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问题导向下“文工交叉、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①
——基于《环境经济学》教材建设

2022-11-26 09:59宋有涛朱京海张国徽
关键词:辽宁省经济学理论

宋有涛 张 莹 朱京海 张国徽

(1.辽宁大学 环境经济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大学 城市与能源环境国际工程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教育部于2012年开始设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国内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经历十年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了解资源与环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交易规则,熟悉资源与环境研究、分析方法及管理性技能的专业人才,并能将其熟练与原有的理论经济学科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相互融合,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教改建设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授课内容局限在经济类学生受众,课程体系滞后于现代大学复合型人才教学理念、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等问题〔1〕。本文通过建立真实问题导向下“文工交叉、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环境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教材编写背景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实质是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传统《环境经济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传统教材价值导向不明显,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第二,传统教材难以满足以工程专业国际教育认证为前提的“新工科”和“新文科”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第三,传统教材以文为主,缺少理工特色、不适合理工科学生学习;第四,传统教材科研与教学、理论学习与案例实践理解割裂〔3〕。

针对上述教学中发现的真实问题,2021年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了《环境经济学》教材(以下简称“《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教材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课堂思政统揽全书,介绍了国家层级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并将习近平相关讲话融入案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将国内外经济学教材、专著、相关论文和案例进行梳理,以本领域前沿科学研究成果更新和拓展教材内容,结合近6年教学实践的反馈,鼓励学生使用教材进行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这些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围绕“科教融通”概念,应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科研问题,并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设立开放课题,促进科研,进而由科研所获成果作为前沿知识和案例丰富教材,反哺教学;以环境经济学本身“文工交叉”的特点为中心,构建经济主文、环境主工、相通相融的编委团队,关注本教材在编撰过程中的跨学科专业性。

二、教材编写目标

(一)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教材育人功能

《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讲话为引领,将讲话贴切地引用到教材中,使读者既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又可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反映国情民情、总结中国经验、彰显中国特色,理论结合实际,助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4〕。例如,在教材中融入《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之“生态文明的安吉实践”,以反映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概念。在实践教学环节里,通过“基本理论-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模式,使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国情民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态观,紧跟时代步伐。

(二)围绕交叉学科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环境经济学本身“文工交叉”的特点,构建经济主文、环境主工、相通相融的编委团队,广泛介绍相关经济及环境理论知识,以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于目前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为理工类专业课程,对于《环境经济学》教材中涉及的交叉学科新知识会感到较为抽象,多度强调理论及政策内容会提高理解难度〔5〕。因此,在《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案例来具象化理论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灵活性,更为熟练地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及经济学分析方法。

(三)整合国内外教学资料,融合纸质与数字资源

在内容上更为系统化地梳理了国内外环境经济学及其相关的教材、专著、论文、案例,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级的与环保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摘录和说明,从政策和法律法规上诠释环境经济学内涵及应用价值。在知识内容上兼顾国内应用与国际的接轨,助推创新人才培养;在表现形式上,建设创新型数字教材,以标有二维码的纸质教材为载体,嵌入视频、音频、拓展资源、主题讨论等数字资源,将教材、课堂、教学资源三者融合,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创新性〔6〕。

(四)提倡科教融通及以科助教,促进对应的课程建设

在教材实践案例及课后思考中鼓励教师及学生以自身主持、参与或了解到的科研项目为视角进行思考,从而应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如在讲授环境经济学课程时,设立实习考核环节,即学生应用其课堂上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对本书主编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教师加以点评,从而加深其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进行应用拓展,设立开放课题,如围绕环境经济研究领域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开放课题21项,面向所有学生以及青年教师团队,进而由科研所获成果作为前沿知识和案例丰富教材,反哺教学。

三、教材编写要点

(一)注重内容前后照应以实现教学系统性

现在国内流行的环境经济学教材,大多是以板块式结构为主,即理论部分、政策部分、实践部分截然分开,看不出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又是如何反映理论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在结构设计上,先讲基本理论,后讲中美两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基本理论指导下实施的应对政策和污染治理措施,从而使教材内容前后照应,系统性强。

(二)全面介绍环境介质污染治理措施以突出重点

现在流行的环境经济学教材,大多侧重于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而对环境介质污染治理措施介绍得很少。实际上,其实理论和政策的介绍都是为环境介质污染治理措施服务的,应该把重心后移。所以,本教材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介绍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和有毒物质污染的治理及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突出。

(三)深入剖析国际经验以挖掘国内污染治理不足之处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经济增长中高速阶段,而发达国家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期有许多污染治理的教训和经验〔7〕。《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在介绍环境介质污染治理的各章中,通过中美比较,找出我国污染治理不足之处及美国可借鉴的经验,以供参考。

(四)充分体现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支撑

习近平同志对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高度重视,近些年发表了很多保护环境的重要讲话,将这些讲话贴切地引用到教材中,使学生既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又可以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课堂思政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由于环保法律、法规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依据,教材梳理国家层级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环保方面的重要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进行了摘录和必要的说明,侧面体现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

四、教材建设成效

(一)教材推广成效

《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作为经济学与环境专业融合学科的特色教材,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受到业界广泛认可。2021年4月,原中国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在序言中,对环境经济学在环境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强调,肯定了本书理论的正确性和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融洽度,并推荐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教育中用作教材,社会上生态环境管理及技术人员用作参考。2021年8月,被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评为“辽宁省优秀生态环境培训教材”,并与沈阳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辽宁大连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了相关合作教学、培训协议。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近年来,本教材主编、环境经济学课程主讲教师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校际联合培养项目(协同创新)1项;并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兴辽英才计划”科技领域人才、辽宁省学术“头雁”、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和等人才称号;指导本科生科研论文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本教材第一副主编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近年来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并创办了全国首个省属正厅级环保产业集团。本教材第二副主编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创新人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编委会成员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辽宁省科协先进工作者、全国环保产业调查先进个人、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国家人社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课程建设成效

《环境经济学》(21中环版)及其所承载的环境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是以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为基础,在过去7年中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的。教材进入环境经济学课堂以来,丰富了课程资源,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挥洒自如的好武器,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其以二维码为特征的新形态教材模式大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科研和实际案例中复杂的文工问题,极大提升了学业挑战度,学生课下必须花费1至2倍时间投入学习、思考和研究,全面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科研建设成效

依托于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容,2020年本团队牵头申请获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资质,截至2021年底已培养该领域国家库专家3人、省库专家6人,主编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概论》教材1部,相关地方标准、指南5部,开展了36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件,为生态环境损害违法处置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依据。另外,2021-2022年本团队对东北三省、华北地区、辽宁省盘锦市、阜新市、丹东市元宝区、抚顺市清原县等地区开展了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如2019年东北三省GEP总值为6.12万亿元,单位面积GEP为775万元/km2,人均GEP为5.9万元/人。该系列成果被“新华社”“中国改革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

猜你喜欢
辽宁省经济学理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