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慧,朱 浩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世界优秀文化,创造的红色精神和红色资源的总和[1]。红色是其鲜亮的底色,精神性、人民性、文化性和斗争性是其主要特征。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高度凝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价值理念的话语输出,而是依托于红色文化,找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更为实质性的话语内容。与此同时,将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通过形式创新来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有理论依据,也是实践必然。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明确红色文化融入路径,提高文化育人意识和能力,进而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培育精神饱满、品行健全的时代新人。
从系统的角度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被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紧密相联的系统。虽然二者概念不同,其含义和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许多方面可以相通、相融。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和渠道,二者的关联性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内容契合性
红色文化是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革命实践的结晶和最高价值体现,其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从这一角度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上密切相关、高度契合。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与形势政策为重点的政治观教育。爱国主义始终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构建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强化受教育者爱国主义情感认同和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内容。而红色文化中也包含着爱国家、爱集体主义的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大寨精神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和革命气概,彰显了无数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爱国主义不仅是红色文化内容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都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标准,彼此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其核心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在内容上高度契合。
2.目标共同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终极目标[2]。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人民利益同理共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也始终聚焦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们传播和灌输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来获得学生们的接受、认可和支持,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红色文化是党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它以人民的幸福为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追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3]。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是红色文化建设,都必须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意志、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必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培育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因此,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最终目标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一致的。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作为文化软实力资源的红色文化,饱含着党和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精神纽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多样化的育人内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有利于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红色文化中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等丰富内涵,可以唤醒青年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当代青年学生的担当意识,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助于加强主流思想引领,有益于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塑造人和教化人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红色文化中信仰信念、忠诚担当、英勇奋斗、开拓创新、奉献服务等红色基因,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本色;铁军精神、大别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革命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融入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传授先辈们的革命事迹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还能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自信。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重要灵魂是理想信念,它包含着开拓创新的思想引领、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廉洁自律的优秀基因。习总书记曾特别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是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是变了质。”[4]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具有思想引领功能,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还能够传播和维护社会主流情感和健康心理,排除思想干扰,始终把稳思想“主心骨”,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2.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能够为加强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鲜活的教育素材和多样的话语资源,从而充实话语内容,丰富话语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首先,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内容丰厚,包含“人、物、事、魂”,即英雄人物、革命遗址、革命事迹及革命精神等四个方面,体现了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红色品格,蕴含着丰厚的优秀话语内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夯实其文化根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丰富多样的育人资源,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获得多样化的内容。其次,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载体。与其他话语载体相比较,红色文化在载体方面具有多种优势。除了标语、文字、影像等传统载体,红色文化还有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战斗遗址和革命博物馆等特殊的载体形式。将学生带到革命博物馆与纪念馆,通过实景再现,现场讲授,它更能够提升教学感染力,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接受思想的洗礼,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教成分,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解和认同。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让红色文化进入心灵,用红色文化之魂滋养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青年学生的浩然正气,也可以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性发展,不断吸收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时代精华,保持与时偕行。
3.有利于实现以文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具有教育功能。以文化人是从古至今文化育人的思想结晶和深刻总结,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5]。提高文化育人意识和能力,有益于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拓展立德树人之道。
一方面,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能在更深的层次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给广大青年学生带来知识的普及、思想的启迪,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进一步达到育人目标。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育人可以夯实立德树人之本,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红色文化能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信仰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上。同时,红色文化具有铸魂育人的功能,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提供精神滋养。因此,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育人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陶冶大学生文化素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用红色文化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也可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途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时代创新与价值转换,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为国家培育出具有爱国情怀、高尚品德修养的新时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6]我们需努力探索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融入路径,要拓展新思路,运用有效的实践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红色文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1.夯实教师红色文化理论基础,推进话语发送主体能力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形成主导力,话语发送主体能力建设是首要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首当其冲地要强化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话语转换能力,提升教育者的红色文化素养。
第一, 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红色文化理论水平。学校可以邀请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知名学者、专家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教育,系统讲授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概念,使教师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还可以结合实践交流形式,切实帮助高校教师学会灵活运用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结合,推动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挥育人价值。
第二,学校应制定红色文化相关资助政策,提高思政课教师研究红色文化动力。学校可以资助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面的研究中心,鼓励支持相关理论研究、著作出版、教育实践,系统研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与实施对策,为其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促使思政课教师在学术上进行相关研究,努力探求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最佳方式,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第三,教师需增强提升红色文化素养的自觉,提高话语转换能力。教育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红色文化,在科研工作和班级教学中有规划地认识学习红色文化,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多种形式,从理论内容和知识体系方面奠定学理基础,提升理论水平。同时还需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话语和学术话语中,用新的语言和话语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不断积累话语转换的实践经验。
2.发挥红色文化精神共情作用,深化话语接受主体情感认同
共情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最早运用于心理学领域,主要指体验或感受他人内心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同理心、同感、投情。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并非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和说教,而是注重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在思想上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弘扬和赓续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物质形态资源,如红船故事、习仲勋征粮故事和革命时期遗迹遗址、烈士公墓等,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具有强大的育人价值。发挥红色文化共情作用,可以通过叙事共情和实地体验入手,教育者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话语表达形式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使大学生与历史共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自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加强红色文化自我教育,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与红色文化达到情感共情,强化家国责任感。
首先,教育有效选择红色故事素材,坚持启发性与差异性兼顾。教育者在向大学生讲述红色文化故事时,要合理选择红色文化故事素材,尽量避免引用同一类型的故事,防止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不论是红色英雄人物还是红色革命事迹都要具有启迪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教育者可以通过易班网发布调查问卷,对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专业、年级、家乡所在地等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不同专业领域内的红色革命英雄、红色革命故事;也可以根据地区划分,选择贴近学生成长环境的红色革命故事,使学生对红色革命故事产生亲切感、熟悉感,与革命历史产生共情,进而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性思考。教师引用红色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可以使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用红色文化原理解释生涩难懂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育者鼓励还可以学生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分享感悟心得等,转换话语主客体地位。通过面对面讲述红色故事,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故事所包含的革命精神,在提升自我认知的同时也唤醒他人的共情,增强思想教化效果。
其次,大学生要加强红色文化自我教育,唤醒和增强话语主体意识。不仅教育者要发挥话语发送主体的作用,作为话语接受主体的大学生,也要发挥主体作用。高校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吸取营养成分,自觉主动地提升自我,把自己塑造成具有良好素质和优秀品德的新时代青年。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要承担起话语主体责任,主动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历史,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红色文化历史文献、报刊、杂志等。另一方面,大学生要通过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用红色文化进行自觉内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育人效果。大学生在红色文化自我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意识,自觉学习、深刻体会、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有效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工作。
最后,大学生要深化自身对红色文化的实践感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大学生不但要在思想上、理论上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也要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统一,确保知行统一地弘扬红色文化,从而实现在理性认同的基础上达到行为认同。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旧址、参加红色历史情景剧比赛、制作红色经典地图等,与红色文化资源零距离接触,切实体悟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精神,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感悟互补渗透,增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解。例如,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通过革命实地考察,采访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聆听革命先辈亲口讲述当年看到、听到和经历过的事件,唤醒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精神共情作用,在亲身感悟中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礼,实现思想的升华,从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
3.借鉴红色文化优秀话语元素,丰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内容上的融入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红色文化记录了真切的、生动的革命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高校育人实践的宝贵资源,其所包含的优秀话语元素和话语文本,对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高校要积极盘活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整理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高校应深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做好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工作。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不同内容、类型和价值,组织人员进行分类处理,丰富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资料,将其编成书籍、搬上网络,建立高校红色文化资料库;结合本地区特色,将红色文化中的优秀话语内容与教材相结合,整理出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和通俗读物,为教育者借鉴红色文化优秀话语元素提供便利。
第二,教育者要吸收和借鉴红色文化的优秀话语元素,构建优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红色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向前,其优秀话语元素主要包括忠诚为民、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信仰信念、英勇奋斗等,展现了崇高而伟大的中国精神。单一的理论说教已经不适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应借鉴红色文化的优秀话语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产出契合学生现实需要的优质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深入人心。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的优秀话语元素与课本理论话语结合,把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话语,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动起来、充满人情味,进而增强学生对课本理论话语的理解。
第三,教育者要善于汲取红色文化的优秀话语文本,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创造的,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可以教化青年学生。吸收借鉴红色文化的优秀话语文本,可以从革命英雄名言、红色经典话语文本入手。例如,共产主义革命英雄方志敏在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7]革命英雄名言是高校大学生最直观的导向,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向上向善。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引用革命英雄名言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4.加强红色文化网络平台建设,营造高校健康网络话语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但仍有部分西方国家借助网络虚拟化、隐蔽化的特点,利用网络不断制造各种错误话语,如个人主义话语、历史虚无主义话语、享乐主义话语等,用更加隐蔽的意识形态侵蚀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此,高校要健全网络育人平台政策法治保障,将积极的、正面的红色文化延伸到网络中去,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确立红色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巩固意识形态阵地。
第一,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加强红色文化意识形态引领。高校领导干部应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建设,给与经费、技术支持,鼓励建设红色文化数据库和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如此不仅能增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还能抵御网络话语场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观点,巩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主旋律作用。
第二,健全网络育人平台政策法治保障,营造安全和谐的网络话语空间。在媒介整合的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发声,是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话语场域。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运用网络的话语主体是真实的、现实的,因此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推进网络话语空间法治化,让法治政策正确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同时也要注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监管,让红色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强化主流话语权,为教育者提供安全和谐的话语网络空间。
第三,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积极宣传正能量红色文化话语。建立良好的话语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在网络上,需要每一位大学生以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约束,自觉维护好话语环境,不滥用个人话语权,不传播错误思潮和观点,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行为。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培养大学生成为舆论领导者,在网络阵地发挥舆论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话语场域。高校要培养共青团和班级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发挥其意见领袖作用,在网络上积极宣传正能量的红色文化话语,帮助其他大学生正确认识红色文化,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