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像猫,从喜好到性格甚至神情,都像猫咪。
除了平时表现得“猫里猫气”的,我还是重度犬类恐惧者。无论是放学路上遇见野狗,还是在同学家面对可爱的泰迪,我都退避三尺,可谓猫与狗气场不合。
好朋友叫我“赵喵”,我会像晒足了太阳的小猫咪,温暖地“喵”一声;关系不好的男生这样叫我,则多半是在讨打,虽然我永远不会真的打人,但多年的跆拳道训练足以让我熟练地摆出架子唬人——像一只小猫摆出了猛虎的架势。
这真的是最令我满意的代号了,可爱,亲切,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我的特点。一句句“赵喵”背后,是关心与认可,也是亲切与陪伴。
大家看向我的脸,第一眼就能注意到我那对往外展的招风耳。上边的耳骨比较尖,有点像精灵王子的耳朵,父母觉得这耳朵长得很有灵气,连我的亲戚也这样觉得。
当我的父母还在喊我“小兔子”的时候,偏偏有个同学给我取了个绰号——“尖耳朵的小妖怪”。
她说我长得萌萌的,很可爱,像小白兔。但“小白兔”这三个字太常规,她想要给我取个特殊的外号。原来妖怪代表的是可爱,我在那一刻恍然大悟。我越来越喜欢这个绰号了,这个绰号就像我们之间保持了很久的友谊,不需要检验,让我永远珍惜。
给同学讲解题目时,我看着他错漏百出的试卷非常生气,大骂了他一顿后仍不解气,还取消了他当天的课外活动。其他同学见证了我的“凶狠”,就像小孩子看见幼儿园老师那样,既怕又爱,于是他们就给我取了绰号——“启蒙老师”。
初中时,一寝室住宿人数众多,足足八人。那么多人,难免有所摩擦,这种时候出来当和事佬的,总是大胖。大胖能有这个外号,自然离不开他小二百斤的身材,总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对于这个外号,大胖也不恼,反而欣然接受。比起“胖”,我们更看重这个“大”字,这个“大”,是身材,更是宿舍中大哥一般的地位。大胖对我们都很好,有零食拿出来分享,假期看到好看的动漫也会群发给我们。冬天晨练,我们总是簇拥在他身边,他也像一只成年帝企鹅,给予我们这群“崽崽”最踏实的温暖。
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但外号拯救了我。作为一个00后,我的名字里带一个“菊”字,听起来像个老妇人。开学第一天,老师组织自我介绍,我很轻声地说了自己的名字,有个调皮的男同学马上脱口而出:“这个名字和我阿婆一样!”全班哄堂大笑。我同桌拉了拉我的手,悄悄说:“我就喜欢菊花,傲然挺立,多有精神呀,以后我叫你菊仔怎么样?”同桌怕我不理解,还写在纸上。我开心地收下了这个外号。在她的带动下,班里同学们也渐渐这么喊了起来。后来我每次自我介绍,都会补上一句:“你们可以叫我菊仔。”这个外号陪伴我到现在,每每想起,我都会感激那天坐在我身边的女孩。谢谢你,拯救了那个自卑、敏感的我。
这是我最出名的一个外号。由于爸爸妈妈的基因过于优秀,我长得有点“局促”。调皮的男孩子们叫我“企鹅”,大概是因为我和企鹅有些神似。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带有讽刺性的外号,但是我有一群可爱的朋友,她们开导我说:“企鹅怎么了?你可是唯一一只生活在亚热带的企鹅呢,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贝!”甚至在我生日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只企鹅玩偶,憨态可掬,让我爱不释手。渐渐地,我不再排斥这个外号,我的朋友这样叫我,我也不再觉得刺耳,反而觉得温暖,因为这个外号是我和好朋友们友情的呈现,更承载了一段宝贵的回忆。
因为肤色黑,“小黑”这个外号已经陪伴了我四年。从初中到高中,即使周围换了一批新同学,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根据我黝黑的肤色给我取外号。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外号,但内向的我不敢阻止。后来我发现,大家其实没有恶意,外号就是其他人对自己的一种看法,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肯定呢?这个外号不仅体现了我的特点,还体现了同学们对我的关注。外号是属于我的星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而我知道,我就是我,永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