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博 任梦婷 文馨曼
1、广州华立学院 2、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3、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广东要实施乡村振兴的任务,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基础。而且《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经提出要推进更高水平的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源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连线连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切实解决当地居民就地就业问题[3]。
《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 号)提出到 2025 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河源市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示范区,已将优质粮油、特色水果、安全蔬菜、花卉苗木、古方药材和生态养殖作为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一县数品、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格局,初步构建了多品种、多层次的丘陵山地农业体系;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分布较散,且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以政府工程及合作科研为主,旅游业主要围绕农业和休闲度假,规模较小。河源市可以利用已有的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化的发展;引进科研人才和农业高科技企业,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产学研要素集聚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点任务,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河源一直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发展理念,全力将河源打造成“广东绿谷”。对于农业来说,生态性也是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注点,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程都会受到农业发展环境的影响。所以,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复兴、城乡统筹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理念[5]。
通过坚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升山水林田自然风貌,强化资源保护节约利用,完善绿色交通市政设施,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使河源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基于生态发展理论、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战略,河源市通过已有的农业优势,发展高科技农业,打造农业科技博览园,通过普及农耕知识、宣传高科技农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户外教育等一系列活动项目,不仅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教育的场地,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科技博览园通过光伏能源智能化、高科技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展现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光伏电池板散布在农业科技博览园各处,收集到的能源不仅供温室使用,还承担起整个园区的能源使用量,包括园区用电、自动灌溉系统和植物种植所需温度调控等,甚至园区内产生的能源能够输送到当地发电站。
植物工厂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系,是一种可以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的影响中脱离出来,融合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的体系。光伏能源和植物工厂内部的系统结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工厂自给自足的发展。通过融合光伏温室的设计,实现集中收集和使用分散化的能源和植物工厂一体化。透光和不透光的两种光伏电池板在每座温室大棚的顶部都有配备,温室的能源通过光伏系统产生,使大棚内的植物形成生长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在光伏大棚中,蔬菜生长环境可实现高精度控制。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时间都可以利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设备对其进行自动调控,使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快;而且通过立体栽培技术和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也大大提高了植物的产量。除了植物的生长周期缩短外,植物的品质也可以通过营养液栽培技术来实现大幅度提高。通过配置输送营养液,满足不同植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做到“种植科技化”。植物工厂利用自然太阳光和人工光源互补实现农作物生产季节可控,并且所有人工光源都是通过自然太阳光转化而来的,做到了“能源绿色化”。植物在植物工厂里通过采取有机生产方式,真正做到“产品健康化”,让游客在欣赏到不同的植物外也可以了解到光伏—植物工厂,了解实现绿色能源、植物育秧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光伏产业,并且从植物的生长中感受到生命值源源不绝,永生不断。
随着以中药为主体的东方医药热潮正在兴起,而南药作为具有五千年遗留的文化瑰宝,是热带北界以南气候湿润的结晶,南药的种植也是农业科技博览园的特色之一,体现了国内外提倡的“回归自然”理念。南药的种类繁多,在园区中主要种植板蓝根、含笑、藿香、金樱子、佩兰、桃金娘、益母草、朱瑾、三七等不同功能的南药,南药的种植不仅可以宣传传统文化,给人以观赏性,还可以上升为经济优势、产业化优势。园区主要分为梯田种植园、山地种植园、平原种植园,其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与绿色旅游、生态休闲、养生保健相结合。南药种植和加工基地遵循不同药材的生长规律和能量需求,采用全新一代的农光互补技术,做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节温度等。LED 植物照明作为一种主要的工具,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光环境的调控,根据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满足其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每日的光需量。这样既可以保证产量,又可以代替目前使用的传统荧光灯,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生产出更安全、更营养、更优质的药材,真正实现“智慧光伏,科技农业”。而且南药的种植也体现了现代高科技农业的种植特点——智能化、科技化、机械化,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认识到南药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功效,进一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现代农业知识,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具有当地特色的梯田农业与木栈道、景观建筑小品、水景、鱼塘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不一样的大地肌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根据地形变化打造的阶梯式大棚农业景观,内部分为植物展示区、农耕文化展示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等,种植有龟背竹、绿萝、发财树、一品红等植物。温室大棚是用轻钢结构建造的,易移动、建造和拆卸。台地式区域利用场地高差的现状,配以植物围合,采用跌级布置打造亲水区域,体现了“顺山、顺水、顺势”的理念,秉着“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将自然资源与农业科技博览园的建设相结合,呈现出自然之美。而且通过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容,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为人民创造富裕的精神财富。
园区中的别墅建筑依山岗走势而列,结合客家建筑“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特点,代表着光明、幸福、美满。夜晚伴随着深蓝色的夜空和一轮明月,可以看到梯田中的灯光秀展示区,LED 灯作为主要的光源,不仅可以成为植物生产过程中光环境调控的主要工具,还平衡了产量、品质与能耗的关系,节省了能源和成本,也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橙、白、蓝、红等的灯光中,通过分布在梯田中不同的位置,灯光相互错落,成为一道风景线。
在延绵不绝的大地肌理中突出与周边环境的对比,园中的活动和高科技农业的应用都昭示着一种未知的力量,也彰显着未来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自动化生产的场地中,建筑构筑物例如冥想区被安放在主要游览路径的关键节点上,在延绵不绝的农业景观、大地景观肌理中形成与周边环境的反差对比。例如幽静中的闹区、稻田中的餐厅、梯田中的鱼塘等特色农业景观,这些简洁的形体不仅回应地表的几何形态,承担游览休憩节点的功能,还能够让人们静下心来回归到自然之中,回归到田园之中,昭示着一种未知的力量——追求自我的力量。
而且这种追求自我、追求未知的力量也体现在场景体验、丛林探险、山地运动等一系列户外活动中。例如在体验式的场景中,让游客在体验使用犁、耙、风车、砻等客家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中进一步了解客家的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的方式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青少年主动探索未知的事物;青少年在户外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认识更多的植物,如一串红、虎皮兰、黄金叶、茉莉花等草本地被植物,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走出课堂,接触更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寓教于乐;而且在探险中遇到困难时青少年可以互帮互助,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意识,这也是在认知自我,发现自我。
农业科技博览园体现着悠闲、健康、高科技自动化的生活方式。例如:古香古色的餐厅可以体验“窗外看山风生阁,楼廊近水春满壶”的惬意生活,博览园里种植黄花风铃木(3~4 月开花,花色鲜黄)、金蒲桃(花期11 月到次年2 月,花色有黄绿色、黄色、金黄色)、美蕊花(花期 8~9 月,花色深红色)、桃花(花期在 3 月,花色有粉色、红色、白色)、樱花(花期3 月,花色有白色、粉红色)、玉堂春(花期在 4~5 月,花色有白、红、紫、黄色)等花期不同的植物,游客透过窗外可以看到丰富多变的景色。游客在奇趣采摘园、阳光草坪、多彩农田、农产品展销中心等不同区域可以体验养生修性、旅游观光、滑草、采摘等活动,感受到田园悠闲的生活方式;园区中通过利用特定的地形、地貌开展康养,主要以中医——食疗为主,依托南药和农作物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花园和种植区不仅为园区的居民和游客提供食物,而且大量的植物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园区内的多款养生菜肴营养丰富、可口美味,已成为中国南药养生膳食的代表,这些都体现了发展现代农业所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未来自动化的生活方式,例如:用高科技覆盖传统耕作技术,通过掺入堆肥,自动化农耕机器、无人机播种、多样化的农作物和最少的耕作来强调健康的土壤,让农作物更健康;在园区内也可以看到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卫星监控着各种数据,通过显示器管理农田,无人机播种,自动筑梗机筑梗等,显示着未来农业迈向更无人化的生产环境。
通过未来农业、变化的大地肌理、未来生活三个方面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充分考虑到了地域文化内涵,使用本地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设计要素,体现了文化的传承[6]。园区中的文化展示节点展示了传统的客家农耕生活,让游客了解到从古至今农业的变化发展;展现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光伏能源智能化、高科技农业机械化的景观设计,也起到了普及农业知识、宣传高科技农业的作用。园区通过结合地形塑造特有的梯田式景观,与木栈道、稻田、鱼塘等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的大地肌理,让游客有不同的游览体验。园区中的不同活动区,形成体验式的场景、探索未知的过程、未来农业的生产环境,都彰显了追求自我、追求未知力量的未来生活方式。农业科技博览园立足于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形成集研究示范高科技农业、教育娱乐、养生修性、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