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力电业发展有限公司 周锦龙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较为复杂,需要对光伏发电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明确,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配电网能够顺利地完成发电。同时,需要注重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设计,使系统具有稳定地的解决条件,对系统的输电损耗进行控制,进而降低接入方式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负面影响。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由光伏组件、逆变器、输配电系统等部分组成,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保护电路,提高系统对故障的应对能力,使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光伏发电系统的类型较多,包括集中型、分散型等。对于集中型,一般应用于大型发电系统中,使电流能够汇聚于低压母线上,同时采用变压器对电压进行调节,使系统具有完善的运行状态。
对于分散型,主要应用于功率较小的情况,对光伏组件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采用逆变形式对电流进行升压,使配电网能够正常进行供电。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具有完善的组成形式,需要确保系统各个部分能够稳定工作,避免出现接入点繁杂的情况,保障配电网电压控制的有效性,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注重并网方式的选择,使配电网能够更好地进行接入,提高配电网的接入状态,保障并网方式的合理性。常见的并网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自发自用并网。使配网能够处于离线运行的状态,对蓄电池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采用蓄电池对多余的电量进行存储,提高电能的利用率,进而保障光伏发电的效率。
第二,全部上网并网。将电能在配电侧进行转化,接着输送到用户侧,使电能能够贯通整个供电网络,可用于规模的供电状况。
第三,余电供电并网。将部分电量由发电农户进行使用,剩余电量输送到配电网中,可以使供电过程形成一定的优先级,使输配电网络输电形式更加的完善,进而使输电效率得到增强。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对逆变器进行应用,使直流点能够转化为交流电,保障电流能够顺利地输送到配电网中。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具有不规则的特点,需要对电流进行处理,并且建立完善的升压条件,以此来保障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建立完善的输电状况。为了保障配电网的输电效果,需要注重逆变桥式电路的应用,使直流电压能够得到等效转换,使交流电压供应环境更加的稳定。同时,逆变器还有控制电网发电状态的作用,对电网中的电压、电流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异常输电情况,将会立即产生报警反馈,使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稳定的运行条件。另外,逆变器可以对电路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直流侧与交流侧直接接触,对配电网形成有效的电气隔离,提高配电网输电的安全性。
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引起接入点电压的升高,使电压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电压的稳定性。因而,需要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进行探究,便于建立完善的供电关系。其影响主要体现如下:一方面会导致发电容量的增大,导致电压控制难度增加,同时会伴随着电压不稳的情况,需要加强对电压的控制,使电压处于稳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会造成接入量的减小,致使低压侧与配电网无法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导致电压容易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光伏发电自身特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照强度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发电时间一般在7:00~17:00,光照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且发电功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进而影响到输电电压的稳定性,无法建立完善的输电状态[2]。
在配电网发电故障后,将会产生短路电流,对光伏系统具有较大的威胁,导致系统无法稳定地运行。而且,光伏发电接入将会对短路电流造成影响,导致短路的危害增加,具体影响如下:一方面会造成短路电流的激增,增加配电网中元件的损耗,一旦损耗程度过大,配电网将无法正常工作,需要立即投入到维护状态,影响正常供电过程的进行。
另一方面,受到短路电流的影响,配电网的电能转化效率将下降,导致输电功率出现失衡的现象,影响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对逆变器的影响较为严重,电子器件损害将会加剧。为此,需要做好短路电流的应对工作,对逆变器采取保护措施,降低短路电流对逆变器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后,将会产生直流注入现象,对配电网具有较大的危害,需要对直流注入问题引起重视。直流注入主要危害如下:
第一,会对变压设备造成影响,导致励磁电流急剧增加,使变压器无法稳定的工作。
第二,会导致变压器硅钢片的形状发生改变,造成变压器内部磁场不稳定的情况,并且会产生较大的噪声,致使变压器存在运行故障。
第三,会引起用户侧电流出现不对称的现象,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损坏,因而需要对直流注入的大小进行限制,构建完善的直流注入条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较为简单并且维护方便,主要采用非隔离型光伏发电系统,容易受到并网系统工作效率的影响,需要做好并网系统研究工作,对直流注入过程进行控制,保障配电网能够稳定地运行。
为了降低配电网电压的影响,需要做好电压的越限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电压应对措施,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为了应对电压波动状况,需要注重电压调节器的使用,使配电网电压能够得到充分的调节,提高电压的处理效果,使电压波动的影响能够得到充分的抑制。在电压控制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对电压波动的时间段进行调查,进而得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使配电网电压的处理更加的有效。
此外,还可以采用光伏电源运行方式进行配电网电压控制,使电压越限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变化,光伏电压处于变化的状况,为了提高配电网电压的稳定性,需要对光伏电源的接入电压进行控制,保障光伏电源具有稳定的电压输出,提高配电网电压的质量[3]。
短路电流对配电网的影响较大,需要对短路电流进行限制,并且做好电网的保护工作,提高短路电流的控制效果。在光伏发电配电网中,短路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2~4倍,持续时间为1.2~5.0ms,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配电网造成危害,因而对应对措施具有严格的要求。在应对方法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应对方式:
第一,对短路电流进行限制,防止配电网中的电流出现激增,降低短路电流对电气元件的损伤。逆变器的过载能力较低,对短路电流进行控制非常重要,是降低逆变器损耗的有效方法。
第二,需要为配电网增加保护元件。当配电网发生短路电流达到限定值时,对电网及时进行切断,进而对逆变器形成有效地保护,提高逆变器的保护效果,使逆变器具有良好的运行条件。
直流注入对变压设备的影响较大,需要对直流注入采取应对措施,使变压设备能够稳定地工作。直流注入的应对措施如下:一方面可以采用电容隔离的方式,对直流分量产生屏蔽作用,降低直流信号对配电网的影响。电容隔离应采用半桥逆变电路进行实现,构建平衡的电压条件,抑制直流分量的产生,使直流注入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发挥电容的隔绝直流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检测补偿的方式,对并网电流的直流分量进行补偿,提高对直流分量的抑制效果,构建完善的直流应对条件。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对直流分量进行精确测量,保证直流分量能够得到精准地抵消,进而对直流分量进行控制,防止直流分量注入到配电网中,使配电网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接入方式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非常重要,需要构建完善的接入条件,保障配电网能够稳定地工作。在接入方式方面,主要分为上网和离网两种形式。离网方式具有自发自用的特性,使配电网能够进行有效地接入,保障配电网的工作状态。对于上网方式,可以使配电网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有助于电能转化过程的进行,使接入方式更加的可靠。在分布式光伏发电过程中,用户输送电能会有一定的剩余,需要将剩余电量重新分配到配电网中,使配电网具有丰富的接入形式,使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设计更加的完善[4]。
5.2.1 接入余量上网模式
余量上网模式是重要的接入方式,可以起到节约电能的作用。在供电过程中,可以将对发电余量进行控制,提高供电效果的自发自用能力,使电能处于完善的发电状态,防止电能产生余量浪费。采用余量上网模式时,需要按照电压等级进行接入,当装机容量在8kW 以上时,需要采用三相380V 接入方式;当装机容量低于8kW 时,需要采用单相220V 接入方式。在接线过程中,用户进线应与配电网络建立连接,并且为发电系统配置专门的电缆线,使余量上网模式能够单独发电,提高余量上网模式的应用效果。
5.2.2 离网全部自用模式
光伏发电存在脱离电网的情况,为了保障负荷的持续性,需要采用离网全部自用模式,使配电网能够建立完善连接。在使用离网自用模式时,需要加装防逆流装置,防止引起导送电能的问题,使电能能够稳定地进行工作,建立完善的并网自用效果。离网自用模式的应用成本较低,适用于用电高峰的情况,可以保证用户用电的充足,使光伏发电系统呈现良好的发电状态。离网自用模式适用于300kW以下的输电环境,可以将配电网络应用于企业生产中,使供电网络更加的稳定,进而保障光伏发电的效率。
在接入过程中,需要对接入方式进行选择,建立完善的并网接入形式,提高接入方案的可靠性。首先,需要做好接入系统导线截面的选择,使线路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提高导线对配电网的适应性。以35kW 并网配电网为例,架空导线一般选择双分裂导线,电缆选择单芯电缆,可以保障导线能够稳定地输电,提高配电网对电流的承载力。其次,接入方案需要符合技术要求,需要结合有功功率的功率因素,功率因素应>0.95,有功功率应达到额定功率的50%以上,进而保障接入方案的合理性。最后,接入方案需要符合电压等级的要求,对母线采用分段接线的方式,并且需要注重保护装置的应用,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使其能够符合技术要求。
5.4.1 线路保护
线路保护对于接入系统二次设计非常重要,需要对线路采取全面保护措施,使配电网能够安全运行。为了提高线路的保护效果,需要在公共连接点处设置保护器。通过这种方式,当配电网发生短路时,可以及时对线路进行切断,降低短路电流对配电网的影响,提高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保护器可以解决配电网的过载问题,降低配电网发生异常故障的风险,使线路的运行更加的稳定,营造良好的线路运行基础。为了对配电网中的电流进行控制,还需要注重过流保护装置的使用,对配电网进行全面地过流保护,提高线路的保护效果。在保护装置的作用下,可以对故障线路及时进行切断,使线路故障能够得到迅速处理,降低故障对配电网的影响[5]。
5.4.2 母线保护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着母线线路,一旦母线出现问题,将会对配电网的整体造成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母线保护措施。母线一般具有专门的保护装置,使母线与配电网能够建立稳定的连接,保障母线能够正常工作。母线对于配电网较为重要,需要注重综合自动化测控装置的应用,对母线进行全面地保护。通过测控装置,可以对母线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使保护措施更加的严格,提高保护方式的实时性,提高母线保护措施的执行效果。在母线保护方面,需要采取主动保护原则,使母线能够处于安全的输电状态,同时保障母线具有良好的重合闸功能,提高母线通断的控制能力,对母线实施有效地保护。
5.4.3 孤岛检测
光伏发电逆变器需要具有孤岛检测的功能,应对配电网中的孤岛效应,提高配电网保护能力。逆变器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大,需要对孤岛效应引起重视,一旦检测出孤岛现象,需要将逆变器及时进行断开,使配电网能够得到有效的隔离。在保护装置方面,通常采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迅速地对线路实施隔离,在电路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当线路中的电压幅值超出限定值时,保护器将会对故障线路及时进行控制,使孤岛效应得到及时解决。在孤岛故障中存在着电压异常的情况,需要做好配电网电压的控制工作,使配电网具有完善的工作状态,进而降低孤岛效应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
5.5.1 动力及照明
为了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易于维护,需要做好动力及照明设备的选择工作,使配电网能够得到完善地管理。一方面需要为配电网增加通风设施,提高供电系统环境的散热能力,降低温度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使输电方式更加的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照明设备的安全,需要采用节能化的照明形式,提高照明结构的合理性。照明系统采用双控开关进行设计,使照明设备的控制更加的方便,构建完善的照明环境。动力及照明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供电均来自站内用电,使电能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实现良好的动力照明效果。
5.5.2 防雷接地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做好防雷接地工作,降低配电网遭受雷击的风险,提高电网对雷电的防护能力。为了对配电网进行防雷保护,需要在附近安装避雷针,使雷电能够得到及时引流,对配电网形成有效地保护。为了形成完善的防雷体系,需要做好建立完善的接地措施,采用热镀锌扁钢进行接地,同时与地下主接地网相连。接地电阻需要控制在4Ω 以内,使接地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保障接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另外,需要做好接地装置的防锈工作,防止锈蚀现象使接地电阻增加,导致避雷装置失去防雷作用,影响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接入方式对配电网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做好光伏发电接入系统的设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接入环境,使配电网能够稳定地运行。光伏接入系统容易受到电压波动的影响,将会导致电网的损耗加大,不利于光伏发电过程的进行。因此,需要合理地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设计,使配电网络能够稳定地组成,保障电网运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