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张红,陶婷玉,赵雪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是由于脂类物质经呼吸道吸入后在肺内异常沉积,巨噬细胞吞噬所发生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易与肺炎、肺癌、肺部真菌感染等疾病混淆,停止脂质吸入、抗感染、化痰、激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1]。肺结核严重危害公众健康[2]。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合并肺结核极少见,二者临床表现相似,表现为咳嗽咳痰、乏力、胸闷、发热等,临床易误诊。2020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1例反复发热的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心身状况改善。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患者,男,38岁,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2月余”。2020年8月20日拟“吸入性肺炎(外源性脂质性肺炎首先考虑)”收住入院。患者因慢性鼻炎使用薄荷脑滴鼻液半年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8℃,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心慌等症状。既往鼻炎病史2~3年,不规则使用薄荷脑滴鼻液,未遵照医嘱3次/d、1滴/次正确滴入,最近3~4个月坚持每天滴3次,每次4~6滴,分开2侧鼻腔滴入,滴鼻液无气味,滴入时有吸入动作,吸入时有呛咳。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感染。5月30日患者当地医院第1次住院,医嘱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10 d左右,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较前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纳差、乏力等不适。当地医院复查CT提示双肺感染,行肺部活检,检查未见异型细胞。6月24日,患者当地医院第2次住院,医嘱予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抗感染、甲泼尼龙抗炎等治疗4 d,体温无下降趋势。6月28日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3次住院。外院肺活检玻片经过病理科会诊后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可见大量脂质,考虑脂质肉芽肿。结合检查结果及病史特点,诊断为吸入性外源性脂质性肺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氨溴索化痰、甲泼尼龙抗炎、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乙酰半胱氨酸止咳化痰等治疗后,复查CT提示病灶较前好转,症状减轻,7月9日出院。医嘱予出院后口服甲泼尼龙12 mg每天2次、头孢地尼100 mg每天3次治疗,甲泼尼龙每隔15 d减少4 mg,逐渐减量至12 mg每天1次。8月6日,患者脓痰增加,咳黄脓痰带淡红色血丝,以晨起较多,自觉胸闷、心慌、纳差、乏力,伴有夜间盗汗。8月19日复查胸部CT:两肺感染性病变伴部分实变,右肺下叶病灶实变范围较前增大。8月20日患者第4次住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110次/min,呼吸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患者精神欠佳,食欲下降,睡眠不佳,大小便正常,体质量2个月下降10 kg;主诉胸闷、心慌、纳差、乏力、偶有咳嗽、咳痰、咳黄脓痰带淡红色血丝。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53×109/L,中性粒细胞84.8%,超敏C反应蛋白79.70 mg/L,血培养7 d无细菌生长。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予山莨菪碱注射液、塞来昔布解痉止痛;体温升高,最高达39.2℃,予地塞米松、吲哚美辛栓药物降温。同时请血液科、放射科、病理科医生进行多学科会诊。行骨髓穿刺,结果正常;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右下内基底段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血)结果阳性;结核菌涂片抗酸杆菌(+)。8月26日,患者病情稳定,转至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常有发热症状,加强体温监测及护理。每日6次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情况,体温>38℃时,患者感觉胸闷、心悸、乏力、头晕;体温>39℃时,遵医嘱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吲哚美辛栓50 mg直肠给药、静脉输液500 mL;体温降至正常时,伴随症状减轻,退热后大量出汗,给予患者温水擦洗,更换病员服。该例患者高热39.2℃时,予药物降温30 min后复测体温38.5℃,60 min后复测体温37.6℃。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观察痰液量、颜色、性状,患者晨起咳痰最多,以白天咳嗽、咳痰为主,每日痰液量300~400 mL,咳黄脓痰带淡红色血丝。保持口腔清洁,晨起及三餐后嘱患者用碱性漱口水漱口,咳痰后勤漱口。营养支持:患者进食减少一半,2个月体质量下降10 kg,将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及原因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制定患者营养计划;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一日5餐,进食宜慢;指导患者及家属食物选择的原则。家属每日为患者提供牛奶、鸡蛋等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患者食欲改善。每周监测体质量变化,患者入院时体质量74 kg,6 d后转院时复测体质量无变化。
通过无痛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窥视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细胞标本,明确病理结果,及早明确诊断。气管镜检查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喉气管痉挛、咽喉部不适、术后发热、咯血等[3]。本例患者无痛气管镜检查顺利,结束后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严密观察有无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发绀等低氧症状。患者无痛气管镜检查后SpO2从97%~98%下降至94%~95%,稍感气促,予调高氧流量4 L/min双鼻导管吸氧,24 h后SpO2恢复至原来水平。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为肺结核诊断提供依据。
慢性鼻炎为常见病,不正确使用油性滴鼻剂,可能导致误吸引发外源性脂质性肺炎,需引起重视,预防为主,尽早确诊,吸入早期肺泡灌洗治疗效果好[4]。做好药物使用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加樟脑,溶剂液状石蜡属于矿物油,使用方法为头向后仰,将滴鼻液滴入鼻内,每侧鼻孔1~2滴,维持2~3 min,以防止滴鼻后药物从前鼻孔流出。指导患者避免平卧位、睡前、擅自超剂量或长期使用,避免用力吸入,药物吸入或流入口咽部时立即咳出或者吐出并用温开水漱口[5]。使用滴鼻液后自我关注鼻炎症状是否改善,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提供滴鼻液超剂量使用情况。
该例患者结核菌涂片阳性,具有传染性。护士做好飞沫隔离标识,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隔离防护知识宣教。患者及陪护人员佩戴外科口罩,患者与陪护人员之间相隔距离在1 m以上,单独使用碗筷。嘱患者咳嗽时注意戴好口罩,痰液咳到一次性加盖杯中,丢于黄色垃圾袋。本例患者病情好转及时转至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
慢性鼻炎为常见病,医护人员需普及油剂滴鼻液的正确应用知识,告知患者使用不当易引发外源性脂质性吸入性肺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提供依据。通过对该例患者做好发热、营养支持护理,支气管镜检查后护理及肺结核隔离护理,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