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运用泻青丸治疗小儿杂病验案3 则

2022-11-26 12:25:33王子瑜王慧哲
江苏中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李师龙胆草羌活

王子瑜 王慧哲 王 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指导:李新民

泻青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1]36,云其“治肝热搐搦,脉洪实”,原方由当归、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羌活、防风组成,为钱氏五脏补泻名方中的泻肝之剂。方中龙胆草直入肝经泻火,佐栀子、大黄从二便泻火可治火之标;风能生火,川芎辛以散肝,合羌活、防风外散肝风以治火之本;当归濡润,能顾护肝阴。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平肝凉肝之效,正如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2]239云:“一泻、一散、一补,同为平肝之剂,故曰泻青。”

李新民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师承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躬身儿科临床近40年,善用经典名方治疗儿科疾病。李师结合小儿“肝常有余”“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每遇肝经火热实证者常予泻青丸化裁。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择其运用泻青丸治疗小儿杂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 霰粒肿

唐某,女,2岁。2021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右眼下睑肿物15 d。患儿15 d前右眼下睑出现肿物,于外院诊断为霰粒肿,外用红霉素眼膏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李师处就诊。刻诊:右眼下睑肿物,无明显痛痒,眼睑沉重不适,喜哭闹,夜寐不安,纳可,大便干结成球,日一行,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查体:右眼下睑可见一处肿物,大小如绿豆,色红,表皮完整光滑,触之较硬,无脓性分泌物。西医诊断:霰粒肿;中医诊断:胞生痰核(肝经郁火证)。治以清肝泻火、宣散郁火。方选泻青丸加味。处方:

龙胆草10 g,炒栀子6 g,大黄3 g(后下),羌活6 g,防风6 g,川芎6 g,当归6 g,生甘草6 g。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021年8月14日二诊:患儿右眼下睑红肿减轻,情绪平稳,睡眠转好,大便仍干,2日一行,舌红、苔薄黄,指纹色紫。予初诊方加焦神曲6 g,14剂。

2021年8月28日三诊:患儿右眼下睑红肿不显,大便偏干,日一行,舌淡红、苔薄黄,指纹淡紫隐隐。继予二诊方7剂以巩固疗效。

3个月后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未再复发。

按:霰粒肿也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睑板上无压痛的核型硬结。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胞生痰核”范畴,如《审视瑶函·脾生痰核症》[3]所载:“凡是脾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皮外觉肿如豆,睥内坚实有形……此火土之燥”,胞睑痰核的形成责之于痰火阻塞经络、隐于胞睑,病因无外乎痰凝和郁火。痰凝缘于脾胃运化失司,郁火则与脾胃积热、肝气失疏皆可相关。本案患儿发病责之肝气大旺化火,循经上犯,冲发于目,风冷乘之,气机郁闭故而火郁不散,局部络脉充血扩张,变生肿疡。患儿素体脾虚,加之肝气疏泄不畅,气机受阻,进一步影响脾之运化,故痰湿凝聚,阻滞胞睑,局部气血循行受阻,凝结为核;肝火炽盛,煎熬津液,肠道津液受损,故大便干结成球;肝藏魂,肝气调畅则魂有所舍,肝经郁火亢盛,神魂动荡不安,故时时哭闹、夜寐不安。当予内郁肝火以出路,郁火得泻则脾运有常,痰凝自消,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木得土而达”,方用泻青丸加味。方中羌活、防风散风开郁,川芎辛散疏肝,顺火热之势使其透达外出,寓“火郁发之”之理;炒栀子、大黄通腑泻热,当归润肠通便,使实火从二便而出;再配合龙胆草直泻肝火,则郁火当消;川芎、当归二药又可入血脉,行局部经络之滞;生甘草一可清热泻火,二可缓和大黄苦泻之势,三入脾、胃二经可补益脾胃虚弱。二诊时,患儿便次减少,故加焦神曲消食和胃、通畅腑气,以防饮食积滞,化生脾胃积热,且此药有解表散风之功,可谓一举两得。上发下泻二路皆为通畅,故郁火得去,症状渐消。

李师认为,小儿霰粒肿为痰火结滞,关键在于火热郁结,亦与脾胃运化失司所致痰凝有关。故予邪出路尤为重要,当上发郁火、下泻肝火,亦需时时顾护脾胃。若有饮食积滞者,可加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等消食化积;若有纳食不佳者,可加陈皮、半夏、茯苓等运脾和胃。

2 眨眼症

黄某,女,6岁。2021年10月22日初诊。

主诉:眨眼频繁半年余。患儿半年前因眨眼频繁于外院就诊,考虑为过敏性结膜炎,外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症状减轻,近半年来症状反复。刻诊:双眼不自觉频繁眨动,伴挤眼,无眼痛眼痒,无其他不自主动作,纳可,大便干,日一行,舌淡、苔黄、有齿痕,脉弦细。查体:双眼结膜无充血,无分泌物。西医诊断:眨眼症。中医诊断:目劄;病机:肝亢风动、土虚木乘。治以平肝祛风、健脾宁心。方选泻青丸加味。处方:

龙胆草10 g,炒栀子6 g,大黄3 g(后下),羌活6 g,防风6 g,川芎6 g,当归6 g,茯苓10 g。7剂。每日1剂,水煎,加砂糖分3次服。

2021年10月29日二诊:患儿眨眼次数明显减少,大便仍干,日一行,舌淡红、苔黄,脉弦细。继予初诊方14剂以巩固。

4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服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无,未再复发。

按:眨眼症又称“瞬目异常”,主要表现为双眼睑不能自控地频繁眨动,多伴有用力挤眼、眼痒、眼干涩不适。本病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一项体征,短期内单纯表现为反复出现的眨眼症可考虑为短暂性抽动障碍,若病情迁延1 年以上则可发展为慢性抽动障碍,因此眨眼症宜尽早控制。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目劄”范畴,《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1]6云:“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李师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肝亢风动,土虚木乘。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太过易化热生风,风性善行,客于胞睑,脾主肌肉,在五轮中应于肉轮胞睑,脾虚则胞睑失养,易为肝风引动,故而频频眨眼不易控制;泪为肝之液,热伤阴血,则肝液受损,目睛失濡而不适,故而伴有挤眼。此外,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可致眨眼症状加重或反复,故需兼顾调养心神。李师认为,此病治当平肝祛风、健脾宁心,予泻青丸加味。方中龙胆草、炒栀子、大黄清泻肝经火热以平肝;羌活气雄,防风善散,搜肝风以散风,配合川芎上行头目而逐风;当归养肝血滋肝液而能润目;舌淡有齿痕为脾虚湿阻之象,故加茯苓甘淡渗利以运脾化湿,杜绝湿痰阻滞于经络,使水谷精微布散有常、充养胞睑,且茯苓除健脾祛湿外还可入心经以安神定志,用于此病切中肯綮;融适量砂糖于药中,源自钱乙“同沙糖温水化下”[1]36的用法。李师认为,龙胆草味苦,加入砂糖可校正味道,同时砂糖味甘性平,《本草纲目》载其可助脾气、缓肝气,切合本病病机。诸药相合,肝气得平,肝风得祛,脾虚得运,故病自愈。

李师认为,眨眼症的核心病机是肝气升动太过,故治疗当以平肝气为主,在辨治中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化裁。若眨眼频频,可加天麻、钩藤、桑叶、菊花等内息肝风、外疏风热、清肝明目;若挤眼严重,可加白芍、枸杞子等养阴柔肝。

3 Lennox-Gastaut综合征

沈某,男,9岁。2021年10月26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愣神5年余。患儿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神等神志异常,曾于天津某医院查动态脑电图(EEG)示:主要节律性活动为7~9 Hz中-高电位的θ、α波,波形尚整,调幅尚可;两半球大致对称;视反应抑制佳;各导稍多不规则1.5~2.5 Hz中-高电位尖波、棘波、尖-慢、棘-慢、多棘-慢综合波发放;睡眠状态较多上述异常波发放,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放电指数60%左右;患儿点头发作、语言重复、惊醒等表现,同期脑电图同背景异常波基本一致。考虑为癫痫,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d、2次/d,左乙拉西坦片1.5 g/d、2次/d,控制不佳。刻诊:双目凝视,意识一过性丧失,点头,上肢无力下垂或伴阵挛,甚至跌坐在地,持续3~7 s,每日发作10余次,发病以来智力发育落后,不与人交流,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急躁,纳可,大便3日一行,舌红、苔黄,脉弦数。患儿出生时足月,系剖宫产,出生体重3.25 kg,否认缺氧史,出生后至发病前发育与同龄儿相仿,余无相关病史。西医诊断:Lennox-Gastaut综合征。中医诊断:痫病;病机:肝亢风动,痰阻气乱。治以泻火平肝、化痰息风。方选泻青丸加味。处方:

龙胆草10 g,炒栀子10 g,大黄5 g(后下),羌活6 g,防风6 g,川芎6 g,当归6 g,黄芩10 g,柴胡10 g,石菖蒲10 g,清半夏10 g,天麻10 g,钩藤10 g(后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021年11月1日二诊:患儿愣神发作次数减少,日均5~10次,多发于晨起时,发作时兼上肢阵挛,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数。继予初诊方7剂。

2021年11月9日三诊:患儿愣神发作日均5次,其他伴随症状未发生,大便溏,舌红、苔黄,脉弦。症状体征提示病机核心变化,改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龙骨15 g(先煎),牡蛎15 g(先煎),茯苓10 g,清半夏6 g,麸炒枳壳10 g,桔梗10 g,石菖蒲10 g,煅赭石15 g(先煎),炒僵蚕10 g,全蝎3 g,胆南星6 g,陈皮10 g,天麻10 g,钩藤10 g(后下),白芍10 g,生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后守三诊方服药1月余,患儿癫痫发作逐渐控制。自2021年12月28日至今未再发作,现仍于门诊定期复诊。

按: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是一种儿童难治性癫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包括不典型失神、肌阵挛、失张力发作等,睡眠可诱发,发作时间持续在10 s以下,每日发作数次到数十次,大部分患儿发病后出现智力下降,脑电图发作间期可出现1.5~2.5 Hz棘慢综合波[4]。根据本案患儿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不难诊断为LGS。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痫病”范畴,李师认为本案患儿的病机总体在于肝热、脾虚、气乱、痰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机逆乱痰阻难消,肝有郁热挟痰上扰于目则双目凝视,痰蒙清窍则意识不清,故失神发作,如《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肝有风甚》[1]6云:“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肝主筋脉,脾主肌肉,晨起阳气始出,肝受热而动风,水谷之海空虚,脾无以充养四肢,故患儿多于晨起发作痉挛,如《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早晨发搐》[1]6云:“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脾主肌肉,脾虚四肢痿废,故失张力发作。患儿病程漫长,病机胶结,非能一蹴而就,故李师采用了“先清肝热,再理气机,末调脾胃”的分段论治法。李师认为,LGS的诊治需围绕每阶段核心病机,同时兼顾其他病机,全程关注患儿发作表现、兼症及舌脉变化,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5]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初诊时,患儿脾气急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此阶段病机核心为肝火亢盛,故予泻青丸加味。方中龙胆草、炒栀子苦寒清热,合用大黄、当归通便以下泻肝火;川芎、防风透发肝火。羌活一味更含妙义:癫痫病位在脑,羌活归膀胱经入络于脑,合川芎上行头目,可引诸药之力直达病所;羌活辛温可通血脉,当归活血,川芎通络,合用能缓解四肢强直、抽搐等症状。柴胡、黄芩疏肝调气,清热泻火;清半夏、石菖蒲化痰开窍、醒神益智;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清热安神。二诊时,患儿病情向愈,效不更方。泻青丸泻肝力强,三诊时患儿大便转溏,脉无数象,此为热邪渐尽,故治疗重点转为疏利少阳、顺气豁痰,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后期随证加减以健运脾胃、豁痰息风,药证合拍,故不再发作。

4 结语

泻青丸是钱乙为“肝热搐搦,脉洪实”而设,万密斋《幼科发挥·肝经兼证》[6]中亦证实:“诸风搐搦,牵引㖞斜,皆肝之病也,宜泻青丸主之。”李师遵钱乙之旨,结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特点,及肝脏性喜条达、体阴用阳、内寄相火、极易变动的特征,肝病易郁易热、化火生风的特性,临证运用泻青丸化裁以达甘温质润养肝体、辛散调达疏肝气、苦寒沉降清肝火之目的。上述3则验案,病机侧重虽有差异,但皆以肝气太过为核心,李师将此方化裁后运用于霰粒肿、眨眼症、癫痫等多种儿科疾病,体现了其谨守病机、异病同治之中医辨治思路。

猜你喜欢
李师龙胆草羌活
从王安石眼睛的特征说起
读书(2024年3期)2024-03-15 07:15:54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生物学通报(2021年4期)2021-03-16 05:41:40
龙胆草山地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江西农业(2020年10期)2020-02-13 07:31:38
龙胆草喂猪可提高食欲
羌活
夜雨初夏(外一首)
滇池(2018年12期)2018-01-17 02:09:52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5
羌独二活分治上下寒湿症
浅谈李师中《劝农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