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基于《反杜林论》的平等观与自由观视角

2022-11-25 08:23赵小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人类

赵小雨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反杜林论》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不仅直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还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仔细研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人类平等和自由的实现与人和自然相处状况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受制于资本的裹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而处于不自由境地时,会直接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衡,而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状态又溯源于资本逻辑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平等与自由是贯穿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将二者结合起来解读也是我们当前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价值指向。但是学界对恩格斯平等与自由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探寻中,较少有将二者结合进行生态意义的解读。在全球生态状况日益严峻的今天,从平等和自由维度来探讨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拓宽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平等、自由问题的研究域,还对当代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一、平等观与自由观的生态意蕴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观点的同时阐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平等观与自由观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研究生态危机背景下人与自然地位不平等、生态殖民主义下人与人不平等、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等问题提供了原理性的理解思路。

(一)平等观的生态意蕴

恩格斯从杜林抽象的“两个人”模型出发,展开对杜林平等观的系统批判,并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平等观的基本特征:第一,平等是具体的。恩格斯指出杜林所杜撰出来的这两个人“摆脱了一切现实”,是像木偶一样被随意驱使的“两个十足的幽灵”,一落到现实世界,立刻失去其“行为能力”。第二,平等是历史的并不断发展着的,具有阶级性特征。恩格斯通过对平等观念发展历程的梳理,指出平等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诉求。例如“在最古老的自然形成的公社中,最多只谈得上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妇女、奴隶和外地人自然不在此列”[1]509,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封建民族国家的建立,平等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是以严森的等级制度为基础的。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毫无权利可言,因而废除阶级特权则成为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主要诉求,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也随着自身阶级意识的觉醒和对真正的平等的追求而要求消灭阶级本身。根据恩格斯关于平等的基本观点来关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生态地位可以得出,就人类和整个自然界而言,人类与自然界应当是相互平等的、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也平等享有生态发展权益。

1.人与自然界相互平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反复强调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他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438。这就确定了自然界相对于人在时空上的优先性,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及人类文明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从进化论角度间接阐释了人与自然界的同质性,“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1]1026恩格斯还以人们破坏阿尔卑斯山脉松林导致的山泉枯竭和洪水肆虐、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等地居民焚烧原始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为例提出著名的“报复论”,警示人类不能妄图站到自然之上随心所欲地主宰自然,以防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总之,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人类自身,破坏自然界就等于破坏人自身。这就明确了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能将其中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

2.生态系统中人与人生态地位平等

恩格斯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423,在这个画面中,不同种族和国家的人们都是自然之网中的一个节点,他们各司其职,人们只有性别、肤色等差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大工业时代下,人与人的生态地位却因其阶级地位而极端不平等。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考察发现,最贫穷的工人阶级由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只能生活在城市中条件最差的工人区,那里房屋潮湿、空气恶浊、百病丛生;而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因其财产特权便可以免去这些苦难,对工人阶级的艰难境遇视若无睹。看到工人遭到如此不平等待遇,恩格斯愤恨地指出,“英国社会把工人置于这样一种境地,使他们不能保持健康,不能活得长久”[2]408。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人与人的生态地位理应相互平等,人人都应平等享有在自然系统中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以及在大写的“自我实现”中实现自我的权利[3]49,但资本主义制度却严重破坏了这种平等。

3.实现真正的平等需超越资本逻辑

如果仅仅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各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而不落实到现实世界中,把自然理解为人类尚未统治下的自在自然而非“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那就犯了和杜林一样形而上学的错误。诚如恩格斯所言,“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平等观念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因而是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平等观念的历史性也昭示了它的阶级性特征,资产阶级宣扬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道德体现,而非真正的平等。恩格斯还指出造成这种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正平等,就必须消灭这一经济基础,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从而完成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二)自由观的生态意蕴

杜林一方面认为自由是主观的,是“从经验中可以得知的特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经验和感受总是以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性起着作用,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恩格斯由此批判了杜林的混乱自由观,指出其对黑格尔自由观极端庸俗化的本质,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基本特征:第一,自由的实现依赖于对必然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1]520;第二,自由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恩格斯通过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指出人从动物界脱离之初和动物本身一样是不自由的,直到人类能够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人才最终与动物界分离开来。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只有借助这些生产力才能够逐渐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以及商品对人的支配也将随之消除,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从而人类“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实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由此可以见,人类自由的实现离不开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离不开自然环境这一载体。人类实现自由与良好生态环境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

1.自由的实现依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肯定了黑格尔的“必然只有在它没有被理解时才是盲目的”的论断,认为人的自由不是盲目的或基于主观意愿进行任意选择的,而应当是基于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即“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4]120。恩格斯还从“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的观点得出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一论断。因为每一种思想都受到客观历史状况和认识主体肉体和精神状况的限制,人们对于规律的认识程度是有限的。但就无限发展着的人类而言,人们认识外部必然性的能力又在不断提高,所以人类对必然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人也将随着对规律认识的深入逐步实现真正的自由。

2.实现真正的自由需要自然环境作载体

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还进一步指出“必然规律”不仅指外部自然界的规律,还包括“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而且这两种规律“是一样的”,是不能在现实中被“互相分开”的。因为人类意志自由的实现也依托于对外部必然性的认识,两种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同时达到对自然界和人本身的必然性认识,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认识两种规律、实现自由的必需载体。另外,自由不是抽象的、存在于真空中的观念,人们只有在改造自然的现实实践中才能实现自由,没有自然环境,人类就无法进行改造自然的实践、无法实现自由。因此,自然环境还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实践对象,人类必须始终在自然环境范围内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

二、平等与自由维度中凸显的生态问题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得出,人的平等、自由的实现与自然环境状况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从这一角度关照现实世界可以看出,当下生态实际中仍存在平等维度中人与自然地位失衡、自由维度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问题。

(一)平等维度中人与自然地位失衡问题

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资本的毁灭性扩张严重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生态殖民主义愈演愈烈,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生态地位的不平等也逐渐成为世界部分局势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

1.资本操纵下人与自然生态地位不平等

一方面人们或出于猎奇心理、或迷信所谓的“食用价值”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野生动物需求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又存在相当一部分受资本吸引、靠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以谋私利的群体,需求与供给一拍即合,其必然结果就是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肆意猖獗。有研究报告显示,地球上至少有1/5的脊椎动物被非法买卖,至少有8775个物种很快就会灭绝。[5]在非法贸易中许多物种被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制成各种物品,野生动物情感和感知被忽视,数量遭到严重消耗,人与各类生物的生态地位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此外,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仅起着能量转换的基础性作用,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其生态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但动物权利论者基于人类价值规则完全忽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漠视植物等其他生态要素的生态地位,近些年海南省千亩海防林遭违法房产开发、“敦煌毁林案”等触目惊心的伐树事件就是人类将对资本的追求凌驾于大自然之上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2.资本逻辑影响下人与人生态地位不平等

资本嗜血般的逐利本性吸引着资本家们不计后果地污染环境、掠夺资源,但其后果对于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来说却是不同的。第一,资本主义国家内人与人生态地位不平等。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本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向大自然排污,不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其必然后果便是富人积累大量财富从而使自己有资本选择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区域里,而受剥削的穷苦人民不得不为资本家对自然的肆意挥霍和破坏买单,他们被迫生活在空间狭小、环境污浊的环境中并承担各种“大自然的报复”。由此可见,人与人生态平等在资本仍存的现实世界中只能是一种幻想。第二,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生态地位不平等。就全球而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借助经济全球化浪潮将本国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处于全球分工链条末端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视为能源和资源供给地、夕阳产业及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接收地,对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国际呼吁充耳不闻,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低进高出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看似平等、实则转移本国生态成本的贸易往来。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优越的环境是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生态灾难为代价的。赤裸裸的生态殖民表象背后,实际上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是国与国、人与人间关系的不平等。

由此可见,人与人的不平等最终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平等,人与自然的不平等也将越来越通过人与人的不平等表现出来。资本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在它的统治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必将达到不平等的极端状态而难以为继。

(二)自由维度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问题

在资本逻辑的强势支配下,人类受到资本逐利的影响和控制,全然处于一种不自由的异化状态,无法理性认知自然规律,并在不自觉中破坏作为人类实现自由载体的自然环境,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类实现自由,人类因此陷入追求资本自由但又破坏真正自由的恶循环之中。

1.异化状态下人类无法理性认知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类自由的实现依赖于对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也强调,应当“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6]928-929但资本的逐利本性蒙蔽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理性认识,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器生产能力,人类全然受到资本的支配。此外,资本家们还借助新兴媒体作为宣传手段掌控消费者的心理,制造出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这一本不属于人类本质的、虚假的需求,人们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将自己纳入受商品控制的异化状态中,从而更加刺激商家对自然界的强盗式掠夺,商家和消费者都在不知觉中受到商品的统治,陷入异化的不自由状态,“被统治”下的人类逐步丧失对自然规律进行理性认知的能力,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一能力的丧失又进一步加剧人们的异化,人类从而陷入资本控制的泥潭之中。

2.异化状态下人类不自觉中破坏自然环境

当人类处于异化状态、丧失理性认知自然规律的能力后,只能任由资本摆布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同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又允许资本家们采取各种手段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然而被压榨的最广大工人阶级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必然会导致产品的大量积压,极端状态下还会导致工厂停工、工人失业、产品进一步滞销,大量产品和资源遭到浪费和破坏。另外,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机器的轰鸣声和向大自然倾倒的各种工业废料、废气、废水,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尖锐。当作为人类实现自由载体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将无法再进行改造自然的实践,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也只能到头脑和观念中构思了。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本质是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当生产资料被一部分人私有和垄断,而另一部分人不得不牺牲自己利益时,人类就不可能在最适合自己本性的条件下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换言之,当人们还没有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时,就无法实现人的真正平等,人类也无法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因而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三、平等与自由维度中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当前我们对生态危机的警惕与对未来绿色生活的向往如果仅停留在理论方法的构建上,最终只会以乌托邦式的结尾收场。恩格斯关于平等与自由的观点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价值。为了从根源上处理好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最广大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从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现有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以求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解的目标。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瓦解生态问题的现存根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揭示了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源。首先,恩格斯指出“平等”与“自由”都是历史的、发展着的观念,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人的平等和自由的实现程度,所以必须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铲除平等与自由维度中尚存生态问题的存在土壤。其次,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提出只有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真正取消资本逻辑对人类的统治,才能克服本应由全人类共享的公共生态环境仅为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独享的不公平现象。但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被创造出以前,私有制不可能被废除。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仅仅是造成自由与平等维度中生态问题的表现形式,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生态问题还必须回到生产力这一现实基础之上。

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一,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将大力发展生产力摆在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为解决生态问题和防范生态问题的出现提供坚持的物质根基。第二,坚持自然生产力是基本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也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生产力各要素中,自然生产力是所有生产力要素中的首要要素,它既是人类和人类文明诞生的起源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因而必须要让这一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让每个社会主义公民都深刻意识到,自然生产力是我们发展经济、营造美好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真正地、本能地尊重自然界各项规律,从尊重自然界的平等与自由回归到人类赖以生存生态的平等与自由。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科学生态观

人们之所以在资本逻辑构建的“虚假的需要”下处于不自由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资本侵蚀下的价值观念问题,所以从价值观层面进行有效干预和引导,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首先,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边界,祛除资本至上的阴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将“自由”和“平等”归属为社会层面,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概念,秉持的是人民和集体的价值取向而非无边界的极端个人取向。但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部分人为实现自己对财富自由的追求严重损害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为此,必须要在日常传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过程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及其边界,促进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让资本至上的错误理念无处可遁。其次,培育社会成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纾解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倾向。人类自诞生以来便有意识地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人的本质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确证,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在此意义上人的自由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而人的目的和需要又并不完全是积极有用的,甚至可能是妨碍他人自由与平等权力的,因此人的活动不一定都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协作和共同体生存,一旦这一价值观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和践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态责任心就会在共同体中被唤醒,进而在科学生态观指引下推动人们实现生态领域的自由与平等。

(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消解生态殖民主义的错误取向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恩格斯就同马克思一起设想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态图景,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反杜林论》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共同体”的概念,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孤立、片面地观察世界时,实际上表明了个人、社会和自然三者是具有普遍联系的生态共同体的观点。然而作为三者统一体的生态共同体并不是完全和谐统一的,其本身就像有机生命一样不断“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着矛盾,因此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要的就是如何科学揭示并合理解决这些矛盾。

首先,倡导世界各国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大力发展本国生产力、独立自主地提升自身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发展,互帮互助。其次,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在生态问题上的合作。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积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和地区共同呼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主张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抵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殖民行为,敦促其与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道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还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合作。既积极主动地学习发达国家在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也汲取他们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造成各种生态问题的教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也正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探析其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启示,回顾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我们进一步坚定生态文明的理想信念、践行生态惠民的初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