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湘楚时期文学在湖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价值

2022-11-25 14:17金顺燕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桃花源时期湖南

金顺燕

一、文学旅游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对现实世界和作家心灵世界艺术性的审美再现,旅游是以游览观光为手段,以达到旅游者休闲娱乐或充实情感世界目的的审美追求。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审美活动”[1]。文学旅游则是将文学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1993年,兆康和刘德燕在《论文学旅游》中提出文学旅游资源这一名词,他们认为“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利用其影响力和不同人物对文学作品的不同情趣,借助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文字场景,使游人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2]。王军华在《试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提出“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人文旅游资源,它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3]。

目前,随着人们的旅游品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诗和远方”,追寻旅游的另一种意义。因此,文学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一种新发展方向,成为各地文化旅游吸引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有效地促进中华优秀文学的传播、传承与保护。

二、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

湖南文学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是湖南文学的起源。

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的南楚到明代,由屈原流寓沅湘、贾谊谪宦长沙,始开了湖南文学风气。之后本土文人刘巴、蒋琬、阴铿、欧阳询、李群玉、胡曾、曹松、齐己、刘蜕、周敦颐、王以宁、乐雷发、冯子振、欧阳玄、李东阳等[4],将三湘四水的景色和湖湘文化诉诸于笔端,推动了湖南文学的繁荣。除此之外李白、孟浩然、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都曾流寓湖南,并留下了千古华章。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岳阳楼、洞庭湖享誉古今中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名遐迩;杜牧的《山行》让“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岳麓山大放异彩;陆机的《咏南岳》让“南衡维岳,峻极昊苍”的衡山闻名于世等等。这些作品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湖湘大地的无限风情和人文底蕴,让今日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湖湘山水,也吸引文学爱好者产生旅游动机,这些文学资源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当代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资源类型,也是今日湖南文化旅游特有而丰富的资源。

可以说,湖南文化旅游发展中,因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文人本身的名人效应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成为了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湖南文化旅游强省形象的建构和旅游品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湖南古代湘楚时期文学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成功案例

随着湖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湖南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成功的典型。

(一)岳阳楼大观

相传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鲁肃的“阅军楼”,直至中唐李白南游八百里洞庭,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赞语。这之后才称“岳阳楼”。随后杜甫、孟浩然、刘禹锡、李商隐等人接踵而来,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抒怀……留下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的《望洞庭》、李商隐《岳阳楼两首》等名品佳作,但这时的岳阳楼只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向往地,真正让世人将岳阳楼铭刻于心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和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天下的情操,令无数后人感慨万千。四海之内广为传播的《岳阳楼记》于是成了造化岳阳楼非凡声誉的绝佳广告。今日的岳阳楼让人们渴望冲破时空的界限,在烟波浩淼的景色中徜徉游弋,寻求与古人的情感碰撞,同时也成为了湖南旅游中的重要的文学旅游资源。

(二)桃花源美景

茂林修竹、花草芬芳的常德桃花源风景区,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促进了旅游地形象的形成。其实,常德桃花源风景区成名不是在于其风景的特色,而是由于陶渊明对“怡然自乐”的吟咏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蕴,是典型的“因文成景”。目前,桃源县的桃花源借助陶渊明《桃花源记》,打造了桃花溪、桃花观、秦人古洞、豁然轩、集贤祠、千丘田、方竹亭等新的景观,使其成为一个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同时还推出了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千古文章,实景重现;十里秦溪,生动还原”将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千年远景照进现实生活。引发了人们对古城的向往,人们前往常德桃花源希望能够与古人达成情感的交流,探寻与古人在灵魂上的默契。

四、古代湘楚时期文学资源在湖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价值

(一)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文学元素的植入旅游已成为普遍行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岳麓山风景区,以文人骚客的诗文、山水景观的绮丽,成为湖南文学旅游的地标。杜甫在《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的描绘:“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让人对岳麓山心驰神往。杜牧在《山行》中歌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晚秋枫林,使游客渴望前往爱晚亭,体验湖南秋天“热烈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内还保存有大量碑匾文物,让人感受到厚重的千年文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程子四箴碑’”[5]。旅游者在这里既领略了融“山”“水”“洲”“城”一体的美景,又受到了岳麓山文化内涵的熏陶。

(二)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宣传价值

文学中的文人及其创作的历久弥新的文学作品是旅游景区最佳的宣传媒介。古代湘楚时期文学的名家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对湖南的旅游具有广告宣传的作用。湖南域内景色旖旎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古代湘楚时期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

如以“秀”著称的南岳衡山,因黄帝、舜帝巡守祭祀,大禹祭告天地,吸引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产生了前往亲见的冲动。李白赋诗《游方广寺》《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赞其深邃;杜甫赋诗《望岳》(咏衡山),赞其低昂;齐己赋诗《舟中晚望祝融峰》,赞其凌然;韩愈赋诗《游祝融峰》,赞其高峻;黄庭坚赋诗《衡山》,赞其雄伟;刘禹锡赋诗《望衡山》,赞其气势。这些诗作,更让南岳衡山名声鹊起。正是由于南岳衡山是古代文人的必游之地,在文化旅游盛行的今天,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旅游者前往。旅游者驻足祝融峰,“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的同时,想象“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聆听古人“此时何处最幽清”心声。可见,文学作品对某个景观的成名具有宣传作用,即“文传景名”。纵观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作品,发挥“文传景名”作用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上述杜牧《山行》所写之岳麓山,还有苏轼的《九疑吟》、陆游的《舜庙怀古》、乐雷发的《舂陵道中望九疑》等所写之九嶷山等,这些作品通过对湖湘山川名胜的吟咏,扩大了湖南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同时,文学作品也发挥着“因文成景”的作用,如柳宗元游历留下典范之作《永州八记》,余冠英曾说“然零陵一泉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6],永州因为有了柳宗元,有了柳宗元的散文,永州才得以扬名天下。可以说,永州市柳宗元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级4A景区,功劳应首归柳宗元,可见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对景观的宣传作用是巨大的。

(三)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审美价值

“叶朗先生认为旅游是从人的功利化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是日常生活的隔离、中断。人们到了旅游景区时,把日常的眼光换成了审美的眼光,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眼前的一切都成了美,新鲜、奇特、有意味”[7],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价值,基于文学的特性转化的旅游资源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它以满足人们追求精神和心灵的愉悦为目的。历代文人墨客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真实表现,创造出或清新,或雄浑,或渺远的审美意境,引发后人“也会产生重温作品中的景观目的地的欲望,试图再次获得审美体验”[8]。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因其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的特性,也就构成了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

读者旅游者在游览湖南的秀美风光时,利用或借用已知的古代湘楚时期文学资源,完成对眼前景观的审视,从而满足了审美需要并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如读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诗并序》)、李白的“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桃源二首》)、李群玉的“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桃源·我到瞿真上升处》)……人们被和谐美好的桃花源吸引,产生美与理想的追求;读欧阳玄的“欲作庙堂迎送曲,杜红蘅碧尽离骚”(《过洞庭》)、杜甫的“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祠南夕望》) 、李群玉的“何由遂潇洒,高枕对云汀”(《东湖》)……人们陶醉于楚地轻灵浪漫之风,产生美与浪漫的憧憬。有了丰富的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作品引领,旅游者从中追寻美感、获得美感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四)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在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学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湖南旅游的经济效益奉献了汗马功劳。以“景因文传”的代表常德桃花源风景区为例,景区依托文学旅游吸引文化游客,建成擂茶文化体验馆、桃花源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以文学遗产保护、文学遗产弘扬为切入口,打造6大板块景点和1台大型实景演出。“2019年全年,常德桃花源风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9.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5亿元”[9]。常德桃花源风景区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具有文学气息的文学旅游经济链,完成经济与文化双重发展的现实诉求。

五、古代湘楚时期文学资源在湖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未来期望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促使人们开展旅游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何既突出文学旅游资源的文化、宣传、审美、经济价值,又突出本土文学旅游的特色和品位,这是湖南文学旅游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一)要立足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加快打造文学旅游品牌

湖南文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古代湘楚文学时期、湖湘经世文学时期、资产阶级文学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知名文人和经典作品不计其数。可转化的文学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拥有发展文学旅游的资源基础及巨大潜质。湖南省要进一步倡导“文学湖南”的理念,依托古代湘楚时期文学,结合经世文学、红色文学,注入时代元素,用全局的、科学的、宏观的发展思路,打造全新的“诗和远方——文学湖南主题旅游”形象,把文学旅游作为撬动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提高文学旅游在全国的认知度,点亮湖南全域文学旅游,形成湖南特色旅游品牌。

(二)要依托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加强文学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因此要增强地方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吸引力,需加强文学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丰厚的古代湘楚时期文学旅游资源是湖南文学与旅游融合的优势与底蕴。如可依托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中的冯子振的《梅花百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周敦颐的《爱莲说》,打造“梅花节”“桃花节”“荷花节”;依托古代湘楚时期文学中的名人资源,打造“李群玉文学IP”“欧阳询文学IP”“周敦颐文学IP”“李东阳文学IP”等等,丰富文化旅游活动,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同时还应丰富文旅融合载体形式,运用AR、VR、MR等现代科技手段,跨越时空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沉浸式体验景区的独特意境和魅力。

综上,古代湘楚文学资源在湖南的旅游发展中,兼具文化、宣传、审美、经济价值。已取得的成功案例,推动了湖南旅游胜地的建设。而在未来旅游发展中,湖南要充分开发古代湘楚文学旅游资源,打造自己的文学旅游特色地标,促进湖南旅游业的增长点,提升湖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品位。

猜你喜欢
桃花源时期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桃花源记》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