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2022-11-25 14:55郭彤丹
科技资讯 2022年21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数字化

郭彤丹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更加严重。国家为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出台了实施定向降准、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长速度等提出具体要求,对银行函证业务收费标准提出倡议,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减费让利等一系列的优惠财税金融政策。2020 年初至今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计划,对其生产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身处运营成本增加,盈利水平下降的不利条件下,企业的内部融资渐渐力不从心,提升外部融资可得性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规避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支持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随着ABCD 等数字化技术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软硬兼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硬层面借助手机通信、5G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金融实体网点相辅相成,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软层面通过促进数字技术的落地,如利用区块链增加企业信任、建设AI 风控体系,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来评估企业能力等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交流不畅、成本超预期、数据运用效率低造成数据浪费等问题,为增加企业资金可得性贡献了巨大力量。

1 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

1.1 融资过程中多方信息不对称

一是银行贷款审批时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信息开放不够,甚至存在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在企业内部人才结构配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信用水平培育等方面不健全,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提供资金后难以衡量企业是否尽职获得经营利润而使供给方至少不承担损失,与信息开放程度高的大企业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青睐于面向大型企业发放贷款。二是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各家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纷纷创新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但企业对于这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申请条件等不了解甚至不知情,不能结合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融资产品或服务。三是政府监管时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侧重点在于对整体的融资环境做出改善,即对整个行业的贷款融资情况进行监管,但金融机构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侧重于衡量这笔交易是否对自身有利,是否会产生风险,当做出其不利于自身的判断时,则该交易不会成功,中小微企业仍未得到资金支持。综上所述,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仍然庞大,但是匹配不到足够的供给,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1.2 融资渠道单一且成本高

中小微企业融资来源由内部和外部共同构成。内部融资是企业从内部筹集资金,一般来源于经营活动中的积累,取得成本低,是重要的资金来源。近两年新冠疫情的反复,为了防控疫情采取的停工停产等措施打乱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内部融资渠道受阻。外部融资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指的是通过上市、债券市场等没有中间机构参与的融资方式,初创时期和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条件,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提出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通过债券融资的高成本超过企业可承受范围,在直接融资这种方式上中小微企业处于劣势,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或转向民间借贷机构申请资助仍是常见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时因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银行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更加审慎,为尽可能避免出现违约风险,通常要求企业通过抵押或担保的方式取得资金,且整个交易流程从审批到最终得到资金需要的时间较长,企业抵押资产不足,又没有可靠的担保,最终未得到信贷支持。交易失败后,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非正规金融不仅贷款成本远高于正规金融,且借款企业在面对纠纷时难以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1.3 不能根据企业融资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

根据企业经营特点、规模、创立时间长短等可以把它们划分成处于创业初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成熟期的企业,企业位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融资结构和融资需求相异,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其特点提供定制化服务。初创时期的企业,以内部融资为主,其信息不透明且规模小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比较困难,存在的融资约束较为严重,有很多企业过早“夭折”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难以度过融资困境,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和创新从而产生大量资金需求,其特点是对资金的使用期限短、资金需求频率高、要求资金到位快,申请额度小。处于稳定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贷款条件上比较具有优势,在融资方式上也有更多的选择,即除了间接融资外也可以通过在中小板、新三板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来获得资金。处在初创时期和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应重点关注并加以支持,根据企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2 数字金融的含义及产生的影响

2.1 数字金融的含义

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运用ABCD等数字化技术提供新金融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经历了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渐变过程,根据主导者的不同,发挥作用不同。对比传统金融可以发现数字金融具备服务范围更广、服务流程更简便、控制风险更有效等优点,其作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对促进金融资源科学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推进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有重要意义。

2.2 数字金融产生的影响

2.2.1 助力企业精准画像

对中小微企业风险评估越精确,对增加资金供给越有利,这需要建立在获取到大量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数据的基础之上,传统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时,对非结构化的低价值密度信息利用效率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会涉及许多的利益相关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将这些数据充实到数据集中有利于提升对企业评估的精确性[1]。互联网时代为搜寻更丰富的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幅度降低了搜寻信息的成本,能快速捕捉到企业更全面的信息,如企业的信用信息、企业主、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信用信息(纳税信息、违法犯罪信息等)、企业家在社交网络的信息等,将每个侧面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行数据分析时AI技术的加入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经过深度学习,针对企业各个维度的信息进行训练[2],从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家才能、经营状况等多个角度,为企业描绘一个更生动更立体的形象,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形成的企业画像传输到智能风控系统后,可以针对企业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从而进一步降低坏账率,提升金融机构供给意愿。

2.2.2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以大型企业为核心提供信用,链接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的一种融资模式,链上企业将链接前独自面对的风险转化为整个链条上的风险[3]。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供应链金融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21年12月,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应提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水平,标志着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进程,以期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尽快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ABCDI五大数字技术的纷纷落地将助力从供应链金融的不同流程入手推进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AI(A)技术辅助贷前身份认证、贷中风险评价模型、贷后风险监测等,区块链(B)增加资金提供方和参与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信任度,分布式账本可以加密信息,合约执行采取智能合约。云计算(C)促进链内协同与管理,赋能线上化业务,大数据(D)广泛收集信息并分析判断企业风险,建立模型对风险进行预测提出预警,物联网技术(I)解决数据和实物关系。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进程逐渐向前推进,这种融资模式也将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能解决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中的资金流匮乏的问题,降低其融资运营成本,提升风险监测及风险预警能力,帮助企业将日常生产经营行为数据变成标准化、可量化、可使用的信用数据,使各环节企业产生更丰富的“数字痕迹”并在供应链内部传播和共享,使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能够得到恰当的金融服务。

2.2.3 拓展了线上融资渠道

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助力了数字技术加速发展,数字金融这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凭借技术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探索了更多融资渠道。一是网贷平台的大量涌现,作为信息中介为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建立交流平台,需求方在平台发布融资信息,平台对企业进行资信评估,进行借贷撮合,缩减了交易时间,提升了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但网贷平台模式也是风险很高的领域,政府对网贷平台模式的监管日趋严格。二是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自身吸引到的资金形成一个大型的资金池,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展现出了极强的优势,其以方便快捷和跳出地理限制等优势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了竞争压力,多年的积累慢慢催化了互联网中小银行的成立,通常只开设线上贷款业务,因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密切联系,其数据天赋显著,能够接入互联网科技企业掌握的海量数据,如中小企业及企业主的社交网络的个人动态、支付记录、物流信息等,并且本身长期从事着数据的生产和传递。普通地方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依靠的是信贷员与当地中小企业的长期联系,搜集企业软信息[4],而互联网中小银行依靠的是由社交网络、支付、物流等汇聚的大数据,引用AI技术分析数据为贷款审批提供决策依据。三是面对金融科技公司强劲的竞争力,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增强的传统金融机构加快了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一些股份制银行积极尝试通过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积极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把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协同母行战略的重要方向。

3 关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3.1 加强信息共建共享

在对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观察时发现,处于初创期和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应给予关注和扶持。在以下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财税、保险、证监等政府部门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的互联,将掌握的企业征信数据在保障企业核心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地披露和共享,使数据结构更加完善,形成的企业画像更精准,以此应对企业缺乏抵押品的问题,筛选出的综合表现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好、企业人才、团队经验丰富、支付意愿强等)将得到资金支持。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充分利用ABCD 等数字化技术挖掘企业信用信息,充实数据库,加大对企业征信机构的整合力度,并且逐步建立征信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信息数据安全,防止企业核心信息泄露,使企业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中。三是加强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关于创新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宣传,凭借技术和流程的创新成果积极拓展客户源,为更多企业提供定制的融资服务。

3.2 加快供应链金融生态构建

疫情的冲击暴露了传统供应链的脆弱性,实现全供应链的信息化、数字化迫在眉睫。数字化供应链能够促进全链企业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脆弱性,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政府方面应继续鼓励培育供应链金融新生态,降低有意愿上链企业的上链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龚强等人研究发现当上链企业达到一定数量、上链信息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所揭示的企业相关信息将逼近于真实信息[5],信息足够真实就可以防范企业出现信息操纵、恶意欺诈等情况,帮助银行掌控风险从而为链上企业提供可靠、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作为数字化供应链中核心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目前还缺乏统一标准,要尽快促进行业供应链金融规范化框架的形成,解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企业方面,企业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数字化政策,首先实现数据可视化,加强与银行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再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逐渐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生态构建。

3.3 推进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化转型即新技术支撑的新商业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是大势所趋,实践证明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上,数字金融有巨大潜力,所以不仅要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进程,更要鼓励中小微企业主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在银行方面,虽然近些年银行加大了技术力量的投入,重点加快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在数字新基建、科技治理等领域加速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加速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创新发展。但距离实现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持续加大对数字化金融的研发力度,注重对具有计算机和金融等专业复合教育背景的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同时利用数字化金融在风险防控上的优势,提升数字化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从而优化金融服务。在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域、区域、客户特点逐步开展转型工作,“一刀切”式地鼓励不同银行同等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很可能导致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增反降,既造成技术资源浪费,也损害银行的经营效率[6]。在企业层面,对位于金融服务条件较差地区的企业,要提高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其金融服务环境,为其补齐在发展环境上的劣势。要培养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引导其主动寻求转型而不是被迫等待转型。部分企业因为资金少、缺乏团队等问题持观望态度,不是不想转型,而是不敢转,针对这部分企业要予以扶持,包括提供人才支撑,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提供专项资金,助其主动迎接转型挑战。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数字化转型下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数据分析,中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仍然较低,一部分已进入信息化阶段,但整体水平离智能化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沉淀。中小微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加以整合存储,并提升非结构化低价值密度信息的应用和管理,形成更多的“数字痕迹”,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施提供良好基础,从而更好推断出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提高信息甄别和风险控制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数字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