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八小学,宁夏 银川)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规避教学不利因素进行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发挥中,教师以学习兴趣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的相互联系中,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有效优化,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通过自主优化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引路人以及实践者,在将数学联系于生活、联系于实践的过程中,平衡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之间的关系,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形成多元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进行数学实践和数学创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通常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成绩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这就导致在学生群体中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因而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学校应对教师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作出相应规定和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科目和之后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辅助学生解决问题,适用于当下教育行业的要求,更适用于当下时代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培养出新时期的全面型人才[1]。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需要大量逻辑思维的支撑。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习惯制定课程,丰富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法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游戏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种独特、生动的教学环境,将学习环境引入课堂对新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法的变革意味着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坚持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有本质区别的问题,而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许多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互动的模式并没有起到作用。虽然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已经完成,但在互动过程中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2]。
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天资聪颖,经过教师的点拨就能吸收知识,但有的学生却需要长时间地耐心讲授才能学会。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差异,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失落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只有成绩优异才能算是好学生,所以教师经常会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抓成绩好的学生,教学内容也是为了提高成绩好的学生而设计,使班级内成绩差异过大。
由于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另外,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课堂教学,迫使学生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背诵定理和计算公式。教师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但从长远来看,学生没有形成较好的科学思维意识,导致数学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此外,知识型课堂教学使数学课程机械化、僵化,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3]。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基础,教案能够详细地记录教师、课程设计和组织的重难点,因此教案成为检查教师工作的指标。对教师教案进行的常规检查,导致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任务对于课程的准备缺乏具体的实践基础。由于当前教师对教案过于依赖,忽视了学生的客观需求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如果教学中没有提及或规定教学内容,遇见突发情况,教师缺乏相应的准备,将会阻碍教师的教学节奏,造成严重的后果。
课程设计的优化,首先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及逻辑运用,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对所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应在理论的讲解及习题的实践训练上加强师生间的学习互动,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案例,通过解题角度的改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当学生出现解题方法应用不得当的问题时,教师还可通过细致的解题思路分析,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关注到解题细节的同时利用教学引导、生活化案例解析等策略改变当前数学课堂趣味性不足的现状,最终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更加紧凑,教学氛围更加优质。如在“时、分、秒”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结构划分为数学概念的认识阶段及数学概念的应用阶段两个部分,并通过时间单位与生活案例进行衔接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实现思维调动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不同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进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时间的计算[4]。
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管教师说什么,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教师并不在乎学生能否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或者进行应用实践。当前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心理发展不完善,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遇到瓶颈。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指导和课前工作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回答问题,然后抓住重点再进行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如果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听课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课程的讲解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简单掌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和矩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绘制,最后对绘制的图形进行裁减和拼接,导出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数学计算的神奇就在于位置的变化并不能影响算式的结果,这样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变的算式帮助学生去理解加法算式的规律,从而启发学生多思考、多练习,总结数学规律[5]。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题阐释出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头脑快速反应的能力,也能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例题:有28个人喜欢吃苹果,有17个人喜欢吃橙子,有23个人喜欢吃香蕉,那么问喜欢吃水果的一共有多少人?这道简单的算数题学生会得出一样的答案,但是会得出不同的算式,有的学生会用“28+17+23=68”,而有的学生则会用“17+23+28=68”。虽然学生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是算式中数字的位置有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学生对数学算式进行观察,然后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17+23”更容易算,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学习变式,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算式的验证去检验算式的规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并回答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在加法结合律中,如“a+b+c=a+(b+c)”,这样就能在有趣的数学例题中帮助学生学会数学中的灵活算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让学生对数学规律有更深的了解,能更熟悉地去运用数学中的加法结合律。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师生进行更好的互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喜欢和老师交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时间活动中,转变一人传教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友善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与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处理,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有误时,不要批评,这样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要气馁,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踊跃向教师请教。学生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更加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成绩。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这些技术资源,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堂中,从而扩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练习效率。此外,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记录有助于教师及时找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弱点、难点环节,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预习任务,并在信息教学平台中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记录学生反馈较多的教学难点。但在实际预习结果中,发现学生对正反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并不准确,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用更多的实际正反比例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区分。同时,在信息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备课内容,向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思路,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在线问题分享、交流,通过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教学工具,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较多,每一章节都带有生活中的实际数学案例,同时教材密切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找出数学应用方向,并锻炼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展开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数学知识应用,提升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的数学思考能力,进而在面对其他应用类问题时能有效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遇到的可能性问题,如常见的抽奖、扑克牌等内容,并在课堂中使用扑克牌进行抽牌的统计,学生展开同一副牌的个人抽牌活动,并将其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让学生分析抽到哪一种花色的概率最高,哪一种花色的概率最小呢,如果对全班每一个人的抽奖进行统计每个花色的概率是不是相同的呢,使用生活化的问题导向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可能性和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对课堂教学的准确认知。
小学生具有极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要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如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评价,应以严格要求为主,再在学生能力基础上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目标;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也应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时也得到学习上的进步。对学生性格的有效把握,能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有所依据。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性格过于调皮或者过于文静而有所偏向,教师应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依据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规划,为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提前预估。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关系到学生数学基本思维的形成。由于小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定型,也没有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应用能力,从而因材施教,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