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信档案的深度挖掘
——以朱自清致浦江清书信档案为例

2022-11-25 01:20邱俊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浦江国文叶圣陶

邱俊平

(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 100000)

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书信库藏有朱自清致“江清兄”的书信两通,是朱自清之子朱乔森20世纪90年代捐赠的。两通书信均为民国时期写本。一通寄自伦敦,10月30日写,正反两页,尺寸为22.5cm×15cm,黑墨钢笔写于淡绿色手工纸上(以下简称“10月30日信”)(图1)。一通寄自成都,7月15日写,1页,尺寸为39cm×20cm,墨笔繁体竖行写于宣纸上(以下简称“7月15日信”)(图2)。笔者试图通过对史料信息的考证与阐释,探析档案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力求让“沉睡”的档案“活起来”,为方便以下问题的说明,现将释文录之于下:

信1:朱自清致浦江清 1931年10月30日

江清兄:Oct.30th

前接手书,甚为详尽,谢谢!现在第一要问者,钱公之事如何?弟甚盼兄已有结婚之期。因这年头女人在我辈也并不易找,如钱公之美德,实为大家风范,即此何必他求哉!此事务望示及。俾数万里外,在寂寞中亦得一乐也!

兄任课太多,似非至计,但生米已成熟饭,弟亦不必说废话。但望明年能出国一行,或休假,俾这一年的重担暂卸,自己可有些自己的功夫,目前教书情形想必很好,清华闻由梅月涵先生长教,驾轻就熟,想无甚问题。校中有何重要新闻可告否?承寄《国文学月刊》及功课表,俱感念无既。《月刊》顷由谁编辑?并念。表中载明湘宏兄任国文两班,此事刘公竟能办妥,自是甚佳。薪金想已增加矣。今年国系学生多少?比往年多还是少?

大公报太贵,弟可无需。但定周刊一份即可。刘仲熙君甚用功,人亦和蔼可亲,弟极敬佩。尊信所言,当函告之。他年底可得B.Sc(Bachelor of Science,缩写为B.Sc.理学学士)学位,如能再住二年,彼尚拟得D.Sc.(Doctor of Science,“理学博士”)学位。但江西官费积欠七八月,正不知如何办法。此等情形令学人灰心。以我相比,我实觉惭愧耳。

现在补习英文,亦颇忙碌。拟在伦敦住六七个月,希望能将读写培养至相当能力,庶有以对朋友。至作文一节,弟因先与《中学生》有约,拟尽先付之。至今两月,只写《哈尔滨》一篇。尚未出国门一步,真可叹息。以后当认真努力。或可为《文副》写些小文。

平中旧友有何消息?斐云处,弟实在荒谬之至。尚未寄信,明日当寄去。他教书情形,想必甚佳。第二小赵公想来长得很胖,第一小赵公必能走了。见面时乞为(向)他们伉俪致意。吴先生事已大定否?并念。

赵宗尧君在此,曾同游数次,他不久归国,我将托他带四镑英金回去交给吾兄。请换成中国钱,还赵公二十元,又崇内船板胡同汇文学校张稷吕先生五十元,至托至托!

此间天气渐寒,但有日光时就和暖,此间现仍为秋季,但外国秋天,在弟似乎不大觉出在他的味道。前日班上出一“伦敦之秋”的题目,弟作文即说不知伦敦秋是怎样。到外国来一切upset,此其一例也。

弟清

信2:朱自清致浦江清 1945年7月15日

江清兄:弟此次匆促飞行,竟未得面别,怅甚!托带之散文笔记,不知存放何处?为念。弟上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时十五分起飞,五时即着陆,可谓痛快。舍间均平安,乞释念。到此晤圣陶、叔湘、千帆及其他诸友,均盛称大著《词的讲解》之精,以为在平伯《偶得》(《读词偶得》)之上,圣陶嘱预约全书由开明出版,如承惠允,乞示及。又开明明年二十周年纪念,拟印一纪念册,载学术文字。联大方面拟约一多、兄(浦江清)、辰伯(吴晗)及弟四人撰作,稿件约一万五千字至三万字,明年二月交稿,润笔从优。此事亦盼惠允。一多、辰伯处当另行函恳。弟到此访客及应酬,加以演讲,甚为忙碌,不似去年清闲,胃病仍发,最以为虑。此间霍乱流行,舍下均已打针,但仍须小心耳。令弟已就职否?前曾托其介绍此间中央航空公司友人,俾返昆时可往求其助力。如能赐一介绍函,至深感盼也。专此即颂撰祉!

弟自清 顿首 七、十五 成都外东宋公桥报恩寺

1 档案信息考证

为使书信档案还原历史、再现往事,首先要依据书信内容对档案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考证。朱自清在“7月15日信”上说:“到此晤圣陶、叔湘、千帆及其他诸友,均盛称大著《词的讲解》之精,以为在平伯《偶得》之上……”浦汉明(浦江清之女)在《中国古典诗歌讲稿》后记中说:“父亲终身执教……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他的关注更由课堂扩展到社会,倡议创办了《国文月刊》,并为之撰写了《词的讲解》等一系列普及性的文章……”①笔者查阅《国文月刊》后得知,《词的讲解》首次刊发在1944年《国文月刊》第28期上,后陆续发表在29期、30期、33~36期和第38期上。《词的讲解》是浦江清的著名长文,文章长达47000字,一经刊出,就受到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的赞赏,盛称讲解之精,认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俞平伯是词学研究大家,对诗词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词的讲解》能得此赞誉,浦江清词学造诣之精深也就不言而喻了。“开明明年二十周年纪念,拟印一纪念册,载学术文字。联大方面拟约一多、兄、辰伯及弟四人撰作”,笔者查阅1985年版《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发现浦江清的《花蕊夫人宫词考证》收录在《文集》中。浦江清1943年日记记载:“二月三日,星期三,《花蕊夫人宫词考证》文脱稿,约有二万字。”②综上可知,信中的“江清兄”就是朱自清的同事兼好友浦江清。两通书信均没有完整的落款时间,只有月日,未署年份,因此会给研究者探寻史料真相带来阻碍。确切的时间是研究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因此判定写信年代尤为重要。笔者依据书信内容详加分析,从而判定写信年代。下面依次对“10月30日信”和“7月15日信”进行年代考证。朱自清在“10月30日信”上说“前日班上出一‘伦敦之秋’的题目,弟作文即说不知伦敦秋是怎样。到外国来一切upset”,知其是在国外写信。“现在补习英文,亦颇忙碌。拟在伦敦住六七个月,希望能将读写培养至相当能力”。由此判定,朱自清所说的“外国”即英国。朱自清年谱中记载1931年:“8月22日按清华大学条例休假一年,动身赴英国访学。……浦江清作五律《赠别佩弦》和古诗《前诗未尽意,更作两章以媵之》二首相赠。……”③由此初步推断此信为1931年所写。信中说:“清华闻由梅月涵先生长教”,梅月涵,即梅贻琦,1915年留学归国,即到清华大学任教和担任教务长等职,1931年10月,任清华大学校长。朱自清认为梅贻琦任校长“驾轻就熟,想无甚问题”。据此两点可以判定,此信为朱自清1931年留学英国期间所写。

“7月15日信”上说:“开明明年二十周年纪念”,“开明”即开明书店,1926年创建于上海,明年是二十周年纪念,即1946年,由此初步推断此信为1945年所写。从落款处得知,朱自清是7月15日于成都致信浦江清的。又从“弟上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时十五分起飞,五时即着陆,”知其是6月29日乘机抵达成都的。朱自清1945年6月日记中记载:“二十九日星期五晴去学校领薪未果。归途遇绍谷与岱孙乘小汽车在四处找我。绍谷已为余订购机票,十分钟内打点行装。……下午二时十五分起飞,五时抵成都,七时到家。”④恰与信中所说的“二十九日下午二时十五分起飞,五时即着陆”相吻合。这也正是他“此次匆促飞行,竟未得面别”的原因。由此可以确定此信为1945年所写。

2 回归历史现场

用书信打开历史,用文字重温岁月。古谚有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一封封书信,一个个文字,虽寥寥数语,却饱含深情,意味无穷。品读书信档案,如同回到历史现场,倾听前人声音,观摩前人作为,管窥他们的人生。

“清华闻由梅月涵先生长教,驾轻就熟,想无甚问题。校中有何重要新闻可告否?……今年国系学生多少?比往年多还是少?……”。1931年,朱自清虽远在英国却心系清华,他致信浦江清询问清华的情况。他对浦江清也非常关心“兄任课太多,似非至计……但望明年能出国一行,或休假,俾这一年的重担暂卸……”。朱自清在两页信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似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关切之情。

然而,朱自清当时最关心之事是浦江清的婚姻大事,他说:“现在第一要问者,钱公之事如何?弟甚盼兄已有结婚之期……如钱公之美德,实为大家风范,即此何必他求哉!”原来浦江清刚入清华国文系,便赢得了著名翻译家钱稻孙的垂青,钱稻孙对于这位安静、内敛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有意亲近并以女(钱澄)妻之。朱自清觉得“如钱公之美德,实为大家风范,即此何必他求哉!”因此,非常希望浦江清“已有结婚之期”矣。由此可见,此时的朱自清与浦江清已交往甚密。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称得上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三根顶梁柱。谙熟掌故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朱自清,一是浦江清。从清华到西南联大,二人共事20余载,并成为挚友。如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者不多。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0年毕业。1925年,经俞平伯举荐到清华学校中文系任教。浦江清祖籍浙江嘉善,1904年生于江苏松江(今上海),初从吴宓在东南大学研修西洋文学,1926年毕业后,经恩师吴宓推荐,入职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担任陈寅恪先生助教,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清华大学,浦江清随陈寅恪先生等一起转入中国文学系。后又师从王国维等前辈学者,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研究之路。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清华师生跋山涉水,与北大、南开一路南迁。正如西南联大校歌里将三校南迁的过程列为“辞宫阙”“驻衡湘”“在山城”。朱自清、浦江清与师生们一起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成为流徙教师中的中流砥柱。朱自清与浦江清从受聘清华到长沙临时大学再到西南联大20余载,他们潜心钻研,乐业奉献,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明明年二十周年纪念……联大方面拟约一多、兄、辰伯及弟四人撰作……”1945年,西南联大拟请一多(闻一多)、辰伯(吴晗)、浦江清和朱自清四人为《文集》撰文,笔者查阅《文集》发现,它与当今出版社的纪念文集不同,非有关开明书店的宣传书籍,而是吕叔湘、郭绍虞、浦江清、郭沫若等人的学术论文,除浦江清《花蕊夫人宫词考证》外,闻一多、朱自清、吴晗的文章不知何故并未收录在内。

3 档案的深度挖掘:开明书店与《国文月刊》

发掘档案,鉴往知来。档案中蕴涵着历史的启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世人展示和传承文明成就及悠久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源。“7月15日信”两次提到“开明”:一是《词的讲解》“圣陶嘱预约全书由开明出版”;二是邀请著名学者为“开明明年二十周年纪念”撰写论文。《词的讲解》陆续刊载在1944—1945年的《国文月刊》上,该刊自始至终由开明书店出版印行,成为开明书店1940年代出版的重要刊物。而且《国文月刊》的一些编辑、撰稿人就是开明书店的编辑。

叶圣陶在《〈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序》中写道:“开明十周年的时候,出过一部小说集《十年》,……到今年,开明二十周年了,也要出一种书刊来作纪念,……到现在,胜利一年多了,大约因为战时的创伤还没有痊愈,学报集刊之类仍然不大看见。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也可以唤起一般社会的注意。纵使社会环境恶劣,学术环境稀薄,出版条件不佳,真心研究学术的人是不肯放弃他们的岗位的,如论文集执笔的诸位先生,有心为文化服务的出版家也决不肯忘了他的使命的,如开明。”⑤叶圣陶所指的“战时的创伤”即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艰难困苦。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亿万国人流离失所,被迫踏上流亡之路。叶圣陶希望通过《文集》的出版唤起社会的注意:纵使条件恶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真心研究学术的人”和“有心为文化服务的出版家”都会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潜心研究,追求真理,服务教育,奉献社会。开明书店创办于1926年,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久负盛名的出版机构之一。出于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自觉承担,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郑振铎、沈雁冰、赵景深、丰子恺等一大批有识之士会聚于此。“他们既是启蒙思想的第一批接受者,同时又是新思想的基层传播者。”⑥在发展过程中,开明书店逐渐将编辑焦点和出版重心转移到青年身上,并确立了以出版中学教材和中学生课外读物为主的方针。

1940年,以朱自清、浦江清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的教师,针对中学生的国文水平日益低落的现象,创办了《国文月刊》。浦江清担任主编,朱自清、罗庸、沈从文、王力、余冠英等先后出任编委,这是一份旨在促进国文教学和补充青年学子自修国文材料的刊物,以期提高当时学生的整体国文水平,实现国文教育和人才培养、国民塑造和文化更新的有机结合。

朱自清和叶圣陶在《国文月刊》创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自清是《国文月刊》编辑队伍的重要成员,起草刊物合同、制定出版计划等都需要他参与决定,朱自清的老友叶圣陶时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国文月刊》由开明书店印行出版,因此有关出版印行事宜,叶圣陶也多有操心。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西南联大北归复校,《国文月刊》是继续出版还是休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叶圣陶和朱自清认为休刊很可惜,经多方商讨,最终决定由开明书店续办,出版地也从重庆迁往上海,编辑由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和郭绍虞等担任。从1940年创刊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停办,《国文月刊》历时9年,这期间恰是国文教育发展继往开来的过渡时期,它对教材编纂理念的讨论实际上是对民国时期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所做的概括性探究。朱自清、叶圣陶、郭绍虞等人执着探求学问的毅力和感时忧国的现代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借助开明书店,力求将这些有价值的思考付诸实践,将中学国文教科书“文白分编”,正是《国文月刊》教材编纂理念指导下的重要尝试。“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种会聚全国高等学府的学者专家,以专业出版机构作为出版平台,从编纂理念的探究到实际出版教材的教科书编写模式,不仅推动了民国时期国文教育的发展,也为我们今天中学语文教科书编写出版提供了有益借鉴。

注释

①浦江清.中国古典诗歌讲稿[M].浦汉明,彭书麟,整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364-365.

②郑勇.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34.

③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97.

④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十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354.

⑤叶圣陶.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

⑥邱雪松.启蒙、生意与政治的张力——以开明书店为中心的考察[J].文艺研究,2021(4):85-96.

猜你喜欢
浦江国文叶圣陶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霜的工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连长帮我卖牛肉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