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胜 徐希友
换届以来,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谋划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透过几组数字,可见常委会履职工作焕发新风貌、呈现新气象。
为在乡村振兴中注入新动能,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用好立法权,谱写美丽乡村、健康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四部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临沂市美丽乡村条例》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质量高、生产保障好,乡村颜值高、人居环境好。《临沂市健康乡村条例》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努力实现生活品质高、民生福祉好。《临沂市法治乡村条例》旨在规范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努力实现治理效能高、乡里关系好。《临沂市文明乡村条例》突出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倡树文明新风,推动文化繁荣,努力实现文化品位高、精神风貌好。
在乡村振兴系列立法中,市人大常委会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核心,积极探索体现地方特色、符合立法规律的立法模式,以“精、细、准”立法走出具有沂蒙特色的立法新路径。
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围绕深化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转变,实施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为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了法规执行、重点任务、营商环境优化、12345热线办理、矛盾纠纷化解五项监督行动。上半年,对环保法、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职业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有力推动工作开展。
同时,常委会还探索建立“无问题清单不检查”机制,构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执法检查前先搜集问题,常委会会议上将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一并交部门办理,执法检查后督导问题解决落实。此外,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将以往两个月召开一次的常委会会议调整为每月召开一次,增开的常委会会议主要用于开展专题询问,增加监督辣味,提升监督质效。
谋创新促发展,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总基调。常委会研究出台《临沂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创新推进人大工作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等六项重点任务,谋划二十六项创新工作。
为把二十六项创新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好,常委会研究制定了工作要点、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原则,把握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要求,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一县区一样板”的目标,立足实际,创新开展工作。6月中旬,常委会在罗庄区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广罗庄区“代表议事会”、代表联络站建设等工作,擦亮人大工作创新品牌。
临沂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点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营商环境监测点、社情民意观察点和人大代表联络站,让人大工作更贴近民意。
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推进会在兰陵县召开,为新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举行授牌仪式,切实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直通车作用。常委会在部分市人大代表所在企业设立首批184家营商环境监测点,推动建立企业机制性诉求解决渠道。常委会创新探索在社区(村居)设立社情民意观察点,将人大触角延伸到基层,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常委会大力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全市共建成776个代表联络站,实现村居全覆盖、代表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