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民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四中学,甘肃 定西)
21 世纪,随着教育逐渐被重视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启了课程改革的篇章,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未来要具备怎样的地理素养,才能把控好未来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向。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传统的应试能力,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实践能力。然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观察周边的自然地理现象、参观科学馆、模拟地理实验以及调查探索地理现状,从而获取最基本也最真实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因此,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对高中地理教学是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1]。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其实就是学生周边的自然地理现状,学生对熟悉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以它为载体来展开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互动以及进行探究性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最终能够以地理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同时,收集、选编以及整合乡土地理资源的过程,也是教师进修和学习的过程,十分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素养。所以,在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乡土地理资源的整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在于高中地理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不同需求,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探究和实践,并且应该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整理、评价。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和社会地理实践能力,这一需求也深刻地反映在高中地理教材编写的栏目中。虽然高中地理教材都是国家标准教材,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切身去实践和体会,所以对教材上的内容都过于陌生,从而降低了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热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也很难再营造教学的气氛,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深层次地挖掘周边的乡土地理资源,并且将其引进高中地理教学。由于教学资源都是学生切身感受过的内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主动、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展开地理知识学习,从而具备处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资源的综合能力。在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探究合作方式也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搭建了科学、合理的平台,并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在搜集和应用乡土地理资源的过程中,学生也对周边的人口、自然资源、环境现状和区域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2]。
由于乡土地理资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高中地理课外实践中,学生有话可说。只有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和体会后,才会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意见。与此同时,只有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时,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乡土地理资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倾听、沟通和合作的技能,从而培养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也会借助乡土地理资源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家乡,深切认识到家乡的美好。开展课外地理拓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近距离观察地理现象,学习地理原理,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借助人文资源这一窗口,比如扶贫政策、新农村改革以及革命基地建设等,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自豪感[3]。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堂处于低迷的状态,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还不够重视,并且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能感知到乡土资源会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却在应用过程中仅仅以举例子的形式来概括,而不是将资源案例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另外,教师对地理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还较为浅薄,局限在学校的教材当中,对于非教材资源的选取和搬用都不够重视。例如,《国家地理》杂志中,一系列著名地理素材资源没有被一线教师很好地运用,进一步造成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浪费。我国疆土辽阔,自然地理资源丰富,再加上乡土地理资源具备地方性、时代性以及多样性,国家无法统一编制乡土教材。因此,地方学校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整合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再引入实践教学中。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久,但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材资源的选取上都存在局限和约束,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十分浅薄。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校外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陈旧、僵化的教学观念,使其明确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走出教学思维的局限,积极开发当地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课程,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运用乡土地理资源来提高地理素养的意识,从而在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效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情感[4]。
学习的目的是提升自身素养,并且反馈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但是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的仅仅是一部分,而且偏向理论知识和原理方面,大部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会而获得。社会和自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且丰富的地理资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取合适的地理资源就显得十分关键。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甄选的乡土资源要和地理教材的某一章节有所联系,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其次,筛选的乡土资源要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的重要性。再次,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乡土地理资源,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选取乡土地理资源时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学生对国家的发展以及家乡情况的了解出现偏差,并且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以上几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农业生态蔬菜基地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日常食物的种植原理和所需的地理条件。或者有特别的天文现象时,安排学生去天文馆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天文动态,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去看世界的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课程中要开展观察、观测、分析、调查以及专题研究的地理实践活动。所以,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直观地去感受周边自然地理的变化以及形成原理。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并且可以更好地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合作互利、爱护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和精神。当然,考虑到课外活动开展的危险性,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严加把控,提前有效预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终有效规避危险。
不管是一线城市教师还是偏远地区的教师,要想高效且准确地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就必须学会运用合作互利的方式,积极向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乡土地理资源的整合需要各方的努力。教师是乡土地理资源的编写者和利用者,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以及相关的所见所闻都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价值,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则是教师整合和编写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保障。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是提高乡土地理资源教学质量的强心剂[5]。
总而言之,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现代地理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