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宇宙热驱动着虚拟数字人的崛起。具有“十八般武艺” 的虚拟数字人吸引了数以亿计流量关注,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Stephenson)在1992 的小说《雪崩》(SnowCrash)中创造了两个概念: 元宇宙 (Metaverse) 和虚拟分身(Avatar)。虚拟分身发展至今,在国内拥有了更广泛的称呼——虚拟数字人(Metahuman),被认为是未来人们进入虚拟“元宇宙”的入口。
从技术层面来看,虚拟数字人可理解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技术、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等聚合科技创设,并具有“人”的外观、行为甚至思想(价值观),可进行交互的虚拟形象。虚拟数字人的分类有多种:技术上可以分为智能驱动、真人驱动两大类。应用上则包括了身份型(如真人虚拟分身)、服务型(如虚拟员工)、表演型(如虚拟偶像)三大类。
随着相关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数字人正逐步演进成为新物种、新媒介,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人正在被设计、制作和运营,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地扩展,应用价值正逐步被发掘。当前,国内应用最多、最具人气的虚拟数字人主要有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三类。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分类将会细化,应用的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展。有关专家预测:虚拟数字人在传媒、教育、金融、医疗、体育等领域将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例如,虚拟主播可以“全年无休”、24 小时实时播报新闻;虚拟手语主持人可以缓解真人手语主持人稀缺问题,有效解决听障人士沟通难题;虚拟员工则可以扮演客服、导游、助手等功能性角色,不仅提高效率,还具有陪伴、关怀等外延性等价值。当然,虚拟数字人在教育教学中也具有广调的应用空间。
——摘自《虚拟人:元宇宙时代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