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晓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事业单位大力推进预算管理的背景下,由于预算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及数据较多,为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提高管理效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相较于传统预算管理理念,其基于系统科学的原理和相关方法,以预算项目为中心,将预算制度融入项目业务流程中,整合资源与业务,实现预算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会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有效应用,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发展。
1.规范预算业务流程,提高综合预算管理水平
推进事业单位全渠道收支管理,将各级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业务经费收支、经营收支以及其他形式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有效解决部分事业单位资金不足,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资金预算和大局意识;加大了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了横向和纵向业务的关联性,增加中央预算监管,可以实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提高上下级预算的衔接;实时跟进预算管理进度,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
2.将预算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相衔接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多个独立系统嵌入整体系统模块中,有效解决各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传递不及时的问题,确保数据信息的统一性,提高了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预算一体化可以实现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以及预算执行等过程相衔接。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以预算项目为基础,根据项目特点,制定预算指标,并将预算收入与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预算的,要有相关依据,以提高项目预算管理质量。事业单位领导在审核预算时,要保证预算编制数据和预算执行数据来源一致,确保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目标,细化形成预算执行计划,经部门领导和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支付,各项用款项目都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便于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
4.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首先,建设预算一体化,可以提高内部信息共享效率。例如,在预算调整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填报预算调整申请单,经过层层审批后,由相关技术人员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调整,不仅流程繁杂,造成大量人力、时间的浪费,而且整个调整过程都无法追根溯源。其次,预算一体化系统还能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有效联通,可以实时从政府其他部门提取相关预算信息,确保信息获取口径、来源一致,有利于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还能实时进行数据更新。
1.响应新政策的实际要求
为推动预算制度的深化改革,实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响应政府相关号召,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预算机制对各项公共资源的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应加大预算管理力度,重视预算项目的投入效益,不仅是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提高预算制度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以往的预算制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区预算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预算制度也不完善,过于重视财政拨款,缺乏对其他收入支出的管理,难以发挥资金的价值。而且,各层级、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较差,预算管理缺乏透明度。预算一体化建设可以实现预算编制、审核、执行以及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整合预算管理中的各个流程,制定统一的预算制度,从而提高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
随着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工程流程复杂,编制各种报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无疑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财政部门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工作量也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而预算一体化建设则可以将各系统进行有效衔接,整合各项资源,实现各层级、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仅满足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切实需求,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导致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受阻,对此,事业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以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有效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1.预算关口前移
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积极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及所有人员的预算意识,以获得所有领导及人员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支持,树立“先有项目再有资金”的思想理念。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推动预算管理关口前移。其次,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做好基础信息的管理工作。根据人员信息,合理预测人员类费用;根据费用支出标准和单位情况,测算公用经费项目,经审核后纳入项目库。基于项目库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的定额管理下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要做好项目库动态管理工作,将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纳入项目库中。最后,要明确各预算项目的负责人以及主要负责部门。由财务人员与项目负责人对接项目预算情况,指导项目的预算执行,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优化预算编制组织架构、责任划分以及指标设计
首先,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组织体系建设,成立预算管理小组,小组由相关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共同组成。其次,对比分析各项资金支出,根据计算模型,将各类支出按照重要等级和紧急程度划分级别。对于培训费、招待费等项目要坚持零基预算思想;对于关乎单位业务量的费用支出,可以利用弹性预算的方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增量预算或者固定预算等编制方法进行编制。最后,建立预算指标分解机制。事业单位要对办公费、差旅费等公共管理费用建立预算指标分解机制,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实现预算的常态化管理,为预算执行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3.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落实考核评价
首先,要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管,重点关注预算指标的使用和执行情况;审核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流程、手续以及资料的完整性,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其次,加强专项预算项目的监管,重视专项预算资金的使用、执行进度等情况,防止出现超支、挪用的现象,并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将预算执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年终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以及预算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事业单位应从大局出发,全力开发新系统,构建符合预算一体化管理需求的管理系统。
首先,财政部门要根据规定要求,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小组,对财政部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构建统一的预算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全区域统一的项目库,做好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顶层设计,借助预算一体化系统推动财政资金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做好系统建设基础工作。根据《规范》要求,制定预算一体化系统建设需求,分析新系统中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预算分析等各环节与当前预算业务的差异,并针对性调整现有业务,将业务管理纳入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确保系统与业务相匹配。最后,要加强系统建设的团队建设。组织并引进高素质研发团队,根据业务规范和系统建设要求,全力以赴开发新系统。在系统建设中,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系统性能。此外,要加强对业务人员关于系统操作能力的培训,以便业务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并熟练操作预算一体化系统。
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预算管理中预算超支、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外支出、专项预算资金被挪用、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此,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通过事项储备项目库的方式控制事业单位支出,建立预算管理闭环,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并实时反馈,创新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自动生成规则、追踪规则、控制规则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向动态监控,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预算管理以项目为支撑,实行先有项目再有资金,所有项目必须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每个项目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的代码,提高数据统计、资金安排效率。预算管理中,以预算项目为主体,囊括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以及决算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闭环,实现预算数据在同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间的“横向到边”传递。在上下衔接方面,下级通过系统接收上级的指令,在执行上级安排的资金计划过程中,与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上级通过系统实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最终流向,实现“纵向到底”。
1.建立自动生成规则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组织部门、人社部门管理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及时获取人员信息,不需要人工输入;通过分析人员、单位以及资产等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人员类的预算和单位公共经费预算。同时,将采购物资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服务等模块相关联,从而实现三者预算的相互生成。
2.建立追踪规则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是以业务预算管理为主线,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规则,系统对各预算业务指标进行核算,完整记录各业务预算指标的审批、细化分解、传达、调整、执行以及结算等流程,上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体化系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各预算项目资金的支付情况,实现预算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
3.建立控制规则
预算一体化系统可通过建立控制规则,以收入控制支出。总预算一经批准,预算一体化系统直接生成各层级相应的预算指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有费用支出都应在预算指标内,严禁没有预算指标的费用支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预算外支出、预算超支或者支出超过收入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财政风险。
信息化不足,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可能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降低管理效率等,不利于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和应用。推进财政信息系统化管理,做好现代化财政信息支持,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1.推进零基预算管理系统化
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预算编制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零基预算的实行,加快零基预算管理系统化建设,在预算体系中建立以重要程度、成熟性以及绩效管理等为考核指标的预算项目评分机制,对各项目的预算进行评分,再结合资金情况,优先对评分较高的项目进行预算安排,打破传统的预算基数规则,以平衡年度预算,精简各项目预算,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变传统固有资金配置方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化
在全面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化建设的实施,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总体预算绩效指标,客观全面的对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事业单位的业务预算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加快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目标分解、执行同步实行的“双监管”。积极探索新型预算管理方式,加快创新预算与绩效信息化管理一体化发展。
3.推进债券管理系统化
在预算一体化系统中,推进债券管理模块建设,使其可以实时反映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的总体债务情况,包括债务总额、余额以及债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将事业单位债务、单位资产以及预算相关联,系统会自动计算每年债务偿还金额。同时,通过系统还能防止出现举债过重的问题,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项目审核,从而有效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债务管理水平。
4.推进数据分析模型的构建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构建数据分析功能模块,充分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以财政数据为主,结合税务及发改相关数据,推动财政数据分析模型的建设,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大数据技术的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预算管理中各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涵盖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整合各个业务系统,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核算的错误率,提高了预算管理效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仅是事业单位升级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