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宏
(宁波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066)
古籍是记录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文献的保存与利用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强调要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深入开展古籍普查。要加强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数字资源便捷使用和开放共享,进一步加强古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者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并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传,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和法律保障下,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文献保护整理和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向往和新需求[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古籍文献保存与利用的关注度较高,一些学者也作了相关研究,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源,以“古籍文献+图书馆”为主题词,时间截至2021年11月2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5篇,其中学术论文1187篇,学位论文96篇,会议论文62篇,报纸文献80篇,发表年份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共有1047篇,占了总发表数的73.4%,但近3年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0篇、81篇和59篇。学科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出版、档案与博物馆等领域,共有1376篇。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的研究较多,公共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古籍文献数字化、古籍资源共建共享、古籍文创开发等方面,主要有:颜艳萍的《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新实践——以云南省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建设为例》、刘景会的《关于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李宁的《区域协作视角下古籍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研究》、谭小华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创新策略》等。本文以近年来宁波图书馆开展的古籍文献保存与利用实践为例,探讨和分析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统筹协调做好古籍文献的保存与利用工作,进一步突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城市软实力。
宁波图书馆是第六批全国古籍保护重点单位,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拥有各类古籍文献古籍61049册,其中善本9295册,11部古籍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近年来在保护、保存和发挥古籍文献资源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大量工作,特别在古籍整理与普查、古籍保存和修复、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古籍资源数字化加工、呈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取得了良好和社会效益。
公共图书馆摸清家底,系统整理古籍文献资源是做好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宁波图书馆高度重视古籍整理与普查工作,组建古籍普查团队,抽调骨干和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古籍文献的收集和整理,2015年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任务,重新梳理了宁波图书馆的古籍藏量和特色善本,为更好利用古籍文献资源打下了良好基础。
古籍文献因年代久远,且以前保存条件较差,往往有破损、霉变、虫蛀等现像,为更好地保存和修复古籍文献,宁波图书馆在新馆古籍阅览室建立了恒温恒湿系统,配备监测报警器、通风橱、冷冻杀虫臭氧消毒柜等设备,同时建立了古籍修复室,添置了专用修复桌、压平机、洁净屏、高清摄像修复仪等设施。此外,还专门招聘了专业古籍修复人员开展古籍善本的修复整理工作,并让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古籍修复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专业古籍修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专业修复水平,为更好保存和有效利用古籍文献资源奠定良好基础[2]。
对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效整合,开展古籍点校、目录整理、文献研究等工作是做好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宁波图书馆利用丰富的古籍馆藏资源做了大量文献整理、整合、点校工作,相继出版了《宁波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宁波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等书籍,为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献,促进古籍文献有效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宁波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2016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了宁波图书馆馆藏善本200部,范围涵盖经史子集丛五部,年代横跨明代至民国,其中如《同治象山县志》《雪月梅传》等传本较少,每部古籍收录一至二帧能反映版本特征的书影,并详细著录书名、著者、版本、行款版式、批校题跋、藏印、存卷等信息,具有很高的版本学价值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宁波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系宁波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5345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工作是强化古籍保存和利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宁波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积极开展本地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相继完成了《四明丛书》、宁波图书馆馆藏地方老报纸、《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同时联合各区县市公共图书馆开展家谱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进一步发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古籍文献保存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程,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息息相关,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如古籍文献整理修复专业性不够精、古籍文献整合利用不够多、古籍文献新技术应用不够广、古籍文献智慧化程度不够高、古籍文献文创开发不够新等问题,这些对古籍文献保存和利用工作的效能发挥是不利的,也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期盼有一定差距,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古籍文献的保存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共图书馆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高质量统筹做好古籍文献的保存与利用工作,要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整合多方资源、强化人才培育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古籍文献的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宣传推广、融合发展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存和利用的服务效能,增强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古籍文献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年代久远和环境变化,古籍文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进手段和设施设备统筹强化古籍保护工作。一是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古籍保护和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公共图书馆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要制订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优化古籍岗位人才结构,加大岗位培训和定期考核力度,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二是要做好区域古籍保护的统筹协调。做好古籍保护工作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和相关设施设备支撑,许多基层公共图书馆因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没有完善的保存条件和设备,以至很多古籍产生了较严重的损坏现象,市级公共图书馆应起到龙头作用,在摸清各地古籍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内的统筹协调,利用市级馆的先进设备、条件,规划开辟古籍保护、修复中心,把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资源共同保存在设施设备相对完善的古籍保护、修复中心,专人负责保管修复,为古籍文献的利用、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3]。
古籍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公共图书馆要有效利用古籍文献资源,做好开发利用工作。一是要促进古籍文献成果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加强古籍资源的再生性保护和揭示利用。古籍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珍贵资源,公共图书馆在做好保存的基础上,更要组织力量进行系统性、专题性整理、点校、揭示和研究,特别对地方性的古籍资源更要加以重视开发,形成区域特色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二是要加强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在系统整理古籍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开展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和数据库制作,让古籍文献资源活起来,把枯燥的古籍文献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给更多读者,进一步提高古籍文献的利用率和服务效能。同时要积极整合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采取区域联盟协作方式,建设数字化共享的古籍文献信息平台,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 。此外要做好外购古籍数据库的试用、筛选和采购工作。外购数据库有更多的资金、专业人员和设备投入,往往对某一主题的开发、研究较深入,界面使用更友好,检索更便捷,读者使用也更方便,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数据库的选择中要统筹考虑数据库质量与使用便捷等问题,尽量采购全文数据库,便于个性化检索与利用。三是开发文创产品。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利用古籍文献元素,拓展思维,采用现代化的形式,开发文创产品,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厚重感。如宁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民国文献时,无意中看到了“到图书馆去”的宣传标语,受此启发,文创人员开发了“到图书馆去”系列文创布袋,成为宁波图书馆文创的拳头产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古籍文献蕴藏着大量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公共图书馆在做好古籍保存和开发的基础上,更要强化古籍文献的宣传推广,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一是要利用古籍文献资源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古籍文献及物品的展览展示、少儿古籍资源的互动体验、利用VR、CR等载体开展古籍资源数字化体验等推广活动,进一步增强古籍文献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利用区域得天独厚的古籍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制作文化宣传纪录片,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厚重感。三是注重品牌推广[4]。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客户端等新媒体,有针对性地推送专题古籍文献资源,展现古籍文献的深邃思想和厚重内涵,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四是开展专题性的参考咨询。图书馆读者队伍中有一大批古籍文献爱好者和研究者,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专门的古籍文献资源参考咨询队伍,一方面定期宣传推荐古籍文献资源,引导古籍文献爱好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古籍文献研究和整理;另一方面参考咨询馆员要解答和解决读者在使用和利用古籍文献资源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服务效能,增强古籍文献读者的黏性。
1982年,《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确定我国关于古籍定级的最早法条。2006年,文化部组织专家编制了文化行业标准(WH/T20-2006)《古籍定级标准》,专门针对古籍做出最为翔实的定级标准。在古籍普查工作完成基础上,摸清了馆藏古籍文献家底,按照文物定级标准,加快古籍文献的文物法律身份和地位确认,做好古籍文献分类分级保护,纳入全国可移动文物管理系统,以利于从法律角度加强古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古籍文献资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知识的宝库,不仅是珍贵难得的历史文献,也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学术资料,更是丰厚文化遗产的艺术代表 。在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和社会力量的整合,通过专业古籍人员开展深层次的古籍文献研究,提升古籍文献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和现代化技术,保护好、揭示好、利用好古籍文献资源,进一步推进古籍文献的深层次开发和宣传推广,充分提升古籍文献的服务效能,增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服务水平,推动古籍文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