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娥 郑亦时
(1.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是由绿色金融制度、政策、服务和产品等构成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乡村振兴要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推进。在辽宁建设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标准,按照农业绿色化和农村宜居化的目标制定各种政策,使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形成辽宁乡村建设的模式〔1〕。
以往的辽宁传统农业占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仍然处于第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的落后使辽宁农村地区对金融的实际需求比较低。但随着绿色金融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在辽宁乡村也得到了初步推广。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绿色信贷处于基础地位,是当前国内绿色金融中间接融资的主要途径,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绿色信贷仍然发展很快,绿色信贷总量不断增长〔2〕。
1.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支持养殖业
目前,辽宁绿色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举措之一是对养殖业的支持。近年来,养殖业对辽宁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金融机构给养殖农户提供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大连商品交易所、省建设银行、省农担公司及辽宁人保公司等单位联合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保监局等确立了“2019-2022促进金融业与畜牧业融合前景规划目标”,将畜牧业的发展作为辽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心。
2.政府牵头促进农产品转型升级
辽宁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积极促进农产品的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辽宁省政府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信贷成本、优化信贷结构,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新的乡村产业阵,带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实现乡村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一条龙〔3〕。
3.组建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助推多元化
为了促进辽宁乡村产业振兴,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设辽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在全省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相关部门获得了绿色信贷资金,建立9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丹东凤城凤山区大梨树村、沈阳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石佛村、大连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本溪市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等九个村被评选为国家重点乡村旅游基地。这些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了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辽宁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绿色金融在乡村的发展处于刚起步阶段,在涉及原材料、污染防控、生产控制、储存与运输等乡村产业建设领域,存在机制标准缺位的问题〔4〕。辽宁在对乡村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局限于宏观层面,缺少有效的微观措施。同时,由于机制的不完善,辽宁省各级政府没有形成有效的农村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现有内部配套机制不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对绿色金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形成了束缚。
辽宁省农村收入较低,生产经营规模不大,广大农民信用观念薄弱,很少甚至没有拥有社会认可的信用信息。因此,辽宁乡村融资主体在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时候,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致使金融机构不敢或者不愿意进行投资,辽宁乡村融资主体引进外来资金更加困难。同时,全省乡村缺少用来做融资担保和保险的机制,进一步增加了乡村的融资难度。辽宁省农村家庭缺少高价值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抵押品,农村信贷抵押机制不完善,辽西部分地区的乡村根本就没有抵押品执行机制,造成金融资本不愿意流向乡村。
长期以来,辽宁各地农村法治建设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乡村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导致其在引进资本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5〕。例如,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乡村在引进绿色金融产品的时候没有落实严格监管的要求,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追责到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较轻或者没有处罚。由于乡村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违规操作骗取政府的信贷资金,把获得的资金投入非乡村建设的项目,导致多项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乡村,绿色金融起不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
绿色金融作为新兴的产业,辽宁省在该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尚未形成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在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绿色金融人才更加缺乏。辽宁省内相关专业培训也不够成熟,使得全省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很多时候只能依照传统的方式,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同时,省内金融机构发展重心没有转移到绿色金融上来,也没有对此领域开展集中有效的培训,导致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绿色金融的研究者、从业者对于辽宁农村开展绿色金融的调研还不够,对辽宁农村绿色金融的需求了解得不够全面,阻碍了绿色金融在辽宁农村的发展。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都积极参与全球性绿色标准的签订和管理,推动了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备。同时,欧美发达国家注重运用金融市场手段推动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使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完善,同环境保护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也更加丰富。这都为辽宁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借鉴。
完善农村产业政策,是从制度供给的角度,优化资本要素的配置方式。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村涌现出一批批新产业新业态,如淘宝村、乡村旅游、民宿、认养农业等,但还构不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没有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的瓶颈。因此,辽宁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引导资金向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集中,实现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的融合发展,而且需要完善针对小农户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体系,推动实现产品、服务的标准化、品质化和规模化。
第一,全省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对全省乡村振兴建设的支持,加快全省乡村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条件。第二,各级政府还要完善绿色金融监管细则,做好乡村绿色金融的投资监管,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内部职责,在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各级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乡村振兴建设绿色基金,专项用于全省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在乡村推广等项目。第三,简化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在辽宁省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清除绿色金融投资乡村的障碍,对于投资乡村振兴建设的绿色金融产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参与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第四,完善绿色担保机制。绿色担保机制的完善应从土地承包权、流转权等方面确定抵押物的范围,地方政府部门成立专业的绿色担保机构,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担保服务的控制工作。例如在绿色保险市场方面,保险资金的资本存量较大,现金流也相对稳定。某些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可以利用保险的产品创新进行绿色发债,对绿色信贷进行后续担保,可以提升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在未来,绿色基金等类型的金融服务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担保政策与补贴政策涵盖多个方面,推进绿色产业融资风险管控,更好地推进机制的创新工作。
将乡村绿色金融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在乡村产业振兴建设中对绿色金融的监管有法可依。设置乡村绿色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只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绿色金融主体才能进入乡村振兴建设。在对全省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早颁布实施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尽可能规避乡村振兴建设中绿色金融的风险。同时,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乡村建设中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老赖”农户进行整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乡村农户的失信行为,更好地吸引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建设的投资。
第一,加大绿色金融对辽宁乡村振兴建设的创新。围绕建设“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目标,创新推出绿色种植业贷、绿色畜牧业贷、绿色养殖业贷等“三农”特色金融贷款产品,以此提高对全省乡村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第二,推进绿色金融涉农担保方式的创新。鼓励创新银行和担保公司合作的融资方式,推出优惠的农业担保产品,通过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合作,创新“风险补偿+特色农产品+农户”的模式,与全省30个地县级市、84个县市辖区开展合作。第三,创新绿色金融对“三农”的服务模式。围绕全省乡村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志产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根据全省乡村小微企业在金融资产方面的数据,创新推广线上融资、区域特色农产品贷款、云保险等金融产品〔6〕。
绿色金融助推辽宁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应在全省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要完善全省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激励广大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从收入分配等方面吸引专业人才从事绿色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和放宽人才落户政策等方式,引导全省高校、银行等机构加强对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鼓励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辽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为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培训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绿色金融业务培训,以更好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加入绿色金融队伍,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绩效,助推辽宁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