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英 常乃军 丛培建 孙凡雅 张华英 黄 丽 龙中强
(荣成市农业农村局,荣成 264300)
套袋是减少果面污染、提高果品外观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生产中已被果农广泛应用。但多年来套袋苹果果面不同程度出现果锈,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降低了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 2020年和2021年笔者进行了广泛调研,总结出了生产中果锈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个别果农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价格低廉的低质纸袋,是导致果锈产生的重要原因。据荣成市埠柳镇和港西镇调查和对比试验,同一年份同一果园使用质量好的果袋,其果锈发生率分别为12.38%和12.46%,而使用价低质次的果袋,尤其是使用一些无标识的小作坊袋,果锈发生率达到33.6%~96.7%。产生果锈多的果袋其特征是纸质透气性差、吸水性强、排水性差,特别是内袋吸水后变得湿润(包括果实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分),果锈更为严重。
套袋时未将果袋撑开,排水、排气孔未打开,封口时未将果袋口封严,致使药水、雨水甚至露水顺袋口的缝隙流入袋内积存,使果实浸泡在水里,皮孔受刺激暴裂木栓化形成锈斑,这是果实梗洼等处产生果锈多的重要原因,阴雨天或早晨果面水分未干便套袋亦会加重果锈的发生。
坐果后与套袋期是果毛脱落期,也是许多病虫害侵染和发生的盛期,此期果面皮孔还未角质化,喷药不当更易在套袋后引发果锈,如喷用乳剂、加入增效剂、展着剂等刺激性药物、药物浓度过高、溶解不良、药具喷嘴过粗、压力过大、喷嘴距果面过近以及阴天雾天喷药等都易诱发果锈。
果锈发生与套袋时间早晚有直接关系。套袋过早,果毛未脱落、皮孔未角质化,套袋后受水气、高温的刺激,导致皮孔破裂并木栓化形成果锈;套袋过晚,幼果在自然中暴露时间过长,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果面粗糙,尤其是低温和高温,易造成套袋果果锈连片发生。
一是施有机肥少,而过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元素失调,理化性差,根际环境变劣,限制了根系的活性和根系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整个树体机能的衰退;二是负载量过大,消耗树体养分过多,致使树体衰弱;三是连年环剥,树体合成的有机物质不能正常运转,使生长和结果建立在低营养水平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竞争激烈;四是整形修剪不合理,枝叶量过大,通风透光差,叶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营养的合成与积累少。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幼果生长受限,发育受阻,特别是果皮角质层和蜡层形成不良,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变弱从而产生果锈。
好的纸袋其外袋抗雨水冲刷和浸泡能力强,抗日晒不易破碎,内袋不吸水、蜡质均匀、蜡量高、手感干爽不粘稠。
苹果套袋的最佳时期是谢花后15~45 d,最迟到麦收前结束。套袋时要将果袋撑开,将果实置于果袋中间,封口时必须将袋口扎严,避免雨水等流入或渗入袋内。
避免使用各种乳油乳剂、铜制剂、增效剂、展着剂以及一些复配农药,以防刺激果面产生果锈。配药时浓度要适宜,不能随意增加农药浓度,农药以及叶面肥一定要完全溶解或溶化后再喷洒。喷药时,喷嘴要细,雾化程度要好,喷嘴距离果实不要过近,避免阴天、雾天喷药。套袋前农药以内吸性菌剂为主,杀虫剂以水剂、粉剂为主。
首先要加厚活土层,通过深翻扩穴等使活土层厚度达80 cm以上。其次增施有机肥、覆盖秸草、果园生草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化肥要适量,按树体需要平衡施肥。做好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减少养分无效消耗,减少枝量,优化树体结构,保证树体的通风透光,提高叶片光合功能,增强树势,使树体始终维持一个健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