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瑶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80)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高职院校所具备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逐渐增强,成为为各大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对此,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提出的“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任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在专业课程中发挥其价值引领功能,从而为企业行业提供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因此,为了培育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落实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思政为理念,建立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并打造一支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财务管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水平,要求他们能够充分挖掘出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实现“在知识传授中寓意价值塑造,在理想信念传播中丰富知识传授。”的育人效果。
众所周知,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是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以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一体的理论课程,学生需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掌握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财务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课程思政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对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如今,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成为阻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而高职学生作为一名“准职业人”,职业素养成为高职学生参与职场生活必须具备的素养。然而,结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部分学校仍然重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导致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无法顺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的需求。比如,最近网络上爆火的各大明星、网红艺人的偷漏税事件、财务造假事件等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这些事件的爆发也对相关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学校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纳入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的培养,为维护我国经济体制健康运行提供保障,提高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
由于我国在教育发展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往往更注重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到课率”不高,且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学生大多都是“低头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睡觉、玩游戏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为了增强思政课程的影响力,开始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以,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够发挥出财务管理的德育功能,通过深挖财务管理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中渗透思想价值观方面的精神引导。比如,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使得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活动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财务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时,要注意课程思政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双重功能,借助其潜在的思政功能来培养出德才兼备、社会责任感强、三观正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理论知识目标
高职学生在经过系统化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后,学生需要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内容、环境和目标。财务管理课程主要由基础知识、工作环节和主要内容构成。所以,首先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一定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就是要记住财务管理的公式,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1];其次,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工作主线,学会如何计划预算、控制决策和分析考核;最后,要掌握财务管理中决策和控制这两个核心内容,学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将其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对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能够进行全方位的预测和决策分析,所以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预测和决策分析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财务预算能力,参与公司的收益分配方案制定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衡量财务风险价值,从而规避企业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利用高效的管理流动资金来提高企业的价值。
(3)素质目标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素质目标设计中要将思想指导、价值取向与财务管理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后能够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岗位,并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敢于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最后,要求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能够具备良好的素质条件,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4)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指导者和组织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必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关注国家提出的政策和意见,从而掌握教师这一角色的基本素质,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塑造品质的引路人。
(1)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案
财务管理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实践中要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统一。首先,要为学生制定课前预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熟悉每节课的内容。然后,设置课堂提问,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要展开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可以根据现实问题来对学生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课堂问题展开课堂讨论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打造高效的财政管理课程思政课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动画和文字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化。还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上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财务管理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空方面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线上得到补充[2]。最后,强化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建设,教师要利用机房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在计算机设备上安装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熟悉财务管理岗位的环境。
(3)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会普遍认为学习财务管理知识难度较大。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导读启发、讨论启发、比较启发、调查启发等多种形式,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其次,针对财务管理的重难点知识,高职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教学任务代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去解决现实问题[3]。比如,在学习筹资管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资金管理岗位中,并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时事新闻,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定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知道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采用哪种财务管理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财务管理课程思政的升华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在每一个环节中渗透思政元素,实现财务管理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比如,在学习“筹资管理”内容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在引导学生掌握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时,要求学生提高警惕,将风险防范放在工作首位,从而避免遭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4]。而在学习“投资管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敏锐度,还要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够承担投资失败的结果。最后,在学习“营运管理”时,教师应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杜绝一切违法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实现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培养出财务管理能力强、道德修养水平高的新时代人才。
为了增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教师要注重其教学评价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其评价结果不仅要展现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还要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首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学业完成情况、与教师互动交流的表现和线上线下学习态度等进行全过程评价。其次,还要对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取的思政教育进行评价,以分析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5],针对学生和教师来设计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和教师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我国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必须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财务管理与思政教育进行精准融合,构建出协同育人的财务管理教育机制,以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符合其职位要求和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