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歌舞的舞蹈思想文化内涵及艺术风格

2022-11-26 17:07李宁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9期
关键词:歌舞开放性形式

李宁(山东艺术学院)

汉代歌舞的发展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汉代歌舞活动种类繁多,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男女都热衷于歌舞活动,促使汉代舞蹈艺术形式得到快速的发展,《剑舞》《建鼓舞》等多种舞蹈形式盛行。汉代歌舞的舞蹈,不仅舞姿多样,而且实现了艺技交融,既具有跨步跳击等大开大放的豪迈舞蹈姿势,又具有“手似拈花颤,身似随风移”等轻盈曼妙的舞蹈姿势。相较于以往的舞蹈形式,具有较大的创新。而其舞蹈姿态背后,反映出的即是当时社会的思想形态。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汉代舞形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但是,其核心艺术风格始终未变,构成了汉代歌舞舞蹈的特点。

一、汉代歌舞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汉代时期,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影响,宫廷雅乐逐渐得到改进,而民俗类歌舞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高祖对歌舞的热爱,也促使乐府得到扩建,乐工增加,朝会、宴飨等的歌舞形式得到创新。如《郊庙十九章》,即是对以往郊庙音乐的改进,打破了郊庙等音乐枯燥统一的特点,促使雅乐形式得到进一步丰富。汉高祖刘邦热爱舞蹈,不仅将《巴渝舞》引入汉代宫廷,而且热衷于举办歌舞盛宴。无论宴请宾客,还是皇族嫁娶,都需要以大型舞乐助兴。当时展现出一片天下升平,君民同乐的景象。这促使百姓热衷于舞蹈,官员也广泛搜罗具备舞蹈技能的歌舞伎。而“歌舞相属”等社交形式的出现,也促使士大夫都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能力。汉代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加,汉代舞蹈受到多民族文化形式的影响,在宫廷雅乐与民间舞蹈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既感性、质朴,又豪放、富含生机,舞蹈表现形式富有张力,而舞蹈服饰也十分精美。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当时民间盛行角抵戏,是一种舞蹈杂技表演形式,其中,角抵戏中有很多技艺形式,为舞蹈形式所吸纳,成为汉代舞蹈的特点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汉代歌舞逐渐没落,为其他朝代的舞蹈形式所替代,部分舞蹈形式,只能从历史文献中了解。直到现代,随着我国对传统歌舞舞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针对汉代歌舞的研究逐渐增加,部分歌舞形式,才得到还原与创新发展。

二、汉代歌舞的舞蹈艺术风格

汉代歌舞舞蹈是随着汉代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成形的,既是对秦代歌舞形式的继承,又是对以往歌舞形式的创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体现在开放交融的舞蹈形式、对比鲜明的舞蹈特征、大开大放的民俗之美、以舞寓意的形态之美等多个方面,这些风格特点从汉代舞蹈的多种形式中都能够感受到。

(一)开放交融的舞蹈形式

从西周“礼崩乐坏”到秦的规矩雍雅,汉代舞以其雅俗同赏的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俗乐舞。俗乐舞中融合了大量的杂技技巧,促使舞蹈更具有表现力,技术与艺术交融,不仅难度较高,而且观赏性极强。而随着文化的交融,民间舞蹈形式逐渐挣脱以往舞蹈规则的束缚,充分吸纳了多民族多地区的艺术特点,甚至吸纳了促使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尽管汉代宫廷舞蹈的完整形式未能流传至今,但是从《盘古舞》《建鼓舞》以及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鞞》《拂》《铎》《巾》等歌舞形式中,都能看出汉代舞蹈形式的多样。

汉代歌舞表演中,许多歌舞即兴产生,歌词曲调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传承,如流传至今的汉高祖刘邦即兴演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歌曲歌词直抒胸臆,其情感以及朗朗上口的曲调,促使听者伤怀,泣者无数。这种即兴舞蹈,可根据自身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舞蹈,歌曲曲调歌词等都不存在过多的限制,开放性较强。《踏歌》就是此种歌舞形式完善后所形成的歌舞类别。踏歌需要歌唱,根据曲调可自行填词,并且在歌唱的同时踏地舞蹈,同时进行袖舞。此种舞蹈形式在当时的民间广泛流行,具有韵律感较强,娱乐性较强。体现了舞蹈形式的开放性。据史料记载,西汉时,长沙定王刘发在参加宴会时,舞姿笨拙,缩手缩脚,再问起缘由时,刘发回答由于封地狭小,难以回旋。刘发将情感寄托于舞姿中,通过对舞蹈进行再造,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也体现了汉代舞蹈的开放性。

汉代舞蹈的交融性与开放性,充分体现在舞蹈与显示生活之间的关联,无论是即兴创造的舞蹈歌曲,还是用舞蹈对祭司形象所掌管事物的模仿,都是汉代舞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受到统治阶级与平民共同热爱的重要原因。

(二)对比鲜明的舞蹈特征

无论是从史料记载,还是汉代舞蹈画像中都能发现,汉代舞蹈动作具有一种对比鲜明的舞蹈张力,在汉代出土的舞俑中,部分舞俑的造型十分独特,让人感受到舞者当时快速舞动的状态,而部分姿态缓和,动作优美。而部分舞蹈画像中,舞者之间或呈现出分散状态,或呈现出集中状态,让人感受到舞蹈者之间默契的配合。在女乐歌舞中,歌舞伎通常长袖翩翩,忽而轻盈若飞,忽而动作豪放,将力量与技巧结合。如《盘古舞》中,舞者要用脚尖敲响脚下的鼓,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量,还需要随着鼓点翩然起舞。而在男乐歌舞中,男性舞者通常舞姿矫捷,动作雄健。这种特点在《巾舞》中,尤其明显,舞蹈者需要技巧性的发力,舞动长巾,促使长巾形成圈纹、波纹等各种形态,部分舞者甚至能腾空舞巾,在展现出精湛的舞艺的同时,带给人独特的艺术体验。这种巾舞与袖舞的效果完全不同,能够展现出男性的力量美,以及长巾挥动的艺术美。稳健与灵活相配合,对比鲜明却不冲突。

(三)大开大放的民俗之美

在汉代的舞蹈中,还存在需要多人参与的大型舞蹈,这种舞蹈不仅阵型庞大,而且整体气势恢宏,具备一种力量之美与民俗之美。如“相和大曲”“角底百戏”需要几十上百人同时进行,是当时招待使臣的重要节目,舞蹈整体雄浑大气,舞姿简单,需要队伍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协调一致,具备民俗特性。这一舞蹈形式能够展现出汉王朝的强盛,艺术风格十分独特。这种舞蹈形式经历了从单一歌曲到加入舞蹈乐器等一系列过程,舞蹈内容逐渐丰富,这种大俗之美突破了以往朝代将乐曲作为宫廷规定的限制,在审美上,相对于以往的雅乐别具粗犷豪放之美,带给人强烈的情绪以及视听冲击。

(四)以舞寓意的形态之美

在汉代舞蹈中,舞蹈表演通常需要利用乐器以及服饰提升舞蹈表达效果,并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传递。如衣袖既具有装饰的作用,也是舞蹈的道具,在舞动一衣袖的同时,舞蹈者需要确保衣袖舞动效果能够与整体舞蹈和谐一致,而舞蹈者的腰身需要与舞姿协调一致,展现出形体美,并表现出舞蹈所要表达的形态。灵活应用“轻”的技巧,赋予舞蹈动态感,实现虚实的结合。我国传统舞蹈讲究留白,舞蹈的含义通常需要观赏者自行想象揣摩,汉代无即采用此种方式,通过舞蹈形态展现出所要表达的意象,以意象的形式留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而舞蹈者还需要眼神的配合,赋予舞蹈神韵,通过抻、拉、拔等动作,以及速度调整,展现出舞蹈之美,汉代舞蹈动作整体不仅犹如行云流水,而且细节优美,与整体十分和谐。

三、汉代歌舞的舞蹈思想文化内涵

汉代歌舞舞蹈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活动、社交活动等都具有重要关系。如“以舞相属”。在士大夫等宴饮时,需要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舞蹈甚至成为宴会礼仪的一部分。以舞相属具有严格的规则,需要按照规则进行。在以舞相属的过程中,主人与客人可以隐晦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态度。《后汉书》记载,蔡邕被贬,太守王智在宴会上邀请起舞,蔡邕以不接受的方式表明了对王智的态度,蔡邕离宴而去。这表明汉代歌舞不仅具有社交功能、礼仪功能,还具有思想表达功能,以舞的形式表现了汉代文化的特点,即雅致,又含蓄。通过对汉代舞蹈习惯、形式等的探究,能够发现汉代歌舞舞蹈的思想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舞蹈的发展上,还体现在舞蹈的形式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整体思想的相对开放性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性,同时,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人生追求。

(一)思想的开放性

汉代舞蹈充分体现了汉代思想的开放性。汉代初年,社会形式刚刚稳定,结束了秦的残暴统治,解除了罢黜百家的思想束缚,汉高祖刘邦以休养生息的态度颁布发展政策,人民的生活日趋稳定。此种情况下,多地区多民族的思想文化再挣脱以往的束缚后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汉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交融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汉代歌舞舞蹈在受到开放思想影响的同时,直接以舞蹈形式的变化以及舞蹈内容、创作路径的变化等多个方面,体现了这种开放包容的社会整体思想状态。宫廷歌舞形式的改变、少数民族音乐走进庙堂、君民同以乐曲庆祝节日,无处不体现出汉代歌舞舞蹈的开放性。并且这种思想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汉代歌舞开放的舞蹈形式上。在日常宴席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常以舞蹈的形式抒发自身情感。据《汉书·张良传》记载,刘邦戚夫人改立戚夫人之子为王储计划失败后,刘邦与戚夫人歌舞相和,抒发胸中郁闷悲戚。在《汉书》中,关于汉代在宴席歌舞相和表达情感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体现出汉代歌舞文化思想的开放性。以及汉代歌舞舞蹈与日常生活以及宴饮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思想文化的发展性

雅乐、俗乐等作为汉代歌舞的典型,其在汉代的发展充分体了汉代歌舞舞蹈文化的发展性。在以往的礼仪乐舞中,歌舞演奏等都具有严格的规则,音乐形式庄重,是一种礼仪仪式,同时,也是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汉代音乐的改进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封建统治者统治思想变化的重要体现。汉高祖刘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汉代舞蹈的变化上有所体现,刘邦复原生产、释放贫民等一系列措施,促使以往统治下民众受到的影响逐渐消退,在更加努力的投入到生产生活时,在统治阶级的带动下,娱乐生活得到丰富,与民同乐的歌舞表演,不仅提高了当时民众的舞蹈歌曲参与热情,而且促使优秀的舞者不断对汉代歌舞舞蹈进行改进,促进了汉代文化的发展。

(三)人生追求

从历史文献以及宋代的著作中能够发现,受当时帝王的影响,宋代从君到民都对飞天有着强烈的向往,这种思想倾向在其歌舞舞蹈上有所体现。不仅宋代歌舞舞蹈注重对服饰的样式,而且在舞姿上,动作轻盈飘逸,给人飞天之感。如袖舞中,舞者长袖翻飞,忽而轻盈忽而充满力量,带给人自在潇洒之感。这种追求在汉代的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有所体现,汉代雕刻中的雷纹图,带有动物翅膀的图案等,都体现了汉代人民对飞天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对上天的敬畏,同时,也是对神仙一样美好生活的向往。汉代歌舞舞蹈不仅将这种思想展现在舞蹈形态上,还展现在舞蹈音乐上,音乐的节奏具有韵律,通过节奏变化带动舞蹈情节的推进,生动体现出当时舞蹈所表达的思想倾向。自古以来,人们对上天存在着向往与敬畏,常以神话故事表达人民对于上天的理解以及寄托的希望。这种人生追求在汉代歌舞舞蹈中,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其中,龙凤作为舞蹈参照,在舞蹈动作以及服饰上都有所体现。在舞蹈动作中,男性舞者动作灵活有力,翩若游龙,而女性动作在飘逸灵动中带着畅达,给人通透之感,仿佛翱翔天际的凤凰。这种思想观念与当时的信仰具有直接的关系,是思想渗透到文化中,转变文化形态的直接表现。

四、汉代歌舞舞蹈发展下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的变化

在汉代舞蹈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受到历史以及文化的影响,部分舞蹈形式已经消亡,而部分舞蹈已经残缺不全,但是,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针对汉代歌舞舞蹈的研究不断增加,部分舞蹈内容得以再现。其中,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教授创造的以汉代舞蹈为基础的《铜雀伎》,对我国传统舞蹈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铜雀伎中的舞蹈动作出自于文献记载,孙颖教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汉代歌舞舞蹈的动作以及特色,并采用了鼓舞的形式,突出了汉代舞蹈的特点。舞台剧与汉代舞蹈的结合是汉代舞蹈的创新体现,是传统舞蹈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再造,汉代舞蹈艺术魅力不随时间流逝而消减,并且在多样的舞蹈文化形式衬托下,价值将持续得到提升。

五、结语

汉代歌舞舞蹈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发觉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内涵,了解到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的特点。其开放交融的舞蹈形式、对比鲜明的舞蹈特征、大开大放的民俗之美、以舞寓意的形态之美等舞蹈艺术特点,充分体现了汉代舞蹈思想的开放性、思想文化的发展性以及当时人民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了解这些对于舞蹈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传统舞蹈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还需要不断对传统舞蹈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其舞蹈特点、思想精髓,从而找到促进其发展的侧重点,促进传统舞蹈文化形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歌舞开放性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小议过去进行时
歌舞欢庆“三月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