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鸣东 律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通常来说,与军事及政治沾边的古人,大多为杀伐果决之人,绝不会相信因为战争杀戮之事遭到报应。这也正是为何诸葛亮在火烧三十万魏军时毫不手软,但他又为何会在“火烧藤甲兵”时感慨“必损阳寿”呢?
在武器装备落后的古代,水火都是能扭转、改变战局的杀器。诸葛亮善用火攻,但其历次火攻都为退兵,而这次却是为杀人。《三国演义》中如此描写:“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得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得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那种场面如同炼狱。
“火烧藤甲兵”一役还引发另一后果——乌戈国灭国,这也是使诸葛亮内心无法平静的真正原因。藤甲兵的首领兀突骨是孟获请来的救兵,藤甲兵是乌戈国人组成的远征军,当时一些小国总共十几万人,除去老弱妇幼,三万大军可算倾国而出。“火烧藤甲兵”一役,几乎将这些远征军全部烧死,首领兀突骨本人都未能幸免,乌戈国一脉几近绝灭……对此,诸葛亮事后也不禁喟叹:“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诸葛亮的这次火攻成为其用兵制胜的经典。然而,一些历史学家也对此提出过质疑:诸葛亮或许并未用火烧藤甲兵,因为藤甲不怕火。
在群雄混战的三国时期,除传统铁、铜盔甲外,也用藤甲来制作甲衣。据史料记载,制作藤甲均选用硬质藤条,放入水中浸泡半月,取出晾干;再用油浸泡一周,晒干并涂抹上桐油后编制而成。藤甲重量非常轻,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并且不怕水。
藤甲不怕水,那怕不怕火呢?倘若只是普通藤条编制而成,那一定是遇火必燃。但藤甲兵穿戴的藤甲,并非普通藤条编制,那是经过精心挑拣的硬质藤条,又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为关键的是,它刷上了一层桐油。桐油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且要求极高,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熬制而成。可想而知,它的燃点并不低,否则熬制过程中早就起火了。据查考,桐油燃点高达400多摄氏度,它虽属于油类,却不像汽油那样属于易燃易爆物品。
那么,火烧藤甲兵这一战役究竟有无发生,存不存在呢?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