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系列将推出新剧《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三人组的“发现号”衍生剧真的来了。本剧由《发现号》已登场的安松·蒙特、伊森·派克、丽贝卡·罗梅恩主演,聚焦皮克舰长掌管企业号之前,三人组探索星系中那些新世界的故事。依旧由艾里克斯·库兹曼把控,阿齐瓦·高斯曼担任首集编剧。
第一集出现了火星乌托邦造船厂和木星轨道站的星际舰队Star Fleet总部,外星人出现了老盟友瓦肯人,还有好斗长触须的安多瑞人,场景感十分熟悉。当前的星际迷航电影已经沦为漫威那样的爆米花电影,只有各种特效堆叠加上无脑的主角团队已经零内涵。不过想到星际迷航也是翻拍自電视剧,心里要好受一点点。说回影视剧,质量虽有波动,但整体水准还是不俗的。新剧风格保持了ST剧情和节奏传统,既熟悉又舒适。
因为是小说改编,所以大家可以看看2005年的电影版本同名的《世界之战》,然后入坑这部跟美法合拍的同名剧集。当然了,电影版和剧集版没联系,除了都是改编同一部小说。对于科幻类型电影来说,它是介于爆米花软科幻和硬核科幻之间,讲述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奋起反抗的故事。
刚看完的第一季,觉得观感不错,剧情虽然很单薄,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这剧故事流畅性意外的不错,也没有多少人类为了生存而展现出阴暗面,这其实挺好的。虽然本片借用威尔斯小说的外星人入侵讨论,但实际描写的是全新故事,剧中外星人科技不咋地,硬着陆(可能是原著小说影子吧)不算,还损坏飞船若干,傀儡机器狗行动笨拙,噪声奇大,还会被火枪击毙。第一季共8集,就剧情透露的信息量来说,目前无法得知是否世界末日了,剧情主要是在英法两国推动的。
本书的核心关注是:资本主义、互联网和美国的治理危机,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数字革命这一带有进步色彩的技术革新,在现实中如何一步步褪去其梦想光环,给美国带来深刻的时代危机?作者基于政治经济分析,展现互联网被资本主义塑造和驯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中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政策斗争。
互联网世界、数字时代的描绘,正在蓬勃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资本主义本身也有一种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其无限压缩成本提升利润的倾向,将所有想要进入全球游戏的竞争者全部资本主义化。本书基于政治经济学的最核心观点在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在印刷机普及前,英语词汇仅限于几千个,而之后词汇量扩展到了一百万。随着语言的扩展,人们意识也在加深。非竞争性资源的问题不是分配消费,而是如何鼓励生产。
故人远去,四时悲喜,山河动荡,匆匆百年。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一部传统中国的温情记录,堪称近代中国《百年孤独》。 这是一部真正属于“人的文学”,老人书写平常人的平常事,包括记忆里的家族、人情、往事,回忆故乡一年四季的风俗、风物、风景。生老病死,结婚生子,柴米油盐,世故周旋……在秩序之中把人生过得有滋有味。日子如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它,清澈如许。
作者写人,也写物,写旧时杭州的节气风俗,写到的吃食和节日活动,到今日也可以寻到,比如新年要吃岁盆,吃桔子和荔枝,象征吉利,清明要上坟,立夏吃乌米饭,家中还自产新鲜的菱藕和蔬果,端午戴香包,做菖蒲宝剑,入伏吃荷叶粉蒸肉,夏末去游西湖,吃西瓜。立秋吃桂花栗子,中秋赏月吃月饼,年末守岁,祭祖,采购,做各种糕点和美食。在后人看来劳碌和繁复之事,当时的人做来考究,细致,满足,不亦乐乎。这份态度是我们缺失的,也是我们怀念的。
两宋迁渡之际,北来的难民同来自金元的军事压力都让南宋朝廷喘不过气来,以往研究者更着重于研究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历史讨论,本书则讨论了宋代地方官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兴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改善了重科举、轻官学的局面,强化了学校的社会功能,改进了太学和国子学的教学制度。
本书通过对当时的两部重要文献《名公书判清明集》和《袁氏世范》的独到解读,来阐释这个江南朝廷上下如何在此险境中利用南方的富饶、人民的忠实勤奋以及官员的守成心态获取稳固政权的资源,从而开辟了延续多年的中兴盛世。书中从司法判案、政制革新、人事任命等角度对地方官员扎根南方的心态进行了剖析,同时又牵线出中国传统士人的处事逻辑,及其对情、理、法的看法,从而为读者提供了罕见的中国古代政治心态史的范本,是不可多得的功底扎实、可读性又强的汉学研究经典。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