的创新发展

(1)琵琶的材料与品相的改善创新。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西方的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并对我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群众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其中琵琶演奏技法自然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二十世纪中国模仿国外创建了自己的国家管弦乐队,为了符合乐队音响和转调的需求,就要从整体上改变琵琶,最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琵琶的品相。因此琵琶被改为十二平均律乐器,也拓展了琵琶原有的音域。而关于琵琶的材质,传统琵琶琴弦采用的是丝弦,现在琴弦被改为钢丝和尼龙绳,琴弦强度有所提升,同时也加大了左右手各种技法演奏的难度。另外演奏者开始使用义甲进行拨弦演奏,不需要再蓄留指甲,加强了琵琶演奏中大力度的技法,也使得指甲的音色变得突出,另外也将以往的琵琶演奏中比较少运用的中指抹、摇指等技法发挥出来,出现了“反正弹”这样的不同以往的演奏技法。(2)时代变化影响着演奏技法创新。不同的时代背景包含的精神品质也不相同,每个时代的不同精神是推动音乐创作的动力源泉。在演奏中融入其所处时代的背景,可以更好地反映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现象。《琵琶行》就是诗人被发落江州,满腹辛酸之时,与琵琶女的人生经历产生共鸣,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而创作出来的,而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就是以此创作的作品。1949 年后,社会风貌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普遍开始创作反映新中国的美好生活的琵琶曲,这些作品更加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当时典型的作品有《赶花会》等等,这些作品同以往的琵琶作品千差万别,也促进了琵琶技法的改革和创新。这一时期的琵琶演奏,右手指法更加注重速度和技巧的运用,强调左右手快速技法的有效配合,左手则增添了大量采用音节的特殊手法。在创新过程中还出现了对于其他乐器的模仿,比如模仿吉他和弦按法,还有更新颖的演奏,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曲目里,用左手的技法模拟暴风雪的声音,这些都是对演奏技法的创新。当今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更加重视的同时,也期望能看到更多新时代的风貌。琵琶大师方锦龙运用琵琶模仿各国乐器,演奏技法上也有许多创新,比如在《渔舟唱晚》中,方锦龙模仿古筝的花指,用五指弹奏六连音,形成了一种“似筝非筝的境界”。另外,方锦龙还借鉴了古琴演奏中的泛音,用琵琶弹奏出连续的泛音,同时借用刘德海先生创新出的三指划弦法以及轮、拂、挑、扫等手法,将传统琵琶演奏中重音的连接习惯转变一新,让琵琶演奏重新焕发活力。(3)艺术家创作和演奏风格的创新。琵琶演奏是一种主体性较强的活动,琵琶演奏家的风格、喜好甚至理解水平都会让琵琶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大相径庭,也让演奏技法的创新更加多元化。在近现代社会,有几位琵琶演奏家对琵琶进行了个性化创新。刘天华对于琵琶创作的技法进行改良,让琵琶演奏传承我国传统乐器的变奏技法的同时,还采用西方作曲的创作方式,对琵琶演奏进行了个性化的创新。他的琵琶作品《改进操》中,便是把我国古琴的演奏手法同国外的双旋复音技法结合到左手打音技法中,使得整个演奏效果与以往都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琵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刘天华先生的《虚籁》,不仅借鉴和模仿古琴的演奏技法,还将当时流行的音乐元素也融入创作,使这首琵琶乐曲拥有浓厚的民族音乐特点,兼备明显的地方音乐色彩。刘德海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许多,他把自身性格中的热情和气质运用到琵琶演奏当中,构成了其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在创作中加入民间音乐、传统戏曲以及西方音乐的多种元素,创作出了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这些技法的创新有些受到传统音乐的影响,有些也借鉴吸收了西方音乐元素,还有一部分技法是刘德海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风格都促进了当时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比如“摇指”这一演奏技法,是借鉴月琴并结合琵琶特点,由刘德海先生创作出来的全新的演奏方法,极大地增强了琵琶的表现力。现代演奏家方锦龙被人称为“以无法为有法,唯独秀于诸家”,他的演奏别具一格,充满激情又饱含韵味。他结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融合了地域风格,以琵琶的演奏充分展示新时代风情,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4)琵琶文化科学教育理念创新。随着艺术类院校的不断发展,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和发展与科学化的教育体系紧密融合。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也助推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创新。在教育体系中,琵琶演奏家逐步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对琵琶技法的训练进行改革,使琵琶演奏技法训练也可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根据西方音乐的教学方式,出版了丰富的琵琶演奏技法教学书籍,介绍了琵琶演奏的基本训练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建立起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得琵琶教学的内容大大的丰富起来,除了琵琶演奏技法的专业课程以外,各大院校还开设了音乐概论、曲式、和声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将琵琶演奏纳入到音乐教育体系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这些都能给琵琶演奏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的训练和教学要求在进行演奏技法练习过程中,要先将一首曲子拆分成几个部分,从基本的指法和技法开始,逐步分段练习,然后增加技巧的难度,对已经学会的技巧进行整合,提高学习效率。熟练之后便可以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将练习时感悟到的灵感融合在创作当中,完成琵琶演奏的传承和创新。

四、琵琶演奏传承和创新不可分割

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在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琵琶演奏技法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起,收获了创新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长久发光。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给琵琶传承发展带来了许多的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琵琶精神内涵的流失。只有完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入认识琵琶的文化历史,同时熟练掌握演奏技法,并深刻理解琵琶文化中蕴含的实质,才可以让琵琶演奏的创新更加有保障。

琵琶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要保留传统的文化,但不可被传统束缚手脚;要进行发展和创新,但不可让新的形式和文化将传统全部替代。琵琶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各个地域的文化,融合人们新的观念和风格进行演奏技法的改革,但是要始终坚守传统的精神内核,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对琵琶演奏技法进行传承,同时运用新时代的审美来进行创新,才能让琵琶作品更多地被当前社会的年轻人接受,让琵琶艺术的魅力更加持久。

五、总结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底蕴。历史潮流中琵琶经历了发展、融合和创新,琵琶演奏技法也在这一过程中愈发成熟。传承与创新是琵琶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让琵琶演奏技法继续弘扬和发展,是每一位琵琶演奏家和喜爱者的责任。而想要推动琵琶演奏艺术进一步向前,就需要对其技法大力传承创新,以琵琶艺术的民族性和悠久历史为根基,凝聚传统技法中的精华,融合新时代的创新活力,不断赋予琵琶演奏以新的魅力和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琵琶技法乐器
学乐器
手绘技法表现
乐器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作品一
秀秀台
“琵琶”和“枇杷”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