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思考

2022-11-25 16:46陶俊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协同政府

□文/陶俊伊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郑州)

[提要]近年来,数据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依靠手工翻账、抽样和经验判断的方式,审计风险突出。大数据给审计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也给审计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要求更多地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效能提升,从而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监督全覆盖。本文分析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现状,归纳其中存在的数据采集、共享和储存困难,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存在漏洞,审计组织模式落后及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从数据协同、数据统一安全、审计部门组织管理及审计人才综合培养等方面提出加快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的对策建议,对转变我国政府审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习近平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大数据审计工作,《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在政府审计工作实践中探索大数据技术运用的途径”,“通过利用大数据实现政府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大数据环境下,只有通过政府审计转变,才能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监督要求,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政府审计转变是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必由之路。因此,深入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快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是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的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发展必然要求。

一、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据采集、共享和储存困难。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中存在数据采集、共享和储存困难的问题,导致获取数据不全面,不能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全面的数据,降低审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协同机制不完善形成信息孤岛、缺少大数据审计平台等。

审计不单单要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审计的范围从财务收支扩展到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扩展到审查治理体制的建立完善等。现阶段政府协同机制不完善,难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共享,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数据获取协同机制,各种壁垒导致数据采集困难,数据获取通道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当前,政府在大数据审计应用方面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建立统一的审计平台,数据采集和整合困难,和被审计单位未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共享和储存,审计外部由于各种壁垒导致数据采集困难,审计内部各层级部门形成信息数据孤岛问题,各个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只掌握自己项目的数据,审计数据分散,造成信息闲置浪费。

(二)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存在漏洞。防范和控制大数据的审计风险,重中之重是控制审计大数据的质量。审计数据都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量小、质量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由于格式不一、数据分散等数据质量较低、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更是无从下手。大数据质量不仅涉及数据标准格式的统一,还有数据预处理难题,可以说是开展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难题。

同时,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要使用海量的数据,给审计工作的数据安全带来了挑战。政府审计中数据信息安全存在漏洞,是因为没有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借助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必然需要使用一些开放型软件或者商业化软件,而这些软件是否会泄露、窃取数据存疑,存在着数据泄露的风险。许多审计人员使用微信、外网邮箱等传递工作文件,废弃纸质资料不进行碎纸处理,会使审计工作的安全方面容易产生问题。因此,出现安全问题,一是审计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数据安全、保密的意识;二是没有数据监测和保护系统,不能全方位、实时保护计算机和数据安全。如何保护数据信息安全,是大数据审计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审计组织模式落后。传统的审计组织模式将审计工作划分到各个业务范围相对应的科室,主要按科室对审计项目进行审计。这种“单兵作战”的组织方式审查少量资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各个科室缺少沟通交流,数据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与整合。这种传统的审计组织模式,一是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二是组织内部协作困难,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在大数据环境下,政府面对的是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和审计项目,在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和有限的人员压力下需要审计部门科室之间全面参与。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大数据审计也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和政府外部企业、组织等的沟通与合作。

(四)缺乏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是阻碍政府审计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知识,还要精通大数据技术方法相关的知识,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大多是会计、审计专业出身,对大数据采集筛选分析、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等精通的人才寥寥无几,并且许多审计人员未认识到大数据审计的积极作用和必要性,对审计转变未引起重视。虽然每年审计机关都加大对审计的学习培训投入,开设各种审计培训班,但对于整个审计部门来说,掌握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地来说,一是大部分审计人员只具备审计、财务相关的知识,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掌握多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尚未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审计人员学习相关技术困难。三是审计人员选拔聘任与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近几年,很多审计机关无编制招录公务员,造成人手短缺,并且招录的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审计实践经验,缺乏激励考核机制,审计人员待遇和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无直接联系,考核标准主要以资历、学历为主,致使审计人员缺乏动力,缺少使人才成长、进取和创新的激励考核环境。四是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上进意识,忽视自身建设和素质提升。

二、加快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转变的建议

(一)建立数据协同机制与审计平台,强化数据利用。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机制,确保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数据交互通畅,实现审计资源全面的采集、共享,提高数据共享互通的力度。在数据协同中需要政府部门领导牵头,建立领导小组,进行数据协同的顶层设计,决策关键性和系统性问题;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增设数据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协同责任清单和问责机制,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保障整个数据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在上级政府、部门或者国家数据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和审计部门围绕政府数据协同制定实施方案,如数据采集、组织、共享许可,隐私保护等政策制度,形成融通共享的数据协同工作程序,保障审计部门与各方形成协同合力,增强审计采集、共享数据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在结合各地审计机关审计系统和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审计平台。平台最重要的一个架构是数据中心,这需要政府各单位从纵向和横向上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融合、流畅协同。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系统、跨年度的数据仓库,并借助审计业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储存和共享,拓展业务平台功能,包括数据查询、审计技术方法共享分析、基础库服务等,可以架接电子政务服务网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二)构建数据统一标准和安全保障机制。现阶段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比较困难,需要政府整体规划,统一数据格式,尽量减少纸质数据,推动无纸化办公。一方面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由中央政府主导、政府部门全部参与,整合不同部门的数据,将数据按类型划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按数据来源分为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和互联网等外部数据;按部门划分为工商局、税务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数据;按类别划分为经济、社会、居民生活等类别,数据划分更为科学、清晰。借助云储存、云计算技术开发出统一数据标准的数据中心,依靠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使数据库的数据传输和交换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接口、数据标准出台相关规定,确保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规范大数据采集、管理、使用等工作,同时为审计部门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这就需要研究大数据特征和划分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对数据中心的建立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问题复杂多样,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政府部门重要信息数据遭到泄露,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和公共利益,而且某些后续危害不堪设想。对此,必须加强数据安全防控,一是要进行安全和保密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在审计数据传输、储存等过程中设置访问权限,尽量减少使用商业化软件,使用能全面监管的国有软件,使用政府内网传输文件、资料;二是建立数据监测和保护系统,全面、实时保护计算机,防止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数据要进行加密处理,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清理和备份,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三)加强审计部门组织管理。审计署应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组织管理,调配审计专业人才,集中组织进行技术攻关,加快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并形成审计成果应用的推广机制,向下级审计机关推广创新成果。省级审计机关应借助统一管理的优势,加强对管辖区内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情况的搜集、整理、反馈和推广,制定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中长期规划,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和推动辖区内审计技术方法协同创新。

(四)加强大数据人才综合培养。大数据环境下,对审计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培养,打造一批复合型专业审计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审计人员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二是完善审计人员选拔聘任与激励机制;三是审计人员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学习大数据与审计交叉的学科、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和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具备财务审计、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技术的专业审计人才。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制定中长期审计人才培养规划。制定每年培训计划,加大学习培训的资金投入,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学习内容,构建两大模块化课程,第一模块为审计相关理论主要课程,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等;第二模块为以大数据审计为主的审计技术课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管理信息技术、计算机审计、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等。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利用钉钉授课、课程回看等方式积极拓展“互联网+”培训模式,有效解决无法脱产学习的困境,让审计人员随时随地学习。

完善审计人员选拔聘任机制,探索实行职业化管理。审计人员的选拔聘用、工作职位、奖励机制、计算机技术要求等按照审计需求进行制定,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才,可实行聘任制,以灵活、优厚的岗位待遇吸引审计高精尖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在激励机制上秉持公平公开的竞争原则,鼓励机关人员争先创优;二是建立健全通畅的自下而上的晋升渠道和能者上、庸者下的代谢机制,营造审计人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激发年轻人才动力,提拔德才兼备、优秀专业的年轻干部。

审计人员要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习会计、审计、审计技术方法等专业知识,也要主动学习计算机、大数据技术方法相关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审计工作能力,跟上大数据、信息化等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思路,努力成为一名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结论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迎来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政府审计部门作为我国政府的重要监督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审计工作中,大数据环境对审计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局性的影响。因此,政府审计转变非常有必要性。大数据必将推动政府审计的转变,明确了转变方向后,通过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挖掘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审计效能的提升,发挥政府审计在规范国家财经制度、反腐倡廉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等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协同政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协同进化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