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思路探索

2022-11-25 00:02雷炳洲卢尚秀
新课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乡土绿色德育

雷炳洲 卢尚秀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漫水滩学区,甘肃 白银)

随着我国“绿色德育”理念的正式提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当前已经开始关注这种全新的德育思想,并且也相继开展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实践。“绿”堪称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核心理念。“绿”也代表着旺盛的生命,象征着无穷的活力。新课改深入延展视域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序推动新时期“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升广大师生生态文明素养。笔者所在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漫水滩学区在近年来始终践行全新的“绿色德育”教育理念,进而为农村小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德育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创新化发展。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成为“绿色教育”的两大主要支点,让两者进行完美融合,让边远农村小学的整体教育追求、教学水平和教育策略在“绿色德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得到一个质的提升。鉴于此,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创新策略展开一定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一、解析“绿色德育”的核心概念

从主体概念上来讲,“绿色德育”是一种深层次的生态德育,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象征着自然、人文、民主、自由、人际和谐等思想,能够做到以生命为本,为学生打造健康的精神家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结合笔者多年来针对“绿色德育”教育教研工作经验的深入分析,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与方向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自身“绿色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现状进行调研,充分掌握当地教育工作者以及全校学生对新时代“绿色德育”的具体认知度与理解度,并且能够针对当地农村小学绿色德育工作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刻总结。其次,结合各地农村小学日常德育开展情况,科学化构建一个“绿色德育”实践的主体框架,并且针对各项教育策略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其中涵盖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班主任“绿色德育”开展策略、各学科渗透“绿色德育”的具体路径以及“绿色德育”评价体系的正确创设等。最后,在各地农村小学积极开展“绿色德育”的教育实践工作,并且在系统化的评估与教育监督体系下对各学校“绿色德育”教育教学实际效果进行全面检验,针对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创新化的改进、完善与提升。

三、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创新策略

(一)“以人为本”营造绿色和谐校园氛围

无论在哪一时期、哪一教育发展历史阶段,“以人为本”无疑都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新时期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构建的创新化实践过程中,农村小学应当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宗旨,创设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而让农村小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和谐发展。具体来讲,农村小学开展“绿色德育”,可以充分运用农村自身独具特色的乡土环境与优质乡土资源,开展多样化、多元化、趣味化的德育教学互动,全面推动“绿色德育”的本土化实施,构建出一种极富乡土芬芳的绿色精神文化与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

(二)秉承绿色教育思想,打造优质生态课堂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想要得到完善化、细致化的构建,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秉承绿色教育思想,让“绿色德育”能够在各个学科中完美融合与渗透,进而展现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民主、和谐、高效”的绿色教育思想和绿色课堂理念,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绿色德育”相关的教学方式与渗透策略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在德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将微笑带入课堂,将爱心带入课堂,将鼓励带入课堂,进而确保“绿色德育”为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最佳的课堂氛围与环境,让学生拥有崇高的品质、开放的思想、完善的个性以及积极的态度。笔者建议,在“绿色德育”生态课堂的打造与构建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必须要始终确保农村小学生拥有以下四项重要的权利:一是展示与表达自我思想和观点的权利;二是随时进行争辩与质疑的权利;三是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权利;四是偶然性“犯错”以及“越轨”的权利。充分尊重每一名农村小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绿色德育”生态课堂的“小主人”。

(三)重视多样化“绿色德育”课程选择

当前阶段,在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创新化构建之路上,各农村小学应当结合自身德育发展现状,不断提升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对“绿色德育”的重视力度,进而多样化开展“绿色德育”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具体来讲,首先,“绿色德育”离不开“爱心教师”的出色培养。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教师无疑能够让每一名学生获得快乐的成长。因此,笔者建议,各农村小学应当以全面践行“绿色德育”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在每年进行“爱心教师”评选工作。各农村小学可以通过学生评选、教师评选以及学校评选三方联合评选出优秀的“爱心教师”,进而让优秀的“爱心教师”带动其他教育工作者,在“绿色德育”开展过程中共同努力、挥洒汗水,提升农村小学生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各农村小学也可以开展各类优质活动,如师德师风演讲、爱心助学帮扶活动以及寻找身边的感人故事等征文活动。其次,“绿色德育”模式在新时期农村小学的构建过程中离不开“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众所周知,绿色教育不仅是一种创新化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时期全面发展的科学化教育思想。这一教育理念极为重视学生自身独有个性的展示,并且让不同能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优质的德育熏陶。因此,各农村小学应当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德育与文体教育大舞台。例如,开展书法、写作、舞蹈、合唱、美术、足篮排球等多项自选课程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绿色德育”模式下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提升自身综合实践水平。

(四)重视“四性兼备”的乡土化绿色教育

新时期农村小学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因此,在“绿色德育”模式创新化构建过程中,各农村小学应当重视“四性兼备”的乡土化“绿色德育”的全面开展。“四性兼备”在新时期教育体系中通常是指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我国农村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并且几乎每一个地方与每一块土地,只要细心挖掘与深入观察,都必然能够发现诸多优质的本土化教育资源。当前阶段,绿色乡土资源涵盖了各地的历史文化、环境教育、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体验、社区参与以及健康安全等不同领域。举例说明,在“绿色德育”视域下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所在省份的具体区域所拥有的历史名胜古迹、红色纪念馆、民间故事、当地特产等本土化资源进行整合。比如,运用本土资源教材或者多媒体视频展示等方式增强“绿色德育”乡土化教育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再比如,想要提升“四性兼备”中的实践性与教育性,在乡土化“绿色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理论结合实践,组织小学生积极进行各类生活体验与劳动体验。我国各地的农村都拥有广阔的大面积农田以及各种蓬勃发展的种养业。因此,在“绿色德育”模式的创新化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依靠上述优质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劳动经验。比如,让学生积极学习和参加各种劳动,进而充分感受和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进而养成节约粮食的美德与好习惯,更加尊重劳动人民。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大棚以及种植地中种植各种水果与蔬菜,在农场喂养各种动物,或者是在果蔬市场进行现场销售等。让农村小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亲身实践与亲身经历来丰富自己的个人阅历,积累更多的农业知识与劳动经验,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借助“绿色德育”理念加强学校管理

除了上述几大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之外,新时期“绿色德育”模式创新化构建与实施过程中,各农村学校还应当借助“绿色德育”教育理念增强学校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与成效。笔者建议,新课改视域下,各农村小学应主动积极打造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绿色德育”教育大平台,进而能够在校内以及校外都积极搭建适合农村小学生开展各类“绿色德育”活动的优质基地,促进“绿色德育”的全面化、深入化开展。此外,在“绿色德育”实施过程中,各农村小学也应当放低姿态,站在学生以及家长角度,做好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各农村小学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以及“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这两大角度对学生家长展开“不记名”的问卷统计调查,进而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家长的不同要求与实际需求。结合相应的调查结果对“绿色德育”模式与体系的构建进行有的放矢的完善、调整与升级,真正意义上做到“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大环境下,农村小学“绿色德育”模式的创新化构建之路“任重而道远”。各地农村小学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始终秉承绿色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农村小学生创设优质的德育环境与氛围,进而打造出和谐绿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农村小学生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让“绿色德育”视域下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乡土绿色德育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绿色低碳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