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问题研究

2022-11-26 05:25:57高小英
当代矿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儿职场生育

□高小英

在三孩政策下,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有相当比例的育龄人口表示“不敢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性生育和工作平衡压力大。事实上,在三孩政策出台后,女性平等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现行三孩政策使女性在承担沉重的生育责任的同时,又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而这种压力反过来又抑制了女性的生育意愿。

一、三孩政策是构建稳定人口结构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和家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适度的生育水平对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比例达到7%,则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出生率继续放缓,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8.52‰,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人口结构呈现出“总量多、两头翘、中间塌”的特点,出现了“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的新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削弱人口红利,并对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等都具有消极影响,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2015年10月,国家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我国适应人口新形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稳定人口结构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

二、三孩政策给女性平等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1.生育本身会影响女性平等就业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提到,“生育,是一件损己利人之事”,尤其是对母亲来说,损害最大,这种损害既有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也有对女性职场竞争力的影响。女性和男性最大的不同在于女性要承担生育任务和大部分子女养育的责任,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参与度,使得女性人力资源水平总体偏低,从而导致了女性就业歧视问题。

当前,我国女性的就业情况在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处于劣势,性别歧视情况依然存在。首先,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女性可以依法享有带薪产假以及生育保险等福利待遇,这与企业用工成本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其次,我国现行劳动法规定女职工退休年龄普遍比男职工提前5年甚至更多,加之因为生育而暂时中断职业发展等因素,女职工职业发展年限约为男性的89%左右。此外,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仍然承担着绝大部分子女养育的任务,许多职场女性为了照顾家庭而不得不减少工作投入。

2.三孩政策使女性就业形势变得更加残酷

2021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三孩生育,并将延长生育假、哺乳假、育儿假等列入计生条例,一度引发了关于三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问题的激烈讨论,包括“女性就业岗位减少”“女性职业发展受阻”“再就业歧视问题”“带娃不易”等一系列难题。《2021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女性在就业时被企业问到婚姻和生育状况,而男性被问到的比例只有不到20%,很多企业甚至在招聘时设定“是否生育二胎、三孩”等隐形门槛。

一方面,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女性求职优势进一步被削弱。女性因为存在生育二胎、三孩的可能,在职业发展中普遍面临因生育、子女抚养而造成的职业中断、职业投入减少等问题,这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降低和潜在人力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对于招聘女性员工的顾虑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当前的三孩生育政策中,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对女性就业提供可靠保护的具体措施,三孩政策后,表面上看生育保险、生育福利、生育假期的成本都由企业承担了,而实际上这种影响最后又全部转嫁到了女性劳动者本人身上。

三、生育政策带来的就业压力抑制生育意愿

毋庸置疑,三孩政策对女性就业造成了直接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延长产假、护理假、新增育儿假等生育“福利包”让职场女性心生忧虑,担心就业变难,担心职业发展受阻。与此同时,三孩政策下女性承担的子女养育的任务也会更重,女性经历怀孕、幼儿抚养的时间更长,女性平衡育儿与工作之间的困难进一步增加。很多女性不得不在育儿和工作之间做出取舍,女性要么为了育儿被迫减少职业的投入,甚至直接放弃工作;要么选择推迟生育、甚至直接放弃二胎、三孩生育。尤其是对于高学历女性,初入职场即面临生育最佳年龄和工作发展的矛盾,一些女性为了职业发展只能推迟生育,不得已错失最佳的生育年龄。“不敢生、不愿生、不能生”是大部分女性的心声,这不仅是女性生育不可承受之重,也是三孩政策之殇。

四、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才能保障三孩政策落地

“女性友好”是“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月萍认为,女性是生育的主体,三孩政策落地见效的前提是女性生育意愿的提升和释放。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权益才能保障女性的生育意愿,女性平等就业和生育之间必须形成良性循环互动,而不是此消彼长。

第一,正视现行三孩政策对女性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分析女性生育意愿和平等就业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准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关键点和症结点,靶向施策,加强顶层设计和立法。同时充分借鉴北欧和日本等国家在幼儿抚养、女性就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制定切实有效地促进生育与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政策组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三孩生育激励机制,真正减轻女性工作和家庭平衡的矛盾,减轻女性生育焦虑,不断释放女性生育意愿。

第二,要加大“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的培育,提高社会和家庭对生育女性的心理、生理关怀与呵护,倡导由父母双方共担子女照料责任,做到两性在家庭责任方面的对等。比如三孩政策中增设父母育儿就是一大亮点,有利于改变生育是女性单方责任的传统观念,对于扭转传统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分担育儿责任、减轻女性育儿压力等具有积极影响。

第三,要由社会共担生育成本,适度推动家庭抚育社会化,政府、社会、企业要增加高质量母婴关爱室、婴幼儿托管班、托育班服务供给,不断减轻职场女性平衡工作与子女抚养之间的压力。为帮助职工更好平衡家庭与工作,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编制出版了《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创建指导手册》,倡导实现“六个友好”,即对有家庭责任的男女职工理念态度友好、职业发展友好、生育保护友好、照护支持友好、工作安排友好、职业健康友好。通过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在帮助女职工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总之,三孩政策不能只关注生育,而忽视了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的切身利益和真实感受,要从顶层设计、生育政策、社会氛围培育、企业关怀等多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女性的生育压力和后顾之忧,保障女性平等择业、就业、晋升,才能不断释放女性的生育意愿,从而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育儿职场生育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偷偷摸摸育儿
英语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38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32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育儿神器
育儿Q&A
cookie world(2010年9期)2010-10-26 0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