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5 05:49苟改萍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物理素养情境

苟改萍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甘肃 庆阳)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基本保障,更是进一步强化高中物理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师应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注重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的融会贯通,设计出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案,保障物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基于核心素养解决物理问题,切不可为了呈现素养培养而生搬硬套,在课堂中加入不必要的环节,这样不仅导致师生负担增加,而且使课堂显得累赘。本文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希望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完善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培养作为课程目标,引领着新课程的实施,2017 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素养目标的提出并不是说要摒弃原有的三维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原有的三维目标之上,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基于教材内容及学情剖析,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将二者进行融合,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摩擦力”教学为例,最终制订出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基于相互作用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以及知道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2)科学思维:以培养分析思维能力为主,首先会用控制变量法验证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其次能通过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最后通过感知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过程,逐步形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最大静摩擦力的观念。

(3)科学探究: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大小的关系,最终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作图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探究结果,得到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索热情,在认知方面,鼓励学生能够列举实例说明摩擦力对生活的双面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在行为方面,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物理服务于生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牢记,学生是素养培养主体,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并利用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以辅助,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的[1]。

二、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处理物理问题,基本上是先建立模型,再根据模型选取概念和规律,最后再将其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整个过程会让部分学生觉得物理只和数学科目联系较多,而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这种错误的认知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使得他们对物理的认知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着手,将物理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认知,以此促进其素养全面发展。

以“行星的运动”为例,学生在初中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有规律地运转,但让学生具体解释行星所遵从的运动规律,学生又回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引入新课,在微视频中讲解人类对天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并渗透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内容,逐步引导学生,高中阶段将天体运行轨道处理成圆轨道,与此同时,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播放“火星冲日”视频,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并设计问题,让其预测,此现象下次发生是在什么时间,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推导计算过程在黑板上为全班学生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在情境探索过程中逐步掌握开普勒第三定律,在学科知识的互相影响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此来实现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知识概括能力[2]。最后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三、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进而改变物理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让物理变得生动真实,学生更易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新规律、新概念以后,尽量再以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为例,鼓励学生将具体情境转化成物理模型,重新理解规律、概念,最终得到与事实相符的结论。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让学生带着教师制订的针对性任务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知识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果[3]。

以“平抛运动”为例,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采取化曲为直的办法,将其分解成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再根据运动性质,具体研究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规律。掌握基本规律之后,教师再设计一些延伸性的探究内容,如飞机投弹、飞行员跳伞、排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击打排球时初速度的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将以上研究对象的运动轨迹处理成平抛运动,再进行解答。学生将生活中的原始问题处理成物理模型的过程中,要经历模型建构这一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锻炼,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及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有重大意义。

四、适当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实践活动,可以使物理课堂更加完美。经常听到学生反映“明明课堂听懂了,遇到具体问题又不知道从何着手”,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讲授过多,训练过少,只注重教给学生技巧,不考虑传授学生思想,缺少鼓励学生将原始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这一过程,把技巧、结论等直接教给学生,缺乏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高端思维不足,创新思维欠缺。

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知识以后,应该及时为学生创设相似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再次通过科学推理验证结论,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物理学习的灵活性与趣味性特点。如在“向心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向心力概念以后,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自制简易教具,当堂演示杂技演员的“水流星”节目,先引导学生将绳子拴着的装满水的杯子在空中的运动提炼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在最高处时水没有洒出来。教师可多备几组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杂技演员的用力技巧。最后再以生活中的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火车转弯处等例子做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向心力在不同情况下由不同的力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及时投入物理问题情境的相互作用中,加强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设计具有导向性的物理作业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方面,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思维能力变化,督促教师及时查缺补漏,对下节课的教学及时做出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但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根据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标准,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立意准确。作业设计立意要以素养为导向,知识为载体,并选取真实有价值的物理情境,保证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并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进一步促进素养水平整体提高。

(2)题型适当丰富。物理习题中选择题有利于巩固基本概念,实验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计算题能够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考虑到每种题型的素养价值,注意题型搭配。

(3)分层布置。每个学生基本情况不一样,如果统一布置作业,难免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抄作业等现象发生,教师应该合理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目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作业,通过挑战自我,使思维进一步拔高,潜力进一步被开发出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课堂,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根据学情,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物理素养情境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