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

2022-11-25 06:30
新课程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小朋友

朱 瑾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幼儿园,甘肃 平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其教育作用都不是万能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发挥教育的合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架好家园沟通这座桥梁,让家园共育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

一、家园沟通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同时积累了一些家园沟通的方法。但由于家长群体的复杂性,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学历层次等有所不同。在家园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家园共育的障碍,急需我们去解决。

目前,家长在教育观中表现出两个极端倾向:一是“放纵不管、过度信任”。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幼儿就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则是不管不问,很少与教师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也很少与老师沟通幼儿的在家情况,导致家园共育出现脱节,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过度保护、缺乏信任”。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上幼儿园更是不放心,对幼儿园和老师缺乏信任。当教师与其进行沟通提出问题时,家长表面认同接纳,但在实际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仍然一意孤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家长,在家园共育上都难以达成共识,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共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还有部分家长是“重理论、轻行动”,家长的育儿观念很好,但很少将理论付诸实际。交谈中,缺少公平、合作、尊重的沟通态度,片面的了解导致片面的教育,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当今社会,由于隔代教育的差异,教师与老人进行家园沟通时存在一定的代沟,在实际的家园配合中也存在偏差,让幼儿的教育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是不全面的,导致家园共育根本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

(一)沟通方式“因人而言”

每个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所以,教师要熟悉每个家长的类型。

1.“放任型”家长

对于这种类型的家长、老师要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给予教育意见,家长很难接受。例如,班级的毛毛小朋友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幼小衔接对这一阶段的幼儿非常重要,无论是能力的培养还是知识的储备。但毛毛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却不重视,和家长沟通几次。每次沟通家长只说:“老师,孩子在幼儿园我们是完全放心的,你们就教育吧,孩子不听话你们打几下都没问题。”对于此类家长,教师可以根据每天孩子的表现及时与家长交流。通过自己认真地观察,用诚恳的沟通态度、专业的幼教知识,耐心、细心地与家长沟通,慢慢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将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慢慢渗透给家长。在思想上逐步与家长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赢得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2.“溺爱型”家长

例如,中班的伊然在班级是个能力很强的小朋友,但在晨间入园的时候,每次都在妈妈的身边以各种理由不肯进教室。不是让妈妈陪着小便,就是让妈妈陪着喝水,久而久之,养成了只要妈妈不按照意愿做事就大哭大闹的坏习惯。由于妈妈是大龄妈妈,所以对孩子特别溺爱,虽然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对于此类家长,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耐心获得家长的信任。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通过日常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过分溺爱的弊端。学会爱与放手,给幼儿独立成长的机会。只要老师用心与家长交流,一定会赢得家长的配合与信任,许多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沟通观念“吐故纳新”

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心态与家长进行沟通,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而这种尊重、平等、公平、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从晨间入园、晚间离园、路上偶遇,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友好的眼神,都会让家长感受到亲切和友善,而这种亲切和友善架起了家园沟通和信任的桥梁。例如有一次孩子们离园时,发现亮亮小朋友的外套忘记带回家,恰巧外面还在下雨,天气有些凉,想到亮亮小朋友平常身体不怎么好,马上给亮亮妈妈发了微信:“亮亮妈妈,您好!真不好意思。离园时忘记提醒亮亮把衣服带回家了,今天又下雨,不知道亮亮有没有着凉!和您说声抱歉。”亮亮妈妈马上回复:“没关系的,谢谢老师的关心!”我马上又回复:“谢谢您的理解!”

一条及时的微信不但化解了家长心中的不满,而且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我们的疏忽类似这样的事情会偶尔发生。这些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家长心里却是大事,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将每一件事做细,一定会换得家长的信任。

(三)沟通技巧“直入内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耐心”“恒心”“公平的心”“体谅的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心”出发,当你在面对家长时才能“从心所欲”。

1.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沟通效率

利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进行简短沟通,是教师常用的沟通方式。沟通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家长,即使有些家长没有特殊的事情,老师也要将自己的一个眼神、自己的一声问候、微笑传达给家长,让每一位家长感受到温暖和亲切。如有特殊且不是紧急情况需要个别沟通,老师要提前和家长约好时间,免得突如其来的造访让家长措手不及,引起家长的不满,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2.察言观色,主动沟通

教师是家园互动的主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不但要认真观察记录每一位幼儿的在园情况,而且要了解每一位家长的需求,及时做好家长思想与行动上的沟通。避免沟通不及时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产生矛盾家园,影响家园共育。例如,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个别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在活动中就露出不悦表情。活动过后,老师马上找机会与家长沟通,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出勤情况等方面与家长一起分析幼儿之间的不同。这样不但能及时消除家长的不满情绪,还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教师在琐碎的工作中,偶尔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面对这些事情,教师要敢于面对并有勇气去解决。例如,然然小朋友离园回家,妈妈发现孩子的脸红红的一块,问孩子原因说是另一个小朋友弄的,但是老师疏忽没有发现,然然妈妈在微信群里直接和另一个小朋友的家长进行沟通。老师看到这个消息,马上和然然妈妈进行了诚恳的沟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消除家长对教师的不满。这样不但获得了家长的谅解,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为以后的家园共育打下基础。

4.发挥榜样效应

“赏识教育”适用于幼儿,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家长也是需要表扬的。在家长会或者班级群里,老师可以表扬一些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家长和与幼儿互动的事情,进而带动其他家长,发挥榜样的力量。例如,在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方面,开始只有个别家长会坚持陪孩子阅读并在群里打卡,没有达到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教育目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每天表扬坚持阅读的小朋友和家长,并鼓励小朋友继续加油。对坚持好的小朋友和家长给予奖励,如“阅读小达人”奖状、“最美书香家庭”称号等,并在班级群里展示幼儿的阅读成果。久而久之,看到阅读的好处,家长们就自动自觉加入进来。教师通过“榜样效应”以及科学的沟通技巧,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家园共育。

5.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千差万别,但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教育素质如何,在教师的眼里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家长。而老师的心愿就是教育、保护好每一名幼儿,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做好家园共育,才能呵护好每一朵花朵。

(四)沟通渠道“包罗万象”

首先,个别沟通,解决育儿困惑。对于班级的特殊儿童以及每天的特殊事件,老师可以采用电话联系、见面约谈、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与家长共同商榷。

其次,加强联系,分享中获取教育资源。通过班级沟通群,鼓励家长将好的育儿书籍、育儿文章、专家讲座等信息发布到家长群里,供大家参考、学习。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自己日常的工作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对于家长的沟通工作,教师要对每一次交流进行反思。此次交流为什么顺利完成且效果显著?为什么这一次充满坎坷而效果欠佳?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蜕变。

家园沟通是教育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地反思和再学习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并且科学地开展家园沟通,才能达到家园合作的实效,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小朋友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