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虹佑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初级中学,甘肃 通渭)
目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尚未联系实际、教学活动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学问题,并利用多渠道的教学内容将法制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目前我国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体系框架虽具备一定的科学严谨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如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根据教学考核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提供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情,使得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维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好。随着人们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了建设更为和谐的社会,需要将法制教育活动融入孩童时期。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而法制教育是以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进而规范学生的道德观和行为观。因此关于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就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当下的学情来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
此外,部分初中院校存在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恰当教学案例的现象。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应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需要用实际行动将良好的法制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倘若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将会让学生无法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含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以黑板+书本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授课,而授课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书本。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并且,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但由于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对电子设备使用不熟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而出现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会使教学节奏拖沓,占用了一定的教学资源。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保障课堂的教学进度,一方面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应加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只有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改变原有教学理念的不足,更好地实践信息化教学方式。
我国初中法制教育工作目前是培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爱国守法的优秀品德,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身意识形态、树立良好“三观”的中学生。只有清楚自己能够行使的权利以及义务,才能更好地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但目前部分初中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较差,部分学校出现聚众斗殴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某些学生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在校园学习期间或外界做出不良举动。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理念下,部分初中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尚未成熟[1]。
传统的法制教育教学活动大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相关法律概念,进而无法增强自身法律意识。虽然目前我国法制教学工作较传统教学活动有了巨大的改变,针对法制教育开展的专题讲座、宣传活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部分学校由于课程设立不标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即便接触到了法制教育相关教学内容,也无法进行系统化的学习[2]。
此外,部分学校虽与社会机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学校管理人员尚未将法制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教材让学生进行学习。虽然我国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强调法制教育在初中学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鲜有学校可以真正落实相关政策,大部分学校依旧以形式化的法制教育为学生提供教学。而功利主义和教条主义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开展[3]。
目前我国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没有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法律素养考核标准现象。人的道德和法制需要基于一定的社会标准,虽然我国教育理念在不断改革,但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难以真正有效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此外,学生法律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被界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过程可以依靠教师与教学资源,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过程却难以在教学活动中清晰有效地观察出来。因此,如何界定该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
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初中生由于思维认知和意识形态较差,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案例。如为学生讲解《刑法》或《民法》有关的法律条文知识,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为其添加有关青少年因为误入歧途而导致的犯罪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识用形象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部分学生近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存在不良思想,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定期与该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行为倾向,对于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要加以制止。
初中生由于年龄偏小,并且大部分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其思维认知不成熟。因此个别学生有可能会出现性格暴躁等特点,这种性格会严重阻碍学生未来发展和人格。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多融入与初中生相关的真实案例,保障相关案例足够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将自己带入其中,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
并且,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针对某一知识开展情景教学或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放假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观看某些法律程序,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需在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下继续开展。目前我国开展了多种普法活动,如六五普法。在相应普法活动期间,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多次合作交流,严格把控好该教学工作的重点,防止出现教学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学生的家长也需要与学校定期沟通,杜绝学生出现某种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此外,学校还可通过与警察局、法院等政府机关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多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更好地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首先应自己遵循相关的行为规范。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容易对有着优秀行为习惯的人产生好感并模仿对方的言行,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日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更好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并且,法律知识的教育工作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较强的严谨性。其他学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风趣幽默的案例。但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法律需要十分清晰地表述,教师绝不可将法律知识断章取义。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其他人的言行,倘若道德与法治教师具有良好的言行举止,那么学生也会模仿教师来制约自己不良的行为认知,如果教师平日出现吸烟或辱骂学生的行为,那么这些学生很有可能会学习老师的不良行为并对其他学生实施暴力。
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教学,更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较好的言行举止,将遵纪守法、爱国友善的优秀思想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为学习榜样,从而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通过建立线上教学平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法制教学。传统书本—黑板式教学虽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讲解,但由于该教学活动只能存在于课堂中,倘若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问题,有可能会因为教师下班或其他原因导致没有及时解决,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而线上教学的方式使得整个法制教学过程不再受时空间的影响,学生只需通过电子设备就可实时进行课程的学习。
教师首先需要将每次授课的教学视频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上传至网上,学生倘若发现没有理解某个问题的现象,那么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的方式重复观看教学视频。其次,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搜寻部分法律知识的宣传片或纪录片。因为正常教学活动会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可能出现学生对某个教学知识感兴趣但因为教学时间不够而导致教学活动提前结束的现象,因此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搜寻相关知识,并将该知识作为拓展联系为学生提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线上教学平台中为学生提供实时答疑服务。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由于受到时空间的影响,使得部分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难以及时通过老师解决相关问题。但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实时答疑区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为学生提供实时答疑服务,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并为学生提供了高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通过法律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我国部分法律条文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初中生由于思维认知不成熟,对抽象知识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与法律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部分法律条文与我国部分道德观念相类似,教师通过讲授道德观念的方式也可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例如,教师讲授“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时,首先需要教导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出现对他人进行威胁、辱骂等不良行为。其次可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律案例,如某人因为对他人进行了言语攻击,使得双方进行了互殴,最后被行政拘留。学生通过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教学一方面来源于课堂,另一方面来源于实际生活。倘若教师通过课堂为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但不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那么该教学活动就不会为学生带来实际教学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如在上课前主动询问学生近期的生活状态和行为,并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日常活动融入部分教学案例中。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又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在讲授打击罪犯相关知识中,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关缉毒警察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缉毒警察为了抓捕罪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甚至部分缉毒警察还为此牺牲。学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有效建立相关法律意识,并对这些不良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思维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强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学生在学习《民法》的知识时,学校管理人员可与当地公安局部门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学生通过走访公安局的方式能够将民法知识更好地吸收进去,而民警讲解员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教学案例讲解活动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此外,教师在学校开展某些大型活动时,也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如学校为学生组织了春游活动,那么教师可让学生在过马路时,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过马路,并利用抽查的方式考察部分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交通意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相关法律知识从书本带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更好地懂法守法,从而推动了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更多在于改变人的行为认知,因此该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学术沟通,教师才能基于学生的学情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应为学生提供过多法律知识的讲解,教师可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针对某几个法律知识进行合作学习探讨。初中生面对较难学习问题时更擅长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因此学习小组可以有效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最后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上台为全班同学讲解相关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姿态进行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工作的效率。
教师通过建立线上教学平台、与当地部门进行合作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法制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