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翼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枫桥观枫幼儿园,江苏 苏州)
如何依据主题活动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如何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以及整个活动中得到提升,笔者结合“找秋天”主题活动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1)喜欢秋天的大自然,对秋天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愿意用多种感官初步感受秋天的主要季节特征,重点观察秋天的果实、树叶。
(2)熟悉秋天的事物,对秋天有更清晰的认知,能够通过相关儿歌或故事对其有更准确的表达。
(3)愿意参与艺术活动,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涂涂画画、撕撕贴贴,感受秋叶、秋花、秋果的美;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尝试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4)乐意与同伴一起玩耍,参与散步、远足、秋游等户外活动,能遵守活动规则。
(5)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能在提醒下注意安全。
在“找秋天”主题目标的引领下,如何来开展区域活动环境呢?
主题活动是教学内容的综合体现,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具有高度概括性。而区域活动是对主题活动的具体体现,通过科学分类和有机结合,让幼儿在单独区域和整体区域活动中掌握主题活动的内容,完成探究和实践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把二者联系了起来。活动区域作为幼儿自由游戏的主要场所,在区域创设中,我们要把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通过创设相应的活动区和区域环境、投放适应主题目标的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在每个活动区域都能有所成长和收获,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使幼儿不断建构与主题相关的新经验,推进课程的发展,获得整体的发展。在主题活动《找秋天》里,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开展《树叶宝宝找妈妈》《叶子先生》等内容,我们在生活区开展了擦拭、清洗落叶,在探索区提供树叶、羽毛等,供幼儿探索飘落物体的特征,还提供实物树叶以及与之匹配的树叶形状图卡,供幼儿开展“树叶连连看”(形状和实物的匹配)游戏,增强对树叶特征的认识。在开展集体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后,我们在探索区提供树叶,让幼儿园进行分类及排序。在开展集体活动《叶子先生》《叶子书签》后,我们在美工区提供各种颜料、纸张、瓶塞,供幼儿进行树叶、水果水粉涂色、拓印;提供树叶、纸板,尝试让幼儿粘贴树叶小路;提供树叶,制作树叶书签、树叶粘贴画等,在语言区提供各类有关秋天的幼儿读物,如《叶子先生》;提供亲子制作的树叶书等让幼儿看看、说说等。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区域活动与日常活动的有机融合,让幼儿回归生活与大自然,体验生活,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使幼儿在富有生活化的区域活动中获得经验与发展。如在探索区和美工区需要提供树叶排队、分类及开展树叶拓印及树叶书签时,我们就结合日常活动,带幼儿到小区、幼儿园捡一些落叶支持区域活动。
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各个区域“各自为功”的局面,通过主题活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从易到难,促进区域与区域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如,我们在美工区制作树叶贴画后,把每个幼儿的作品做成树叶书,放置语言区让幼儿讲讲树叶的故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学习内容,发掘学习材料,既让幼儿没有陌生感,又让幼儿感兴趣,通过对熟悉事物的系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实现学习目标和幼儿发展。在《找秋天》主题活动背景下,秋天捡落叶,和落叶做游戏是幼儿接触较多且感兴趣的活动,幼儿在与落叶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落叶的用处很多。如:铺小路、落叶彩绘、拓印、落叶粘贴画、落叶娃娃等,这样就一下子生成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落叶、树枝等材料,并提供制作步骤与方法,让幼儿自主了解制作过程步骤,然后自主制作落叶娃娃、落叶小路等,幼儿通过自主活动,提升创造能力。
发现学习内容,找准学习契机是开展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丰富学习内容,给幼儿积极的心理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灵感,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基础并使幼儿不断体验区域游戏过程的快乐。
材料添加,简而言之,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入新的材料,给区域活动带来新的内容,增加区域活动的深度和内涵。在《找秋天》主题活动背景下“探索区”中,教师投放了多种颜色的树叶供幼儿开展分类活动,幼儿只要按照树叶的颜色分类并数数即可。当幼儿渐渐掌握这一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加入新的材料——记录表,让幼儿记录不同颜色的树叶的数量,或者根据形状、大小的不同树叶加以记录并粘贴在记录表中,通过添加记录表这一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秋天,丰富找秋天的主题内容,添加新材料不是简单的堆叠或者替换,而是有助于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材料删减是教师对上一阶段学习材料的适当清除,目的是创设新的情境,以删减的材料为切入点,鼓励幼儿进一步思考方法。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活页自制图书《叶子先生》,幼儿只要根据自制图书的内容讲述故事即可。后来,我们从活页图书中随意抽取了1张故事内容,使故事内容有了缺失。幼儿讲述了几次都觉得少了一点,最终发现少了一张故事内容,然后利用树叶自己粘贴了树叶贴画将故事内容补充完整,后来幼儿发现原来故事内容可以随着自己制作的树叶贴画来改编,提升了幼儿的创编能力。我们通过删减材料改变了材料系统的要素构成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材料系统呈现出新的意义与价值。
材料重组,是教师结合材料的特点,对活动区域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材料形式和游戏,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的科学方法。我们在《找秋天》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建构区”中投放了积木、塑料插片、易拉罐小树等建构材料,幼儿正在用这些建构材料构建幼儿园的秋天,但较为单调。为此,我们从主题性活动区“美工区”中做好的树叶小路、用树枝做的秋天的树投放到了建构区中。第二天,幼儿再次来到建构区构建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两组材料,于是开始用建构材料再次构建幼儿园的秋天。通过单个活动区的材料重组或者不同区域间的材料调整,形成新的材料,丰富活动内容和空间。
重复是最好的老师,但重复绝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找准时机,实现升华。材料的回归同样如此,当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学习,对材料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时候,适时地将材料再次投放,幼儿会有新的收获,对材料有一个再认识再理解的过程,不仅加深记忆,还能够理解得更深刻。因此,同样的材料对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幼儿而言,价值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些材料在与当前其他材料的组合中也产生了新的价值,最终成为新的材料系统中的一个有机要素,呈现出了新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处于新的材料系统中的“这些材料”已不同于处于原来材料系统中的“那些材料”。这里的“重复”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一种回归。如我们一开始在美工区提供树叶,幼儿利用各种树叶进行组合,拼贴成小鱼、狮子等画面。经过一阶段后,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拼贴的技能,当我们再次投入树叶的时候,幼儿的经验已经产生了变化,当他们拿到树叶时,不再是单一进行组合画面了,其一他们会利用树叶和一些其他材料进行组合,譬如树枝、黏土等。其二他们会进行树叶装饰画,再加以进行添画及补充,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有情景的、生动的画面了。因此我们虽然重复在美工区投放了树叶,但当幼儿的知识经验发生变化时,这时候树叶的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主题活动活动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调整的四种技巧,即材料的有效添加、材料的适时删减、材料的多重组合与材料的再度回归,在实践中并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可以综合使用。
融合式区域活动的创设旨在给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幼儿教育活动应结合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的构建,主体活动的设定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要求,区域活动的设置也要力争最佳组合及分类,实现区域活动效果的最大化。区域活动应该与日常活动、集体活动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搭配,让幼儿在每个活动、每个情境中都能有收获、有进步,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