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实践探赜

2022-11-25 06:06张敏
江苏高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易班高校学生工作者

张敏

(南京邮电大学 学生工作处,南京 210023)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以易班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既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也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无论是世情、国情还是社情都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借鉴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将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实践探索推向深入。

一、传播学视域下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机遇

(一)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高校学生工作开拓了平台

新媒体平台相对于以往任何一种信息传播技术,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及时性方面均有跨越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挖掘大量的、丰富的信息以此来协助学生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信息[1]。得益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使党的最新理论、思想、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得到快速传播,对其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学生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表现、课外活动、意识形态、语言行为、心理健康等状态,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二)传播媒介的便利性为高校学生工作扩展了视野

新媒体平台凭借其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大学生与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且便捷的信息资源。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通过阅读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动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此外,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更便于学生快速获取与筛选资讯。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等交流方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2]。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借助新媒体能够轻松地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及时了解学科动态、多元文化等,从而满足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汲取知识、修身养性等的需求。因此,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开拓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视野,增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活力,进而提升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

(三)传播媒介的互动性增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自主性

大学生作为“数字化生存”的最先体验者,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已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3]。在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符合其喜好的表现空间,如:学生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对某一资讯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亦可对上述学生的观点进行二次转发、评论及点赞。这在改变学生单一接收信息的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将有效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学生工作者可以借此针对大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给予更加准确的研判、指导与回应,以此来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传播学视域下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为欠缺

高校学生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多重职责,应以良好的媒介素养促进育人工作[4]。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相匹配。当下仍有不少学生工作者仍未从权威教育工作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协助者的角色,缺乏对学生工作的实际效果研究和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工作者,应主动摆脱灌输式教育,借助新媒体教育资源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扎实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指导性、针对性,而不是被动地承担或是仍未意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这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追求的学生工作者会在工作过程中丧失感染力与影响力,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

(二)新媒体多元性与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单一性的矛盾

每位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心理特征,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十分重视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然而在当前大环境下,新媒体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工作还拓宽了家国情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学生工作的时代感与针对性不断提高。但许多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时,仅局限于上传下达,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重优势[5],因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使大学生对学生工作表现出冷漠、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

(三)新媒体网络信息泛滥、质量缺乏保障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拥有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虽然新媒体网络平台具有信息来源广、范围宽、发展快等优势,但由于面向大学生的传播主体较多,而对各种传播信息进行编码的主体匮乏且编码过程复杂多变,缺少有效的守门人系统,容易造成信息的泛滥、私自篡改、泄漏等问题[6]。实际上新媒体在带来多元化信息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外,作为新媒体追随者的高校大学生因其社会阅历浅薄、容易情绪化、思维活跃等特点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工作成效缺少及时反馈

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学生工作得以逐步丰富拓展,但在对高校学生工作成效的检验方面缺少反馈交流。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来说,及时的反馈交流意味着信息的准确传送。信息的传播势必求通,传而不通,做再多的学生工作也是无用功。然而目前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反馈的滞后性与媒体渠道的不当性极大地影响着工作的有效性。在缺乏反馈机制的背景下,学生工作者机械地传递自己的思想与观念,而对大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以及能否理解其信息漠然置之,这会造成学生工作意义的丧失。

三、传播学视域下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7]。虽然目前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遇到诸多挑战,但基于传播学视域可寻找应对之策。

(一)坚持“引导有方”,依托易班多维度做好学生工作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高校学生工作,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学生主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着力点,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价值诉求[8],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充分认清传播学视域下易班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第一,易班在贯彻思想政治引领,开发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易班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较好地契合了当前网络思政教育需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借助新型媒介的特点,同时,大学生可借助易班优课进行相关精品课程的在线学习,平台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二,易班在拓宽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心理危机综合反应机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易班以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帮助学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工作站——“i心灵”,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易班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系列文章,提供线上咨询服务。第三,易班在加强学风建设,及时反馈教育教学成果信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借鉴慕课系统机制,易班为师生沟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平台——“i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强化学风督查制度、完善晚自习制度、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完善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生学习诉求渠道。第四,易班在推进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增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其他网络平台,易班更能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信息,学生信息仅由学校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易班使用的主体人员,易班的数据信息系统是他们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学生的信息不会遭到泄露,被企业商家非法利用等。第五,易班在进行舆论舆情监督,营造校园清朗网络空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利用易班平台,组建各学院、各年级、各班级信息员队伍,畅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渠道。辅导员密切关注网络热点与网络舆情,充分用好易班平台网评监督机制,如若发现学生有语言、行为等过激情况,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引导。第六,易班在助力第二课堂建设,扩大网络虚拟团学组织影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和释放学生组织(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邀请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入驻易班系统,结合易班平台优势,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活动,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宣传效果。依托易班第二课堂系统,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语言行为教导、就业创业指导、知识技能辅导、心理健康疏导等内容,帮助大学生茁壮成长。

(二)坚持“传播有道”,围绕传播各要素聚焦提升学生工作实效

传播学是通信理论的一脉分支。传播是指人与人(包括群体)之间以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进行信息传递、情况交流的过程。高校作为肩负传播文化、培育新人的重要场所,其本身便是传播的主体。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学术知识、人文思想也如潮水般向高校涌来,因此,高校亦是传播的受体。首先,基于传播学视域分析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传播者角色。应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若利用得当,网络便可成为团结学生群体,凝聚思想共识的利剑,反之,则可能成为从内部瓦解我党执政之基的杀器。因此,基于易班开展“互联网+学生工作”,首先是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其次,基于传播学视域分析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传播内容。就高校学生工作而言,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使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类型的先进个人以及党团、班级中的先进集体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同时,应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将“找差距”贯穿其中,在班级、专业、年级、学院、学校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次,基于传播学视域分析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传播受众。传播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对象和传播效果的最终实现者[9]。高校内传播受众虽被限定为参与运用易班的大学生,但具体到每一位传播受众,因其地域、性别、年级、专业等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坚持育人导向,注重价值引领,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在基于易班开展学生工作时应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对学生精准施策。

(三)坚持“沾粘有力”,打造具有强用户粘性的学生工作专属平台

粘性,也作黏性,作为一个物理范畴,与流动性成负相关变化,即粘性越大、流动性越小,粘性越小、流动性越大。“粘性”能够用来描述网络使用的一些特征,通过描述网络粘性可以有效体现用户流动性[10]。坚持“沾粘有力”,打造具有强用户粘性的学生工作专属平台,依托易班唱响理想信念教育主旋律,积极弘扬正能量,涵养高校学生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第一,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增强用户粘性。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说教”“灌输”为主,依托易班的“互联网+学生工作”更多是采用即时通讯的方式,这种无障碍沟通不仅破除了传统班级教育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人人发言”“一对一沟通、一对多沟通”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第二,紧盯学生习惯与需求,增强用户粘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自诞生以来其传播技术和交流手段都有根本性的变革。易班拥有类似微信朋友圈、QQ 空间一样“发表动态”、云储存个人相册等功能,既符合高校学生在上网、交友、分享资讯的习惯,也满足了高校学生沉浸个人世界的需求。第三,弘扬网络正能量,增强用户粘性。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就拥有了世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以极强的政治定力,依托易班开展“互联网+学生工作”,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态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脚踏实地和远大抱负,进而有效抵挡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进行渗透、腐蚀高校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企图,为高校管理到位、治理有方、风清气正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坚持“方式有效”,聚焦四大传播方式探索学生工作有效路径

传播方式是人类传递信息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四种。内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学生工作部分虽然并不能直接塑造大学生的思想,但可以通过对正向外部信息的宣传,进而对大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人际传播,简单来说即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既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如新媒体平台。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创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新媒体平台,广泛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开辟更多的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渠道,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网上的学习和讨论,形成网上网下的工作合力。所谓组织传播,是指某个组织凭借组织和系统的力量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一方面可以协调学校各行政机构、二级学院,多措并举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与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广大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为重要抓手,发挥团学组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促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大众传播,简而言之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目前很多高校都已注意到新媒体的优势,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微博、微信、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工作,但也不乏陷入形式主义者,这就要求高校打破固有新媒体形式的限制,在广大学生的参与下,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将其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前沿阵地,逐渐形成“立体化、全覆盖、零距离、可持续、受欢迎”的学生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易班高校学生工作者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易班实名制下陕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生态构建
关爱工作者之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高等学校易班平台推广建设探析
辅导员应用“易班”开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