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而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色彩,如服饰颜色的搭配、室内装修色调的搭配等,色彩能给人的视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能让人产生或高兴、或欢快、或宁静、或优雅等不同的感受。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的方法和原则,希望可以给其他园林设计师带来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色彩是通过人的眼、脑和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根据特性一般分为基色与间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
色环是在彩色光谱中所见的长条形的色彩序列,只是将首尾连接在一起,使红色连接到另一端的紫色。色环通常包括12~24 种不同的颜色[1]。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色环中,越往中心越亮,明度也就越高。
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又称鲜度或饱和度等。色环中,越往中心白色添加得就越多;越往外黑色添加得就越多。
调和色:调和色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调和得到的颜色。例如宋画看起来比较温婉素雅,那是因为画里的很多颜色都进行过调和。
补色:补色是指色环中相距180°左右的两种色彩,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另外,直对的两端周边的颜色也可以互为补色。
颜色的重量: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而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因此,白色是最“轻”的,黑色是最“重”的。
颜色的面积:橙色系最大,青色系最小。
颜色的情感:暖色给人以明快、华丽的感觉;冷色给人以忧郁、朴素的感觉。色调的情感特征在种植设计中会经常用到。
暖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见,主要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及其色环上的邻近色。暖色系让人感觉温暖,能够代表热烈、喜庆和欢快等,在园林设计时常被用在某个活动的庆典设计中。在公园的重要入口处、广场中摆放一些鲜艳的花朵,能够营造出蓬勃向上的景象,从而使人产生欢快、激动的感觉。例如,西安举办的世园会在布置花坛时以红色为主,并选择用红色的花朵来组成雕塑,给人们带来特定的视觉冲击,从而使游客感受到热烈的氛围。
冷色系主要包括青色、蓝色及其色环上的邻近色。冷色系让人感觉宁静、庄重,在园林设计时常被用于道路铺装或者一些需要体现凝重感的空间。例如,寺庙园林中的墓地会采用冷色系的植物(松柏类),营造庄严的感觉。
互为补色的颜色之间对比较强烈,将其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比较常见。在建筑物的入口或者广场等游客数量较多的地方通常会设置丰富的花卉,花卉的颜色可选择补色来配置,强烈、醒目的对比效果给人更为热烈之感。比如在绿色的草坪上点缀一些红色的枫树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带来明快、清爽的感觉。
同类色是指色相环中90°夹角内的颜色,例如橙与黄、黄与绿、红与橙等;也包括同一色相内深浅程度不同的色彩,例如墨绿与翠绿、深红与粉红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同类色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丰富、更有层次。例如在大面积的浅绿色草坪上点缀一些深绿的雪松,结合白色的园林小品,能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园林的舒适感和层次感。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色彩的统一和多样性。前者是指景观的构成要素在各方面应保持一致,比如软质与硬质景观的风格、色彩、形式等;后者是指植物、建筑之间的色彩和线条具有多样性,例如深秋的北京香山远远看去“色彩斑斓”,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乔灌木交相辉映,色彩多样,层林尽染,而满山的红叶又体现了色彩的统一性。
在选择树种或设计植物外形时应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通过对比可增加园林景观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比如在植物的形体、线条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对比设计,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的协调是指通过设计使园林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一般通过植物来调节整体的协调性,使园林的建筑、植物、水体的风格和色调达成一致,彰显园林含蓄、优雅的景观美。
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是园林景观构成的要素。园林景观通常以绿色为主基调,以其他颜色为辅。园林植物的类别、形状和颜色各异,将不同颜色和类别的植物进行搭配,可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自身的颜色以及树叶的疏密和形态也会有所改变。园林景观设计应考虑这些变化,充分根据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尽可能地利用多样化色彩的植物打造出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
园林建筑色彩的选用对于园林景观呈现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作用,建筑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域的特色和文化。例如,黄色又被称为“富贵之色”,在我国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为帝王专用色。色彩还可以向人们传递一些情感。例如,故宫的建筑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这两种颜色的冲击能给人以庄严、凝重的感觉。我国北方地区到冬季会缺少植物的色彩,显得萧条清冷,故大多数建筑的色彩以暖色调为主,视觉上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而南方地区温度较高,常年草木葱茏,故建筑大多以灰、白等为主。总之,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把控好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尽可能做到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
在园林景观中还有一种小型服务设施——园林小品,主要是用来体现园林的主题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小品的设计通常从造型、尺度、色彩、材料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在色彩运用方面,让小品与园林中其他的建筑景观保持一致,一方面可增添景观的装饰性,另一方面可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品主要有照明设施以及其他功能设施,其中照明设施包括园林里的地灯、路灯和变光灯等;其他功能设施包括可供游客休息的坐凳、园椅、儿童娱乐设施等。这些设施都应结合相应的功能选择对应的材质和色彩进行设计。
在设计铺装色彩时,需考虑周边环境及功能空间,一般普通的园路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石材等材料,将不同的材质和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铺装艺术。不同的色彩搭配可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果采用暖色调的铺装,游客走在路上会产生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如果采用冷色调的铺装,游客走在上面就会感觉宁静、优雅。总之,需要结合园林具体的景观环境来确定铺装的不同色彩。
正所谓“有水则灵”,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元素。水的形状及色彩可对园林景观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水的本色是透明的,易受周围环境要素的影响而改变,如水的深度、水下的铺装、水边及水中的植物等都会对水的颜色产生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做景观设计时往往会在水中设置一些光源,使原本毫无波澜的水体变得灵动而具有色彩感。
4.1.1 绿色基调
绿色一般用来象征大自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被用到的色彩。园林景观设计通常将绿色作为基调色,具体设计时,可将各种绿色运用到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上,比如墨绿、灰绿、蓝绿、草绿等。合理搭配这些绿色或与绿色相近的颜色,不仅可增强整体色调的协调性和层次感,也可让游客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产生贴近大自然的清新宜人的感觉。花坛和花境的设置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以绿色为基调来衬托彩色花卉的美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加强对自然色彩的运用,充分发挥绿色基调的衬托作用。
4.1.2 其他自然色
除了绿色外,还需注重对其他自然色的运用。
生物色彩。园林景观中包含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态、颜色和大小都不尽相同,从而构成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通过对这些自然色彩的合理利用,可让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生机勃勃。
水体色彩。水体景观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对其展开设计时需要合理地利用自然因素,充分展现水体色彩的多样性与流动美。
山石色彩。山体和置石都有不同的外形、轮廓以及色彩,合理利用山石色彩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塑造山石景观时要考虑山石色彩和其他景观色彩的统一和协调,增添园林景观整体的美感。
植物色彩。不同的树木、花草有着不同的色彩,在对植物进行布置时要保证色彩搭配与园林整体环境相匹配,从而保证园林景观色彩的统一性。
灯光色彩。灯光色彩的合理利用可以让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夜景会更加迷人、生动,从而增强整体的美感。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园林小品、城市家具等,这些设施的色彩设计一定要与园林整体色彩相呼应,从而衬托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色彩。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设计应与当地的人文建筑风格相结合,例如烟台是位于山东半岛中心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为其设计园林建筑时可结合近代西洋的建筑风格,既能够彰显当地的特色,也有利于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
色彩会给人的视觉、生理以及心理各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合理地应用色彩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色彩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给人的视觉带来直接的影响和刺激。游客在欣赏园林景观时,看到的色彩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同。增强色彩的协调性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彰显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2]。因此,合理地应用色彩能够丰富园林空间环境的层次感,从而营造独具一格的园林意境。在做园林景观设计时,既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要考虑园林空间的整体风格。通过人工及自然色彩的应用来为园林景观提升一定的美感和协调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3],强化其视觉及心理感受,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