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行为的积极心理学价值

2022-11-26 13:28鲜丹丹
当代矿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幸福感志愿个体

□ 鲜丹丹

志愿行为是一种无酬劳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们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志愿服务不仅在实践中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其具有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升自我、激发潜能、创造更大实际价值的作用。对企业而言,鼓励和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能够提升员工的价值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还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对组织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企业的绩效增长。

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志愿行为不仅能够造福于社会层面,同时有利于提升公民责任感,有助于增加志愿者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自尊水平。加入志愿活动能使得志愿者体验到一种全情投入。在与志愿行为及其对象的接触中,他们时常能感受到自己充满活力并保持着积极情绪。相比于注意到志愿行为的压力和要求,志愿者们更多地认为这项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有趣的和愉快的。帮助他人能够给提供援助者许多心理层面的益处,例如主观幸福感涵盖的快乐、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涵盖的生活目标、个人成长和对生活事件的控制。

志愿行为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正面影响

主观幸福感具体指的是个人频繁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例如志愿者在从事工作时常常能够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一些研究表明,志愿行为有助于减少志愿者在自评中健康水平下降和抑郁程度加深的可能,提高他们生活满意度和愉悦感,从而保证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事实上专家所诊断的健康状况并不存在明显的改善。可见,志愿行为有利于通过增加移情作用提高情绪的主观评价和幸福程度。

有研究者在2014年发现,志愿工作中的愉悦水平和满意程度反过来也间接影响了志愿者是否会中途退出志愿行为。满意感和愉悦感与志愿行为的时间存在正相关,时间越长,志愿者中途退出的可能性越小。在志愿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能够帮助降低中断志愿行为的可能性。经过对志愿者社会经济地位和快乐程度之间的关系考察,发现主动参与志愿劳动的志愿者,无论其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在自我报告中都表现出比非志愿者更多的快乐,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和不快乐表现的相关仅仅出现在非志愿者身上。具有积极性格和健康身心的个体会更愿意寻找(或更容易被招募)社区服务的机会。因此,志愿行为和幸福感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双向选择和社会因果关系。研究者分别考察了志愿者工作和个人幸福感其中六个方面的关系,分别为快乐、生活满意度、自尊、对生活的控制感、身体健康情况和抑郁程度。结果显示,志愿者工作明显改善了全部方面的境况,与此相对的,那些拥有更高幸福感的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也投入了相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双向关系的研究,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自我与社会选择关系的理解。

志愿行为对个体的成就感具有促进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心理幸福感是通过成就感和目的感来进行定义的,当人们选择“做值得做的事”时,他们更容易收获心理幸福感。这类幸福感的指标似乎更适合去衡量进行志愿工作和社会服务时志愿者的内心体验。相比于单纯享乐,志愿者执行工作不能免除遭遇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更多样的情绪。志愿行为能在提高志愿者相关工作技能的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进而获得个人的成就感。研究者指出,医学生在社区志愿行为中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此外还能体验到自我实现感。同时,志愿工作也能给予特殊群体贡献社会的途径,有利于他们找回生活意义,扩大社交网络,重获生活常态感。

志愿行为对个体的自尊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高自尊的个体更愿意积极地评价自我,也倾向于尊重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高自尊也因此在个人面对负面生活事件时发挥着重要的缓冲作用。以往的一些纵向研究认为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体验到了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一类的积极感受,降低了志愿者日常因应对消极遭遇而患病的风险。除此之外,高自尊对工作表现与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也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志愿者的自尊与工作绩效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以看出,志愿行为对个体的积极心理特质有重要的作用。

志愿行为能够提高个人工作福流

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福流(Flow)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积极情绪,会让个体从事活动时激活最佳水平。其中,工作福流是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专注感、积极情绪等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工作福流这种积极的状态能让个体不需要外力的奖励就可以高度地投入到活动中。

笔者进行了两项有关志愿行为对工作福流的研究。一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大型银行的员工被试6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引导30名实验组的银行员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志愿活动前后对其进行问卷测试,将结果与对照组的30名银行员工进行比较,探究志愿行为和工作福流的关系。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有过志愿行为的900多位银行员工进行调研,考察志愿行为与工作福流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志愿行为可以有效提高银行员工的工作福流。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其工作福流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当员工参与志愿活动后的3至5天内,都能保持更加昂扬的态度和热情,用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尤其对银行柜员而言,更多地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福流体验。

工作中的社会支持对工作福流具有积极影响

工作中的社会支持聚焦在工作领域的社会支持情况,其中包括了来自领导及同事两方面的社会支持。其中,领导的支持包括关心下属、评估其贡献、帮助他们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和促进他们的技能发展,同事支持包括提供关怀、有形的援助和信息。工作中的社会支持一方面以同事和领导支持等外部形式激励员工发展,也可以从内部驱动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提升价值感,具有动机潜能。而且笔者还认为,员工在所处组织环境中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工作支持会使员工有机会和空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拓展,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笔者在2017年的研究中考察了工作中的社会支持对于银行员工的积极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是员工志愿行为增长工作福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够让员工在组织中找到被关心和鼓励的力量,也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志同道合、共同成长的感受。集体组织的志愿活动能够建立和强化人际关系,增强员工履行作为群体成员的义务感。志愿行为中的人际互动给个体的心理品质也都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组织开展员工志愿活动,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还能够丰富员工活动,切实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满意度和幸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和谐氛围,对加强企业文本管理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幸福感志愿个体
以志愿,致青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被志愿”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