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梓旭,于阳,冯彦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在高校班级管理之中应用传统文化教育,其根本意义不只是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本身对于文化传承、思想创造、性格培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满足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另外,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能承担文化传承的根本责任,可以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真正传承中华民族的“魂”。
长久以来,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之间长时间交流生活中所积累出来的物质与精神事物的总和,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是中国人不能放弃的根。因此,在当代高校思想教育中,需要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思想,让高校学生能够懂得学习传统文化,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但是,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在对外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的今天,学生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非常了解情人节、圣诞节,但是对于元宵节、端午节却了解甚少。再加上外部思想产生的影响,很多学生还产生攀比、追星等想法,没有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谦逊、礼仪等思想文化意识,对于高校教育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能够落实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就需要将其和班级管理融合起来[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快速而便捷,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手机与网络都可以获得,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难免会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进而出现负面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能够落实对于学生的文化引导,来帮助学生梳理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2]。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其本身是整个班级的行为导向、价值取向及思想导向。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淮南子·修务训》)等。这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对于特色班级文化、班级干部团队选拔、班风学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学习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在班级生活之中拥有共同奋斗的目标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才能够保障学生可以克服困难,能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追求进步上进。因此,传承传统文化的务实精神、宽容精神及自强精神,并发挥其在班级组织文化建设中不可低估的作用[3]。
在班级管理之中,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其他工作无法取代的。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让学生梳理出远大理想,能够具有重义轻利、优乐以天下等的优秀传统道德准则,促进班级成员树立基于人民服务为核心、基于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例如,儒家《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作为中心,道德认识作为起点,将道德信念的建立与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作为根本性要求,将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基本目标,确保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传统文化能够具有完整性与连贯性。
开展班级思想教育,班级实践活动是终极目标,它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荣誉感。这不仅完善班集体,在班集体活动中,还可以促进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发展,让学生之间的感情得以促进,最终培养出集体主义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非常关注躬行践履,认为道德意志品质、理想人格都来源于自我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讲授的就是学习到的东西有机会就应该付诸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因此,优秀文化需要继承,同时也需要践行,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传统文化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走入学生的内心,以此来帮助其树立高雅的气质。例如,可以举行“诗词擂台”“文化大讲坛”等诸多活动,在学生亲身参与之后,就很容易受到文化的熏陶,最终实现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全面提升[4]。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合理创设班级氛围,渗透传统文化;组织班级辩论赛,加深文化自信;运用视频榜样学习,加深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因材施教,融入传统文化;依托工匠精神,增强辅导员理念。以此实现班级管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3.1.1 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氛围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氛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其本身是针对“以人为本”加以论述的。在班级管理中真正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并且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高校很多班级活动组织开展都是基于上级安排作为主体,没有对学生的主观意愿加以考虑。因此,班级活动组织开展相对被动,甚至还偏向于班级之间的相互竞争,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功利心。活跃的班级氛围为开展班级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无论是哪种班级活动,都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搜集学生的意见,积极听取意愿和建议。另外,在班级活动实施中,还需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及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弱化活动的竞争性。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实现班级活动生机与活力的全面提升。
3.1.2 创设和而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考虑到和而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在儒家,“和而不同”是最为推崇的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因此,能够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和而不同”的文化,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就可以满足班级整齐划一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只有正确地看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提升整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此外,为了确保班级管理质量,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将“以和为本”的观念与学生的价值观念相互融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明确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如此,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和谐发展。
教师也可以班级作为单位,开展一系列的关于“和而不同”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能够提升整个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活跃班级氛围,强化班级的教学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拥有深厚的底蕴,有谦逊礼让、热爱国家、敏而好学等教诲。高校学生思维大多数都是非常独立而活跃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班级辩论赛的方式,从专业的特色出发,让学生能够有理可辩、有话可说。例如,可以设置辩题——经典诵读对于专业学习的意义。由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特长与性格等来做好学生的分组,本着展示自我、团结协作、锻炼口才的精神来开展辩论。首先,要求双方进行观点的基本阐述。其次,围绕经典诵读对于专业学习的基本意义进行辩论,对于是否有利于专业学习展开争论。这样的辩论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经典诵读,同时也需要与自身的专业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有基本的了解。在辩论赛当中,学生“辩”的是黑白曲折之理,“论”的是古今中外之事。最后,对于辩论赛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当然,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辩论的用语、方向、时间等诸多细节,尽可能避免因为太过于激烈的辩论造成言语中伤,亦或是因为无话可说从而导致冷场的情况;同时,也需要能够把握全局,保障辩论本身不会脱离组织辩论赛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经典诵读的基本认识,可以加强其文化功底及知识积累,同时也能够锻炼其反应能力,从而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懂得尝试融入更多的内容,实现跨学科的学习。
相对于课本、板书等传统的教育媒介,视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高,生动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例如,高校可以举行“永远跟党走”之中的“学榜样、敬英雄、颂党恩”的故事演讲比赛,首先是由辅导员在网络之中挑选相应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之中进行学习观摩;也可以利用微信群,将其直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行观看,然后让学生用简单话语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如在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中的部分视频之后,学生往往会思考,究竟是因为哪种信念,才能够支撑他们勇往直前,不惧艰险换来新中国的胜利? 而最近大家最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话题,当观看白衣天使不顾自身安危,与病魔争夺时间,抢救一条又一条生命的视频之后,学生可谓感慨颇多,看到英雄们累倒的样子,自己的内心究竟是何种感受。这一次的疫情是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的,所以,他们能够深刻地领悟在岁月静好的背景下,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的安逸生活而负重前行。英雄的榜样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视频教育,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5]。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因材施教。高校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广泛,并且拥有鲜明的个性,其思维能力非常活跃,不同的学生之间,思维能力与状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部分学生面临学习基础不扎实、与其他学生沟通不顺畅等问题,那么就会逐渐形成内向性格,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能够成为某一项专业领域中的技术人才。所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进程中找到共同学习的伙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影响,最终实现共同进步,这样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班级氛围,从而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服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可以围绕《论语》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人生道理。同时,在活动之中,随时观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寻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
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充斥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雕细琢方可成就大器,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强调成就大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进程中,贯彻服务育人的新理念,就是要求直接将工匠精神作为基本依托,强调辅导员能够将目光直接放到学生的成长进程中去,进而服务班级的整体性成长。在这一进程中,作为辅导员就需要对“工匠精神” 的内涵有深刻的解读,能够从中真正意识到自己角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的细节都能够真正“打磨”到位,将来可以在社会中站稳脚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身为辅导员,需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班级管理工作自然而然就可以迈上新的台阶。班级的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互相服务彼此,为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力[6]。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管理之道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起到良好的润滑与催化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辅导员,更需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懂得将其继承与发扬,最终将班级管理工作推向全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