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娴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发展呈现多变的趋势,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优化调整,采用新观念、新策略,保障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为企业稳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文章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的必要性,说明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给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为我国“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电子档案
一、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的必要性
1. 提升稳定性及企业向心力。当下大部分企业中层力量均是90后员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及时代的需求,以及接触的环境和培养的理念,更加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及自我发展的平台,希望能够得到企业及社会的价值肯定,不再将工作看作是生活穩定的必需品。“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必须关注90后员工的职业需求,在工作及培训中为其创造展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比如在企业培训中,基础性的培训结束后,就需要根据员工不同的技能、性格、岗位等进行差异化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逐渐提升员工的不足点,使员工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在未来工作中也能够进行出色发挥,完成企业分配的任务。人力资源管理不断融入时代新观念,制定不同的优化策略,确保人才引进、培养、成长,使员工在企业中不断进步,提升人才的稳定性,强化了企业向心力。
2. 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成功企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而人才结构的持续优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帮扶企业稳步向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合理的人才结构能够使企业降本增效,使企业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资源效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提供了很多便利及保障。年龄结构上,企业呈现年轻化的特点,企业发展的动能是创新,而员工年轻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及新的发展思路,在目前跨界合作及行业融合的趋势下,也为企业快速反应带来人才保障。学历结构上,由于大学教育的普遍化发展,员工学历上也逐步转变为本科为主的情况,专业化的企业重要部门,已经呈现硕士为主的情况,高学历带来更高的专业技能,也是员工适应力及学习能力更强,在各自岗位上快速进步,并通过学习逐步掌握更多的专业能力。职称结构上,利用企业培训以及员工的自学,高职称的比例越来越高,员工掌握各项专业能力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使专业化的人才及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增多,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3.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随之而来,依托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赋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网络终端的普及和信息平台的建立,使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化,依靠信息化系统记录员工的日常表现,分析员工的贡献率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不仅为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员工专业能力指明了方向。另外,通过数据化对员工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使人力资源管理公正、公平、公开,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人资部门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控,也从原有的大量的人工操作中脱离出来,使人资部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中,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及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观念及组织模式落后。由于我国传统人力资源模式的影响,人力资源部门对待员工常使用强硬态度及命令口吻,不与员工进行协商而仅是告知结果,认为员工不管妥协与否,都必须同意,不能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效落实下去。在企业中人资部门管理重点侧重于人身安全及生理安全,忽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及精神需求,员工针对个人生活、家庭、企业、工作环境、人事关系等心里矛盾或不满情绪,无法及时得到疏导及排解,这时就将反应在工作当中,无法有效执行岗位职能。另外,以往的人资部门再进行人员架构调整时或为了引进及留用人才时,将薪资福利做为重要依托,忽视了员工培养、平台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吸引人才的关键性因素。
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固化问题较为严重,根据职能性作为架构的依据,层级管理制度繁琐,职责界限模糊,一旦发生问题极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过多的层级管理关系,也使得效率较低,问题得不到及时回馈解决。组织功能不协调,企业中部门各自为政,或为争取更多利益,或为降低自身部门责任,不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只是按照部门需求进行管理,部门之间合作没有协调性,阻碍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强调高效整体协作,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的市场环境,阻碍了企业行动力的提升。
2. 缺乏足够的创新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新视野、新意识、新技术都给员工带来更开阔的视角,原来依靠企业文化及薪资配置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再给员工使命感及企业向心力,随着“90后”成为企业的骨干阶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也随之进行改革及创新。传统的企业更强调员工的付出,强调论资排辈,新员工提出新想法无法得到老员工及领导层的认可,自我价值无法体现,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职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因为在其看来,其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未来发展方面,更适合自我价值的实现。传统企业长期强调个人付出,就会造成员工的职业倦怠,形成无意义的内卷,进而造成离职率上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
3. 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规划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有着相应的规划方案,由于企业内部结构或制度的影响,并没有根据以人为本的方针进行合理的安排,只是根据岗位硬性要求,进行人员安排,并不考虑人员的技能发展、心理需求、个人性格等因素。比如,将专业性较强或学历较高的人员,安排在固定的基础岗位上,从基础做起,逐渐了解整个企业,但人员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无法得到适合的职位,大部分人员都将离职,造成人才流失。而部分人员因为有着较强的背景,即使是无经验或低学历的人员,也安排到技术岗位或重要岗位,造成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由于其本身的专业能力较差,一般情况将打压能力较强的员工,而重用比自己能力差的人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 缺乏有效的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的建立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员工在企业中也是价值导向的,有效的考核及激励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在竞争关系中脱颖而出,便于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及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部分企业考核及激励制度制定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性,只是照搬或使用现有的成套的体系,考核指标不细致,大部分能够考核业务及利润,但服务质量、工作态度、客户满意度等都无法考核。另外,部分企业中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考核人员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判,造成主观意愿较大,客观因素分析较少,这样的考核一定会造成考核结果的失衡,影响部分员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热情,造成消极不满的情绪,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工作推诿现象,阻碍企业的稳步发展。
5. 缺乏合理的招聘及培训。在企业中招聘及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传统的企业进行招聘时,岗位需求、职能、学历及技能要求经过讨论后确定,而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通过各渠道进行人员的招聘,进行几轮面试或笔试后,进行人员的录用,招聘时间较长,招聘的经济成本及时间成本较高。另外,企业内部培训,内容往往由领导层制定,并没有事先问询员工的意见,而且企业培训次数少,普适性较高,技能针对性较低,很多培训员工学习完毕后,没有实际的价值意义,都是意识观念上的学习,缺少真正使员工成长性的培训,员工技能与成长中的短板,没有通过培训得到补足。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1.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优化组织模式。“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顺应新时代的需求,企业组织模式的发展更加扁平化、动态化,当下员工更偏向于弹性的工作方式,向往自由度更高的工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侧重员工的心理及精神需求,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员工能够提升或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扁平化,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及协作,快速推动各项事务进程,管理的时效性得到提升,比如微软公司不再使用分级制度,其倡导任何员工都能够成为组织运行及资源调配的中心。另一方面,企业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企业需求,正在逐渐被团队式管理模式所更替,团队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核心,团队可以是根据用户、产品、问题来进行创建,不同的团队完成不同的事项,各团队之间以组合交互的方式交流,员工不再以单一部门为局限,而是在各个团队中完成价值创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也由部门调整为团队,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互联网+”时代下,跨界及融合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所必备的,企业的多样化发展复合型人才是核心,而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培养内部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不断地引进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及可变性,从而自如地因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培养内部员工的互联网思维、业务管理经验、谈判思维等,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及互通,使专业化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将企业战略目标合理细化,分解为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并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长期及短期的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业务部门,而员工看作是消费者,为了满足消费者,业务部门需要进行专属的产品规划及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地给予员工发展空间,挖掘员工潜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同时降低员工的离职率,逐步为企业培养及储备人才。
3. 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人力资源有效规划。“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及存储,人力资源管理也可通过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使整体规划有理有据,不再依靠传统的经验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将留存大量的员工信息,利用信息化系统将员工各项信息进行存储,未来就能够通过日常信息,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及工作完成表现,使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客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规划,企业也能够通过数据进行相应人员的决策。此外,人员信息作为基础数据,通过客观的分析及评价,能够了解企业内部人员的分配情况,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潜力,结合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为下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4. 利用电子档案优化考核及激励制度。“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普及,为建立员工电子档案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告别传统的纸质档案,员工电子档案的建立,及时更新员工最新的信息,方便人力资源部门及时的查找及统计企业整体的人力情况,使所有员工信息透明化,日常电子档案的记录,真实反映员工的日常表现,比如员工完成了哪些具体的工作、为企业带来多少实际收益、完成了哪些培训、日常考核的成绩如何等,电子档案的建立能够为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考核人员的主观判断,使整个考评过程能够依靠客观数据进行公正地评测,一旦部分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意,可以利用电子档案中的事项与其沟通,在统一的标准下,员工也能心服口服,并了解未来需要提升的方向。另外,通过电子档案的信息,能够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根据各员工的表现,进行激励,起到正面调动所有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让企业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表现都有记录,企业会根据记录对员工进行考核及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良性发展。
5. 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发激烈,在企业不断增收的同时,有效的降本策略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方法。依托于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降低得以实现,摒弃传统的人力资源招聘方式,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进行招聘,比如可以在微信或信息公共平台上进行人员招聘,实现零成本的招聘模式,或与网络招聘平台进行合作,通过低成本的信息发布,进行人员信息的收集,并通过网络面试的方法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如果通过网络面试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再进行现场面试,最终通过网络发送入职通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同时加快了招聘的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使人资部门将精力投入其他工作当中,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而且,通过网络信息的发布,能够避免以往招聘的人为干扰因素,比如以往招聘,由于信息公开度较低,而企业急需人员进行该岗位的工作,就会被部分人员利用,只介绍利益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造成企业短时间内无法选用到最佳人员,最后只能被迫接受面试人员,使人员能力与岗位职责不匹配,为企业未来发展埋下隐患。而且由于是利益相关方,在企业内部就极易形成小团体,在互相包庇下,侵害企业的利益,而通过网络或新媒体平台招聘,使整个招聘过程通明化、公开化,使企业能够从大量的面试人员中,挑选或储备适用人员,有利于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活力及新的模式,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再是口号,而是能够确实可行的规划。员工为企业不断付出的同时,企业同样能够给员工良好的职业发展、公开透明的激励政策、持续提升的专业能力,使企业与员工为对方互相创造价值,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好地管控员工,同时也能够为员工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成长,员工能够在除薪酬待遇外,得到价值认同的满足感,提升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企业向心力,确保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9):26.
[2]蔡元怡.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74.
[3]仝金,周恩毅.浅析“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企业用工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管理》[J].林产工业,2019(06):73.
[4]徐静,王勃.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以国防职教集团中化工企业为例[J].粘接,2019(07):153-156.
[5]王琦,张献,丁飞洋.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分析[J].今日財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5):123-124.
(作者单位:龙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