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4:55孙鑫童茂清楼忠泽邬丹娟季蕴辛
浙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比例结构记忆

孙鑫 童茂清 楼忠泽 邬丹娟 季蕴辛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近年来随着多项睡眠监测技术的引入,如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心肺耦合技术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ID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密切关联。ID症状主要包括患者对夜间睡眠不满意,还可以出现学习困难、记忆力差、反应变慢等,提示ID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是人脑获取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注意力、思维、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ID与多个领域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如警觉性、复杂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1],即使在ID得到改善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认知功能损害症状[2],长期ID甚至会增加老年人群发生痴呆的风险[3]。然而,目前关于ID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对ID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分析ID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内在机制。

1 ID概述

目前各项研究对ID的诊断依据应用较多的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1)对睡眠数量或质量表示不满,且存在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早醒且不能再入睡等症状;(2)带来痛苦体验或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3)发生频率为至少 3 晚/周;(4)病程至少3个月;(5)有足够充足的睡眠机会,但仍出现睡眠困难;(6)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药物滥用等导致的ID。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1/3的成年人曾发生过失眠,其中6%~10%达到ID的诊断标准[4-5];尤其是老年人群的ID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高于男性[6-8]。

2 ID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的《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9],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和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两种状态,其中 REM期有明显的眼电活动,脑电活动与觉醒期相似;NREM期可根据脑电波的特点分为1、2、3期。NREM1期以低振幅混合性脑电波为主,包括α波、θ波和β波;NREM2期以θ波为主,还存在特征性的睡眠纺锤波(sleep spindles,SS)和K复合波;NREM3期以低频率高振幅的δ波脑电活动为主。REM期、NREM1期、NREM2期、NREM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分别为20%~25%、2%~5%、45%~50%、20%~25%。

2.1 睡眠结构紊乱 ID患者常抱怨存在入睡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浅等问题,甚至有患者认为自己整夜未睡,但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客观睡眠时间虽然明显缩短,但仍长于患者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10-11]。这种主客观睡眠差异的产生,可能与睡眠结构紊乱有关。当患者处于浅睡眠阶段时,常常难以判断自己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觉醒状态;对于ID患者,他们更容易认为自己处于觉醒状态。相关研究已证实ID患者浅睡眠增加,而深睡眠减少。Zaki等[12]对199例ID患者和51名健康志愿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ID患者NREM1期、NREM2期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志愿者。Fan等[13]对睡眠时间<6 h的I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ID患者NREM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明显降低。Bottary等[14]比较了ID患者与睡眠良好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发现ID患者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明显降低。黄伟伟等[15]比较了I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发现ID患者NREM1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明显升高,而NREM3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均明显降低。总的来说,ID患者NREM1期、NREM2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升高,而NREM3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降低。张轩等[16]应用心肺耦合技术评估睡眠状况,结果发现ID患者稳定性睡眠明显减少,不稳定性睡眠明显增加,与上述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类似。然而,也有研究认为ID患者睡眠结构不存在异常改变,如Muscarella等[17]应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和体动仪检测并比较了18例ID患者和15名睡眠良好者的睡眠结构,未发现ID患者睡眠结构存在异常改变,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

2.2 SS缺陷 SS是一阵频率11~16 Hz、形似纺锤体的脑电活动,持续时间≥0.5 s,形状酷似“纺锤”,主要出现在NREM2期,少部分出现在NREM3期。Benbir等[18]比较了矛盾性失眠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SS活动,结果发现矛盾性失眠患者SS密度明显降低。国内一项研究比较了中重度ID患者与睡眠良好者的SS密度、持续时间及振幅,结果发现ID患者的SS密度明显降低[19]。

3 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3.1 睡眠结构紊乱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NREM3期睡眠减少对认知功能有不利影响。Kuhn等[20]对20例ID患者和20名睡眠良好者进行Morris水迷宫测验,结果显示ID患者出现明显的学习进度延迟,且较差的学习记忆表现与NREM3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明显相关。研究表明,长期记忆的形成是发生在慢波睡眠期间的NREM3期,在该睡眠阶段,海马通过不断地释放信号至大脑皮层网络中去整合记忆[21],这提示NREM3期睡眠与记忆密切相关。Winer等[22]研究发现,对NREM3期睡眠较少的正常老年人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更有可能出现β-淀粉样蛋白增加。众所周知,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老年性痴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且慢波活动与脑脊液代谢活动先后出现[23],可以推测NREM3期睡眠减少,则脑脊液清除代谢产物时间减少,进一步导致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最终形成认知功能损害。

REM期睡眠减少对认知功能也有不利影响。在一项高智力潜能(IQ≥130)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其具有更长的REM期睡眠[24]。Andrillon等[25]向熟睡的受试者播放声音样本,发现受试者能在REM期学习新的声音。相反的,采用光遗传手段抑制大鼠REM期成体神经发育,会导致突触结构的改变,最终影响记忆巩固[26]。这提示REM期睡眠是促进突触形成的重要阶段,而REM期睡眠的减少不利于ID患者的记忆巩固。

3.2 SS缺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SS被认为参与大脑记忆活动,与记忆巩固密切相关,能够选择性地将清醒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27]。Schreiner等[28]认为SS与慢震荡的相互作用可促进内源性记忆再激活,帮助记忆巩固。此外,SS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存在关联,其密度、持续时间、数量与脑脊液Tau蛋白水平、轴突损伤等相关[29]。Adra等[30]认为SS的振幅、密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可以作为预测部分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指标。在动物实验中发现,SS能够调节树突中的钙离子活动,达到增加大脑皮质突触可塑性的效果[31],这进一步说明SS通过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可塑性来达到促进记忆巩固的效果,其密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记忆巩固效果越好。此外,相关研究认为SS与情绪调节能力有关,SS活动较少的受试者往往存在较多的焦虑及抑郁情绪[18]。

3.3 其他脑电波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NREM期的慢震荡活动及δ波、γ波异常等对认知功能也有不利影响。Kim等[32]通过抑制慢震荡后,大鼠的学习效率下降;而抑制δ波后,大鼠的学习效率反而上升;提出慢震荡及δ波竞争性地作用于记忆巩固和遗忘。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手段调节γ波振荡8周可以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33]。

4 小结

ID是广泛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长期ID可能造成认知功能损害,甚至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现有研究尚无法明确ID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确切机制,故本文通过阐述ID患者睡眠结构变化以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来分析内在机制。总的来说,ID患者存在睡眠结构改变,包括NREM3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明显下降以及SS缺陷等,这些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NREM3期睡眠可反映大脑清除代谢产物的过程;REM期是促进突触形成的阶段;SS可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可塑性,调节情绪控制能力。今后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明确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寻找能够用于通过早期识别I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睡眠指标,达到预防或减缓I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目的。

猜你喜欢
比例结构记忆
人体比例知多少
律诗的开合结构
论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论《日出》的结构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