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烨(太原市血液中心)
有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即为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心理、生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综合征反应。
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并对献血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性进行评估,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促进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临床供血。
1.以穿刺部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献血不良反应。
血肿:因血液从血管穿刺处流出并在皮下软组织中淤积所致。如存在明显肿胀,即为血肿;如不存在明显肿胀,即为瘀斑。主要表现有皮肤瘀斑、变色、肿胀及局部疼痛,随着血肿体积增大出现肿胀,肿胀压迫周围组织,压迫强度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压迫神经时可导致神经症状,如放射至前臂和手的疼痛以及血肿周围的刺痛。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的血肿,初期难以被发现,血肿增大时,压迫强度加重,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
刺入动脉:采血针刺入肱动脉或其分支,表现为肘部轻度疼痛,所采集血液呈鲜红色,采血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血袋异常快速充盈。如处理得当,可不形成血肿,也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但是刺入动脉引起大血肿的可能性较大,因而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概率也较高。
迟发型出血:在献血者离开献血场所,解除穿刺部位的按压之后,穿刺部位重新自发性出血。其原因可能是按压部位不正确或按压时间不够长,或者献血者手臂用力或举重物所致。
2.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献血不良反应。
神经刺激:因血肿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与血肿部位相关的神经放射痛或感觉异常,但血肿可不明显。疼痛并不是在穿刺进针时即刻发生,而是在穿刺后一段时间,当血肿达到足够大时才出现。
神经损伤:采血针进针或拔针时损伤神经,在穿刺进针或拔针时立刻发生放射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觉异常。
肌腱损伤:采血针刺伤肌腱,在采血针进针时立即出现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
手臂疼痛:献血时或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但没有其他表现。
3.局部炎症。
血栓性静脉炎:与血栓相关的静脉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附近沿血管走向的局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发生在浅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有红色条索状物硬结,触痛明显。
局部皮肤过敏:献血者采血部位皮肤对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医用耗材产生过敏反应,采血部位皮肤出现皮疹、肿胀和瘙痒。
局部感染:采血穿刺部位的感染性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炎性渗出。
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其诱因包括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多数症状轻微,表现为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焦虑、眩晕、恶心。
1.枸橼酸盐反应。
枸橼酸盐是单采血液成分常用的抗凝剂。在单采过程中,较大量枸橼酸盐输注到献血者体内,可引发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神经肌肉系统的表现主要有口唇及口周发麻、面部麻木、头晕、抽搐、颤抖、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主要有低血压、心律不齐、心电图QT 间期明显延长。
2.溶血反应。
献血者红细胞膜脆性增高或在单采过程中红细胞受到损伤所致。主要表现有寒战、发热、烦躁、胸痛、背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面色潮红。
3.全身过敏反应。
献血者对一次性单采耗材灭菌剂或者对单采粒细胞程序采用的添加剂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有荨麻疹、眶周水肿、呼吸困难、唇周发红肿胀。
精神因素是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或多或少均有紧张感,主要原因是对穿刺针有恐惧感,对献血知识了解太少。因此,应利用电视、报纸、杂志、路牌、公共交通、宣传册、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向市民全方位介绍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采血前后注意事项、用血返还政策、献血享有的权利等内容,让市民知道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科学献血有益健康,一人献血全家受益。血站使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用品,因而献血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经血传播疾病,以消除献血者顾虑。采血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献血者,耐心详细地向献血者介绍工作流程,讲解献血前注意事项。创造安静、舒适的献血环境,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率。
引导献血者认真填写《献血者征询表》,医护人员做好专业性的解答,区分不宜献血者。嘱咐献血者不得空腹献血,献血前一天摄入清淡饮食,身体有任何不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应延期献血,有晕针史者不宜献。
采血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使静脉穿刺一针率达到100%,以免反复穿刺增加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减少局部疼痛和采血中血液不畅等现象。
献血场所应配备葡萄糖、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消毒棉签、碘伏、氧气袋及其他必要的急救药品等。
立即停止献血,拔出针头,用敷料紧压穿刺点至少15 分钟,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嘱咐献血者24 小时内局部冷敷,24 小时后局部热敷。
立刻停止献血,医务人员帮助献血者穿刺部位止血,将其扶至休息区平躺,采取头低脚高位,头部斜侧,同时向献血者提供葡萄糖水,密切观察献血者血压、脉搏、体温等,做好解释工作,充分休息,完全恢复正常后方可离开。
立即呼叫120,及时送至医院救治。
据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2%,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身体不适、晕针晕血、采血不顺利、穿刺疼痛等。献血者在献血前熟知献血知识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可以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率。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均可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