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萍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 银川)
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规范道德行为的课程,对青少年“三观”的塑造有重要作用,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很多内容理论性较强,本身难以激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不佳;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模式化的教学过程难以使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使他们成为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处事心态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从高考考查趋势来看,更加注重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中结合实践,实践中验证理论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从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正确“三观”的塑造。
生活化的教学,也就是通过引入生活情节,将其和学科知识充分结合,给学生更清晰地展示理论背后的内涵,使学生对抽象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学以致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可以用相关原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化的教学具备三个特征,首先是情景丰富,青少年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自身情感,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在无意识间移入自身感情。将生活化的场景融入教学中,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味所学知识。其次是生活化教学具有更强的互动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互动,而不是单方面进行被动说教,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提升,也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通过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最后,生活化的教学还具有实践性,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有充分的知识讲授,还要有较丰富的活动设计,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通过实践与体验,才能更真切地体会社会实践中蕴含的思想政治道理。
我国的生活化教学借鉴过西方的相关经验,但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我们也将其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加适用于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以前的教育对人的关注过少,偏重于追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被忽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逐步的教育改革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了明确,一切教育形式和活动都要以人为本,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所以教育应突出“三贴近”原则,所谓“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客观上说,以前的模板化教学模式比较重视教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用辩证的眼光来看,有其积极的一面,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有极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不能完全摒弃和否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目标已经从原本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传授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知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和发掘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科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落实生活化的理念。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要求是要以社会生活为主题,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对生活的适应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只有清楚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性质及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好政治方向,克服价值中立、单向灌输等行为,在引入生活化的场景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进行机械的理论灌输。另外,从更高一层面来讲,考虑到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课程改革的决策者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将学科精神传达给一线教师,教师也要有主动探索与学习的精神,多钻研新课标的相关文件,多领悟其中的精神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
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而传递知识并不是主要方面,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顾问,一名能和学生交流意见、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矛盾的引领者。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有符合生活化教学的师生观,教师要找准自己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定位,明确各自的功能和所扮演的角色,在教授课程的全过程,教师始终都要不断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习并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学会变通,将所吸收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能力,进而将其和生活融合,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接受学习的过程变为发现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鼓励的师生观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师既不会主宰课堂,又不会过分体现“权威”,而是和学生处于合作中。学生是具备丰富活跃思维的个体,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也是自己未来的创造者,在课堂上也同样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以及创造者,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有独立性。教师在新课改下要充分解读学科精神,秉持良好的师生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才能将学科教育的过程变成学生和教师的自觉行为。
新编制的教材在内容上为了摒弃原有教材的过分理论化缺点,已经非常好地体现了“三贴近”的特点,教材内容和生活有了更多密切的结合,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也有明显的效果。教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但不是唯一资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还要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特征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时事政治就是很好的素材,教材中的例子并不能紧密地衔接瞬息万变的时事,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时事案例,不仅紧贴现实,培养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分析能力,还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另外,也不能忽略学生这一主体,我们所讲的“三贴近”中有贴近学生,引入的素材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要挖掘学生的经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后也要从教师角度挖掘素材,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经验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教师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及相应的价值内涵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优化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课时,单纯用语言讲述难以激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无法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教师以“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关资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所肩负的责任与重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虽然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从教学实践来看,能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对生活化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和运用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较为片面,不能形成整体性或立体性的教学活动,这使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没有被完全发掘。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全面开发是切实可行的,这将是未来生活化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育本质及其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整合生活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实践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模拟或还原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合上文,教育强国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改变过去的过分应试化教育,强化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也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是许多学科教育中需要改革的一部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标要求,把握新课改精神,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握好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性质,树立符合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师生观,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紧扣“三贴近”的教学要求,通过各方面努力,对教学进行创造性的完善,改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