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妍坤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近年来,技术的快速迭代加剧媒介融合的步伐,产业链的深刻变革促成动画与人工智能、5G技术、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高新应用技术交融,进一步拓宽动画的应用场景并呈现出众多新兴业态;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需求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也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更高要求。当下,高等院校的动画专业如何面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应用场景商用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成为摆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任务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其局面亟待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以产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构建高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体系,扭转应用型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落差的局面。
在当下的数字化背景下,动画成为跨行业广泛的实际应用,形成多样的泛动画形态,产业升级发展、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势必影响专业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针对具体的动画岗位细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明确培养目标,使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而当下一部分高校的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实践课程地位偏低,无法对接现今动画企业实际需求,呈现出课堂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脱节等问题,校企协同育人只在表面下功夫,比较集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只在少数专业课程中实施企业项目实践教学,讲授基本的行业知识,普遍缺乏相应的行业商用项目实践环节和技能训练,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总体的宽广度不足。
首先,部分实践项目在工作开展之前与企业沟通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与行业需求贴合不紧密,降低了课程实践环节的应用价值;其次,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在育人理念、指导思想及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上存在分歧,导致学生接受的理论教学与在企业接受的实际指导存在出入,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不利于新时期信息快速发展背景下动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行业适应性。
动画专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其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面向产业的实践课程缺乏企业从业人员的有效参与,在源头上就凸显出课堂教学和产业实践脱节的问题。企业客座教师比例明显过低,缺乏行业新资讯和动态信息的引入,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各种因素鲜少能够进入一线课堂教学领域,因此,学生在实践阶段的训练与未来从业当中的项目实践的侧重点不够吻合。
一方面,在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工作中,企业的地位被削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动画专业实践课程成果的转化率低下;另一方面,企业鲜少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过程,具体实践内容的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及全面的个人创新能力 发展。
目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还不能深入契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在合作的方式、机制和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亟待提升和完善之处。总体来看,影响校企合作成效的关键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难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2)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激励措施有待完善;3)高校与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技术信息共享平台;4)高校激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局部环境尚待优化。校企协同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企业、政府各方要准确定位,寻求合作切入点,谋求利益共同点,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具体保障机制包括:
教师多采用讲授法,缺乏对真实案例的深入探讨和实践环节的技能训练,这必然会让课程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专业实践课程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和实践对接,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行业实践平台的无缝对接,缺少慕课、网课等依托新技术的新课程方式。
协调好专业课程群管理的特殊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保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使学生能够从中真正受益。同时,由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校企合作的管理和考核办法,明确校企合作的责任分配和各方利益,验收校企合作的成果与推广,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意义,从而建立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转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及课堂教学资源,结合重庆邮电大学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优势,重建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行业教育之间的良性互补的关系,丰富实践环节评价方式,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应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核心,着眼于互联网发展、虚拟现实商用领域拓宽的时代背景,抓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两条主线,贯通以新课程不断涌现置换旧有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为主流,建构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融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契合动画专业课程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深化协同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编写,以行业高标准共同开发师资认证课程,共同制定课程评价和质量保障机制。邀请企业讲师从企业的项目竞标、项目统筹、项目管理、项目制作、项目投放、项目质量监管、项目周边产品开发、项目可持续运营等全方位角度与课程体系有效融合;第二,结合泛动画产业需求,精细化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区域优势与高校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第三,强调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强调个体间不同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充分融入企业的商业项目,采取“2Y+2C+3M”课程体系设置模式。“2Y”指本科阶段大二、大三学期,主要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将企业项目融入该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中,拓展学习内容的行业宽度;“2C”指商业项目创作和学生个人独立原创,前者强调项目流程的全面掌握、团队协作理念;后者以学生个人原创项目的孵化为主导理念。全方位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动性、适应性;“3M”指该阶段学习的模块化课程群,包括企业实践课、工作室选修课,以专业知识容量递进的方式推进学习,平顺过渡专业模块化学习的难易度。同时引入企业商业项目,采取拆解项目任务的方式,将符合课程内容要求的片段任务融合在课程模块的实践环节中,训练学生适应行业各环节工作特征的适应性,探索个人能力的优势点,引导原创项目的商业孵化。
联合打造多维度工作室选修课。首先,应针对动画行业的特点,打破学校与企业的界限,将实践教学灵活多样地贯穿在工作室选修课中,探索“企业导师+高校教师”高效组合方式的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校中企”与入企业实习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将企业生产管理的部分环节搬到校园中,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使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进行必要的角色互换,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促进双赢;其次,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课赛结合、项目引入结合等方式,驱动高校学生独立思考与项目产出形成良性协同。具体的实施方式包括:
3.2.1 广泛开展远程课堂教学
首先,校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灵活广泛地利用互联网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并结合企业实际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项目流程真实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其次,高校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导师团队共建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双向互动式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授方式;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真实地观察,实现企业导师与师生的随时沟通,打破时空壁垒,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3.2.2 有效构建形式众多的行业导师分享
通过行业导师讲座、训练营、公开课等形式将企业的实际问题需求、行业关注热点、实践创作开展流程等引入到教学及学生实践项目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以新技术为牵引联合企业开设多元化的进阶实践课程群,以必修将企业的实际问题需求引入到教学及学生创新项目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以新技术为牵引联合开设多元化的进阶创新课程群,以必修课模块和共建选修实践模块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
3.2.3 建立校企共享项目孵化平台
通过校企协同,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需求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学生岗位体验库,让学生在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带领下,体验行业生产的实际过程,并促成实践课程原创内容的商用孵化,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体验。同时,制定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方案,成立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团队,搭建适合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库、数字媒体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商用项目案例汇集、拆解分项案例、企业导师操作流程录屏等实践教学内容资源。
近年来,动画产业中周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发展迅速。周边产品以影视动画作品延展开发、独立周边产品推广为主要形式逐渐成为积聚巨大商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行业新秀。打造优秀的动画形象,从中华优秀传统视觉表现形式中创造性提炼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灵活应用到现代产品包装,也成为校企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中应当关注的领域,其商业实践价值不言而喻。动画形象因其强烈的视觉效果,生动丰富的造型样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将动画形象与商品的品牌文化内涵相融合,通过现代商业形态多变的包装形式使得两者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其优势在于通过动画角色形象赋予商品个性化包装,以夸张的造型拉近消费者距离,获取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多的关注,最终实现商品价值最大化。这已然成为商品包装设计的新风潮。
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对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及时调整动画课程的结构。当下的动画课程教学中由于局限的设计思维,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学生的进展不能与市场接轨,将当下炙手可热的商品包装设计融合到动画课程的教学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敏捷的设计思维。因此,动画专业的课程需立足当下,在教学上注意与市场的渗透与交叉,构建完善教学平台,这有利于动画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动画形象成为新时期超越文化藩篱、语言壁垒深受各国所民众喜爱的媒介沟通语言。在消费者审美需求日渐提升的今天,动画形象从影视作品中独立分支,广泛出现在商业产品包装中,当动画形象与商品包装设计交叉融合时,二者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动画造型设计需同时面对审美需求的转变、直观展示产品信息、传递精神内涵等议题,并充分挖掘文化特色。因此,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产业转型、学科交叉融合等因素,紧密围绕商业实践项目等形式协同企业从人才需求等角度实时调整课程体系框架,满足创新型实践人才的要求。
总体来看,探索与产业链条和企业需求相契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既是充分发挥高校育人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新时期学科专业内涵提升与以产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