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上海乡村振兴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2022-11-25 22:07方志权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力

■ 方志权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明确要在城市发展阶段上认清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三个趋势”,在整体布局上优化新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在价值取向上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作为超大城市,乡村是上海未来发展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上海乡村软实力是城市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在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下提升上海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软实力的来龙去脉及内涵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教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将国际竞争中的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是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在内的处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总和,而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随着学界对于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和延伸,软实力逐渐被应用到各类竞争主体综合实力的描述中。对于国家如此,对于个人,其综合实力也同样包含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

约瑟夫教授的“软实力”学说是从宏观角度来讲的,用更通俗的话语来讲,软实力就是“无法抗拒的魅力”。用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方面,“软实力”就是来自于内部公众对城市的认可和城市对外部公众的吸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无形有质”的动力。我理解软实力的两个关键词:一是内部认可,二是外部吸引。

自2018年以来,上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显示度日益提高,各部门、各涉农区在“硬实力”上下了不少功夫,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项目都是体现“硬实力”的亮点。但是,对照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在重视乡村振兴“硬实力”的基础上,要同步加快对乡村振兴“软实力”的研究,重视把握软实力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硬实力和软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

二、提升上海乡村振兴软实力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上海乡村振兴软实力的总体要求是: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乡村是超大城市稀缺资源和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的理念,着重挖掘李强书记提出乡村“三个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三园”工程建设为抓手,增强乡村振兴的组织策划力、产业竞争力、环境吸引力、文化影响力、治理凝聚力、人才创造力,展示水乡生态、江南特色、上海特点,探索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的规律特点,努力打造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样板。可从六个方面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一)增强组织策划力

一是抓牢战略策划,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全局性规划,以及充分发挥社会智库的参谋和智囊作用,搭建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二是紧盯战术策划,以“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实施重点项目,比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等。三是提供制度支撑,确保相关扶持政策保障到位,资源要素配置合理。

(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发展体验农业,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传统农业在快速转向现代农业的同时衍生出多元化功能,让农事体验成为一种现代产业发展和实现市民旅游休闲的常态。二是发展品牌农业,通过培育具有市场知名度和市民美誉度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生产迈向规模化、组织化,以品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通过挖掘、培育、发展地产特色农产品,增强市民对地产农产品的信赖度和感受度。

(三)改善环境吸引力

塑造具有江南水乡肌理和韵味的乡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让“七分白、三分黑”的建筑风貌和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给广大民众以美的享受,体验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休闲情趣。通过“小三园”建设、农村厕改、河湖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增加农村的居住舒适度,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的新空间,让绿色乡村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四)扩大文化影响力

一是保护历史风貌,对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品读江南乡村的历史文脉。二是传承非遗文化,继承弘扬郊区传统手工技艺、说唱表演、非遗文化,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感受江南乡土气息。三是开展节庆活动,举办各类涉农主题的休闲娱乐活动,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丰收节、乡村民宿等,讲好故事、唱响村歌,发展乡村体验经济,唤醒市民过往的美好记忆。

(五)强化治理凝聚力

一是夯实自治,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深化村规民约工作实践,引导村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二是加强法治,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农民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三是推行德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是完善智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阳光村务”“雪亮工程”等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六)提高人才创造力

一是激发创新创业,吸引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施展才干,让乡村成为涉农领域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促进人才流、信息流、科技流、文化流等充分流动,为创新创业提供最全要素。二是形成头雁效应,培育各种领路人、带头人,通过人才集聚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换代,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新设计、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的最佳场景,成为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蓝海。三是发挥乡贤作用,通过引导乡贤回归乡梓,将城市的资金、资源、经验等更多向乡村辐射,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培育能工巧匠,培育和凝聚一批符合乡村生产生活需求的手艺人、大师傅,使之成为乡村发展的顶梁柱。

三、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切实推动上海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切实推动上海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提升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软实力,应着力抓好四项关键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对涉及“软实力”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确保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驾齐驱。在谋划明年重点任务“挂图作战”中,纳入体现乡村振兴软实力的考核指标,以此全面推进“三园”工程,进一步促进本市乡村振兴。

二是夯实硬实力

夯实“硬实力”工程、项目的基础,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创建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为做好“软”装修打牢“硬”地基。

三是激发主动性

激发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主动投身乡村振兴、自觉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合力。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挖掘宣传乡村基层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媒体讲好上海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故事,增加社会的知晓度、关注度,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人人都是精彩故事传播者”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实力
交付力即实力!谁是“保交付”时代的行动派?
凭实力,而不是运气
实力抢镜
发现“八千年”——美丽与文化都是软实力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36个大中城市的硬实力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