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胡 宏
磷石膏是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磷酸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是最主要的工业副产石膏之一。放眼全球,磷石膏国际堆存量已达60亿t,每年堆存增量超过2亿t。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磷肥生产国,磷石膏堆存量超过6亿t,堆存增量超过4 100 万t/a,其分布与国内磷矿石分布息息相关,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安徽五省的磷石膏产生量占全国磷石膏总产生量的82.25%。
磷石膏每年新增量居高不下,全球磷石膏综合利用整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目前全球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平均为25%左右,仍有巨量的磷石膏堆存在渣场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国内自“十三五”磷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按照深化去产能、调结构、节能减排等高质量发展战略,“三磷”整治与大宗固废治理得到有效实施,一方面磷石膏产生量得到一定控制,另一方面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十三五”末期国内磷石膏综合利用量达到3 400万t/a,综合利用率达到45%,其主要用于制备水泥缓凝剂、生产石膏建材、筑路或充填、高温分解制酸等,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步入世界领先水平。
国内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贵州省居功至伟。贵州省自2018年实施“以渣定产”政策以来,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磷石膏综合利用、大范围推广磷石膏建材产品的政策;另一方面,以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当地企业,加大投资建设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着力开展磷石膏建材产品的市场开拓与施工应用,使贵州省在2020年首次实现磷石膏销大于产,综合利用率高达105%。
湖北省与四川省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效。湖北省与四川省2021年的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6%与29%,这归功于当地磷石膏综合利用鼓励政策逐步落地,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逐渐形成规模,未来数年内两省的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必将再创新高。而云南省面临磷石膏产量、堆存量过大,且综合利用起步晚、磷石膏相关产品难以有效辐射重点市场等一系列困境,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目前仅达到20%左右。
“十三五”以来,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相关工艺及标准已日渐成熟,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和应用,但距实现磷石膏完全消纳还是任重道远。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一是磷石膏综合利用仍然以水泥缓凝剂等初级利用为主,约占磷石膏利用量的30%,加上直接外售或外供的磷石膏,占比超过国内磷石膏利用量的50%。磷石膏过分依赖初级利用途径为其综合利用带来了诸多隐患,(1)“双碳”背景下水泥产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带动水泥缓凝剂需求量降低;(2)初级化利用途径效益低,难以支撑磷石膏综合利用行业长久健康发展。二是磷石膏高效综合利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如提高磷收率、提升磷石膏品位、降低磷石膏产量)有待攻克。尤其是品质差的磷石膏因含有较多水溶性磷、可溶性氟、有机物等杂质,严重影响磷石膏制品的品质,对磷石膏综合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为改变磷石膏利用过分依赖初级化途径的现状,同时保障消纳量,需持续推进磷石膏建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近几年国内房屋施工面积虽有所减少,但体量仍然庞大,对石膏建材的需求量依然十分旺盛。但大多数企业采用传统煅烧工艺生产建筑石膏粉,由于生产工艺带来的晶体缺陷,导致其物理、力学性能差,耐水性差,质量波动较大,应用成本高,使用范围受到极大制约。为寻求技术突破,以磷石膏为原料,使用蒸压或水热工艺制备力学性能、耐水性能更好(2 h抗折强度5 MPa以上,软化系数超过0.4)的α型高强石膏,可广泛应用于自流平砂浆、预铸式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板(GRG)等高端建材领域,品质更高的α型高强石膏还可应用于陶瓷模具、精密铸造以及医疗等领域,对实现磷石膏综合利用高附加值化、高利润化有重要意义。
为改善磷石膏品质,同时降低磷石膏产生量,各大磷化工企业一方面需要从源端发力,重视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与应用,并采用选矿过后的磷精矿生产磷酸;另一方面从中端发力,应用半水-二水、二水-半水湿法磷酸工艺,在磷酸生产中尽量提高磷回收率,从而提高磷石膏品质,减少磷石膏排放量。
我国正处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家能源结构基于“双碳”背景进行调整,以磷酸铁/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预计2025 年产量将达到250 万t,对应的磷酸需求量达到200 万t,磷石膏产生量超过1 000万t,国内磷石膏产生量会出现回升。磷石膏综合利用不能满足现状,需要尽早对关键共性技术寻求突破,使磷石膏综合利用事业更上一层楼,谱写磷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