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文科 新民俗学

2022-11-25 01:20张勃
关键词:民俗学文科学科

张勃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2020 年11 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正式从概念提出迈向行动实施阶段。讨论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的学科建设,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新文科建设。我认为这是新形势对高校的新要求。

一方面,中国已处于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另一方面,我们身处的世界和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新文科建设宣言》也明确指出:“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需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19)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可以说,新时代需要高等教育肩负新的使命。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使命或职能定位是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199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3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为高校的新使命。这种变化无疑是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的一种回应。

新时代,不仅需要高等教育机构肩负新的使命,同时也需要其提升不负使命的能力和水平。新文科建设就是提升能力和水平的先进理念和有效路径。新文科强调文科间打破学科的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的深度融通、文科和理工农医的交叉融合,甚至包括学科和非学科之间的联动,并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来赋能文科教育,从而拓展学科发展的视野和空间,增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文科理念代表着一种面向现实世界、聚焦解决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它是一种超学科的理念,不仅仅是多学科、跨学科,而且包含着学科内外的合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的学者和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共同工作,解决现实世界当中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哪个学科能够发现国家社会发展当中的真问题,能够组织不同学科的学者联合各行业从业者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提供方案和智慧,哪个学科就有力量,就能得到尊重,就能获得发展。

现代民俗学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与社会学、历史学、民间文艺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语言学、哲学等学科均有关系,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有天然的优势。而作为一门“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和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的学问,现代民俗学自1918年建立以来,经过100余年的奋斗,已经拥有明确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并在民间传承文化研究的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把民俗学多年来发展形成的研究优势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发现、提出并在引领解决新时代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或新问题上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以笔者的浅见,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第一,回应当代关系之变。现在全球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新冠疫情的发生使世界格局的变数进一步加大。当前,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城与乡的关系,人和自身的关系,等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敏锐地发现、深刻地理解当代的关系之变,并且回应这些变化带来的新需求。而这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民俗学能够在其中做出独特贡献。民俗是广大民众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生活文化,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身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惯习,包含着民众的智慧和处理关系的一般准则。比如,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天人合一、顺天应时、感恩思报、刚健有为;处理人与他者关系方面的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亲仁善邻、入乡随俗;处理人与自我关系方面的珍爱生命、修身养性,等等,这些原则在面对当下的关系之变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比如,面对历史上发生的瘟疫,也即当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候,民众一方面会采取科学方法(当时的)积极应对大自然的挑战,另一方面,又特别注重加强群体内部的情感联系,增强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力量。这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好的体现。我国不少传统节日最初都是凶日、恶日,处于瘟疫多发的季节,因此,传统节日中有很多习俗都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比如,过年喝的屠苏酒,是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多味中药入酒浸制而成,具有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的功效。传统节日十分注重家庭团圆和社会关系的联络,是抱团取暖的民间智慧和典型表现。民俗学加强对历史时期民间智慧的研究,尤其关注当下的民间智慧,能够为回应当代关系之变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的重大国策,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民俗学研究的核心正是中华传统文化,辨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新的时代条件出发,通过创造性的诠释、整合、改造等活动,赋予在传统农业社会生发的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内涵和意义,实现其承载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新发展,从而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三,回应时代新人的塑造问题。新时代的重要历史任务需要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德才兼备的新人来完成。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content_5445556.htm。造就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正规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2020年已有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中学77455所,普通小学157979所,此外还有幼儿园291715所。(24)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1_464804.html。这些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重责。除了学校教育,我国还有通过日常民俗生活育人的文化传统,民俗将道德伦理和待人接物的规矩礼仪渗透进衣食住行的日常之中,使其在生活日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民俗学能够在民俗礼俗、民间文学作品中发掘中华传统美德资源,并使其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塑造时代新人。

总之,在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者可以放下学科生存焦虑,立足民俗学的学术优势,坚守民俗学认同,多提出一些国家社会需要解决的真问题,多凝聚、多组织其他学科学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乃至政府工作人员协同解决这些问题,在其中做出民俗学的贡献,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建设。相信民俗学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猜你喜欢
民俗学文科学科
民俗学的悲剧
——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超学科”来啦
孙文科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