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至1948年,胡适在北大任校长,当年,29岁的沈善炯在北大生物学系任助教。不久,他收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时,由于国内战事吃紧,国民政府忙于南迁,出国留学的事情无人负责,因此,沈善炯的出国手续迟迟没拿到手,很是着急。就在他犹豫彷徨之际,有人提醒他去找校长胡适。沈善炯第一次见到胡適,发觉胡适先生果然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虽然大名鼎鼎,但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
看了沈善炯递过来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奖学金通知书后,胡适微笑着说:“留学是件大事,此事由北大来帮助你办理。”不到两个礼拜,沈善炯就接到办理护照的通知,于是他再访胡适表示谢意。胡适还以私人名义给了沈善炯90美元的支票作为旅费。林语堂、李敖等人都曾受过胡适的资助,而且有些人往往要等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资助自己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
1947年8月,沈善炯临行前,胡适找沈善炯谈话,提醒他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你在谈到加州理工的导师比德尔时,说他即将获得诺贝尔奖,在没有成为事实之前,这样说是不严谨的;另外你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经常说某某人也是这样的想法,这也是不妥当的,自己要说或做的事为什么要搬别人出来?”最后,他还叮嘱沈善炯说:“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不可说十分话。”胡适的话让沈善炯一生受益匪浅。
后来,沈善炯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潜心研究,踏实做事,攻克金霉素,为我国医疗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
(摘自《人民政协报》 张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