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朝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

2022-11-24 23:15:57徐怡沛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乐段和弦民族音乐

徐怡沛

一、《努玛阿美》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努玛阿美》根据曲式结构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复二部曲式,第二部分为五部回旋曲式。

第一部分的复二部曲式由两个并列的单二部曲式构成,第一个单二部曲式乐段A为1-17小节,第二个单二部曲式乐段B为18-36小节。

乐段A(1-17小节)调式调性为#c羽调式。乐段B(18-36)小节#f羽调式。这两个部分结构均衡,音乐优美舒缓。乐段A为主题乐句,吸收了海莱腔的元素,乐段开始旋律是在右手部分,从第8小节的左手三连音旋律进入之后仿佛在听众眼前缓缓地打开了一幅线条流畅优美的山水图,节拍为3/4拍,整体的音型运用了三连音和附点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灵动。[1]

乐段B是在乐段A主题乐句上四度的基础上发展,节拍在2/4、3/4、4/4拍上来回转换,还是以三连音和附点这两个节奏型为主。

连接部分(37-53小节)整体为#d角调式。17小节的过渡让音乐情绪有了极大的转变。第53和54小节双手跳音和一个渐弱将音乐引入第二部分。连接段乐句的织体变化重复,前两句的调式调性都结束在#d角上。连接部分的左手和右手都是处于高音区,左手一直以G-D的五度关系进行伴奏,并且节奏节拍比较均匀,没有太多复杂的节奏型,整体旋律流动感很强,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

第二部分为五部回旋曲式,五部回旋曲式又分为C+C1、连接、D、连接、C2+C3、连接、E、连接、C4、连接、Coda十一个部分。

C+C1、连接、D、连接、C2+C3、连接六个部分(54-168小节)为#c羽调式。C乐段一共有三个乐句,两个对称乐句和一个补充乐句。补充乐句使用跳音音型使得音乐更加的跳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到C1乐段。C1乐段是C乐段的变化重复,C1乐段高音旋律部分是在C乐段的高八度上进行,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旋律部分。92-96小节为连接部分,向D乐段过渡。这五个小节又分为两个乐思。D乐段整体节奏比较平稳,左手采用单一的音型来伴奏,主要凸显右手的旋律声部,衬托出右手明亮又清脆的旋律音乐。连接部分由双手交替共同完成,右手转到了低音谱号上,旋律比较暗淡,最后几个跳音十分灵动,整体连接部分为了与后面的乐段形成对比。C2、C3段和连接部分是C、C1段和连接部分的再现,基本写作手法是相同的。

E连接两个部分(169-191小节)be徵调式。E乐段和连接部分基本沿用之前的音乐材料,但调性发生了改变,在新调性上继续发展。

C4(192-223小节)f羽调式。C4乐段与之前的再现乐段不同,节拍不停变化,拍子的多变性就使得音乐更加具有动感,节拍更加自由,速度从第192小节开始是中速,音乐发展到200小节速度变成了快速,音乐逐渐渐快,速度的变化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紧凑。

连接(223-229小节)为#c徵调式。225-229五个小节旋律在左手部分呈现,右手分解和弦烘托气氛,推动音乐向最后一部分尾声发展。

尾声coda(230-246小节)#c羽调式。音乐发展到尾声逐渐渐弱,230-238九个小节右手和弦旋律将气氛推上去,239-246小节旋律转向左手部分,在渐慢中结束。

(二)和声分析

在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中,张朝作曲家和声运用的十分巧妙,他不仅按照传统的和声来进行写作,而且还加入了非传统的和声进行来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性。

1、三度和弦叠置

三度和弦叠置是最基本的和声进行,在作曲技法中最常见,是传统的功能和声。这种传统三度和弦叠置的和声进行是张朝作曲家在钢琴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一种。[1]在作品开头部分的第2小节,左手和弦部分就是由三度叠置的和弦构成,在听觉上就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而右手中声部加入了A音,与左手和弦低音形成一个六度关系,使得音乐更具有民族色彩。

2、非三度和弦叠置

非三度和弦叠置使得和声的功能性被降低,为了增强音乐色彩,让音乐色彩更加丰富,音乐风格更加鲜明。在这首作品中四度和弦运用的最多,19-21小节右手旋律高声部跟中声部形成四度和弦叠置,高声部明亮,中声部柔和,单用高声部声音比较单薄,加入中声部形成四度叠置音程之后音乐的层次感更加明显,横向和纵向上扩展了音响效果。作品中也运用了二度和弦叠置来营造一种不协和的音响效果,111-122小节刚开始部分右手是单音形成的二度关系,音区比较低,声音浑厚,121小节右手加入了二度和弦形成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听起来十分低沉,之后音乐又转向高音区,一低一高、一明一暗,音乐对比明显,色彩丰富。张朝作曲家作品的创新点之一就是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和声写作技法,他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让钢琴说中国话”,用西方乐器来展现中国民族音乐之美。

二、《努玛阿美》音乐特征分析

(一)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是截然不同的,这两者的创作技法、音乐的表现形式、演奏方法都各不相同,西方音乐是按照比较规整的和声来进行写作,而中国民族音乐会加入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调式来使得民族色彩更加浓郁。音乐是不分国界的,音乐能使人内心激动和荡漾,带动人情绪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作曲家可以通过音乐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流。因此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有异也有同,两者虽在历史背景上相差甚远,但是所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2]

张朝作曲家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非常重视,由于他从小生长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耳濡目染了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因此他创作这首钢琴独奏曲的一大亮点以及创新之处就是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耳目一新。

在和声方面进行融合,作品中既运用了传统的三度和弦叠置、又加入了非三度和声叠置使得民族色彩更加浓郁,第2小节,左手采用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C-E-#G,右手中声部A的加入使得#G-A形成小二度关系,奠定了全曲的民族色彩基础,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具有民族韵味。

在旋律方面,对于主题旋律的发展再现。在很多西方钢琴音乐中作曲家都是以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进行变化发展和再现。这首钢琴独奏曲是作曲家将少数民族音乐充分消化吸收之后,提取出其中的精华放在音乐旋律中,并没有根据民歌直接进行改编,音乐中包含着作曲家对家乡好山好水的描绘,加入了高、中、低三个声部,使得音乐层次感分明。作品第一部分由两部分组成,A部分为主题旋律,B部分则为A部分的变化发展,对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化再现,是在A部分旋律上方四度上进行发展。

相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来说,西方音乐简单的和声配置,乐器的多样化使得它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在保留中国民族音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民族音乐能被更多人熟知,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二)民族乐器音响的模拟

这首钢琴独奏曲中,作曲家将西方乐器钢琴与中国少数民族乐器——三弦、竹笛联系在一起,用钢琴来模仿弹拨乐器和吹奏乐器的音色。

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37-50小节,作曲家左手采用了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结合来模仿云南少数民族—彝族的弹拨乐器三弦,声音十分清脆,富有弹性,用钢琴来模仿三弦拨弦时的音乐效果。右手一连串旋律模仿少数民族哈尼族乐器——竹笛,音乐线条优美、流畅、连贯,模仿了吹奏乐器竹笛的音色特点,右手声部还加入了八度跳进和跳音,使得旋律线条更加流动,音乐更加活泼、跳跃。这部分弹奏的时候手指触键要多用指尖,力量放在指尖上,手腕带动手指,力量不能紧,音乐流动性要强,声音要传出去。进入连接部分37小节时,可以加一点左踏板来柔和音色,演奏者应该从多角度来达到模仿三弦和竹笛音色的效果,更好的还原作曲家想要的音乐。

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 “钢琴不适合表现东方音乐。”钢琴是一种击弦乐器,而东方音乐中滑音居多,韵味十足,这在击弦乐器上是很难表达出来,因此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自然美,以及中国民族乐器的弹拨乐器、吹奏乐器等都与西方音乐有着莫大的联系。我们要找到西方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共同之处,求同存异,更好地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3]

三、《努玛阿美》对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相对于西方音乐来说发展不是很迅速,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较为滞后,但中国钢琴音乐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它需要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它需要挖掘新的内容,融入新的形式,产生出新的碰撞。张朝作曲家正是看到了这点,他着手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结合起来,[4]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中国民族音乐所蕴含的魅力,这种民族音乐之美是我们特有的,是谁也无法取代的。

这首《努玛阿美》是张朝作曲家《土风集》中的一首作品,他在钢琴上来展现自己的家乡音乐,让更多人通过音乐来了解到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感受他对于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这不仅传承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而且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让中国音乐更快地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民族美,提高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音乐自信。

中国钢琴音乐如何传承和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张朝作曲家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他所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中,《土风集》是将原生态的自然景象融入到钢琴音乐中,原生态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古风集》是将中国的国粹,古代文化融入钢琴音乐中,其中代表作《皮黄》将中国的京剧与钢琴相结合,成为经典佳作,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浓郁的京剧风味。《自然集》是将中国的各种山川美景与钢琴音乐相结合,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钢琴展现出来,各种音乐色彩不断变化,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想象、色彩、谦逊、超越等等。《儿童集》是为儿童创作,儿童是中国的未来,让更多的琴童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节奏、结构和特点,耳濡目染中国音乐。因此张朝老师对于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音乐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和发展下去的,我们要创作出更多的中国钢琴音乐来使得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钢琴虽是西方乐器,但他与中国音乐是有一定共性的,有异也有同,我们要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求同存异,不断创新以求共同发展。我们要把钢琴作为传播媒介,将更多的中国文化带给世界,让中国钢琴音乐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5]

结 语

通过对这首作品音乐本体和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民族之美,更深入了解到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调式、和声和结构特点。该作品在创作方面,作曲家并没有直接使用民歌的旋律来进行创作,而是将民间音乐消化和吸收之后,用自己的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创作可谓是境界极高,极其巧妙。在音乐特征方面,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写作手法,调式不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且加入了西方和声手法,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旋律发展无论是在纵向还是在横向上,都是多个声部统一,民族色彩浓郁。还有对少数民族乐器的模仿都是本首作品的独特之处。该作品不仅创作手法新颖,而且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这首作品,让更多人欣赏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感受到了它的民族音乐之美,将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创作手法新颖独特。笔者希望通过对这首钢琴独奏曲的研究,让更多人关注到张朝老师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了解到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将中国钢琴音乐不断发展,让它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乐段和弦民族音乐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品鉴(2021年26期)2021-10-25 09:49:56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乐器(2021年9期)2021-09-18 02:00:04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乐器(2021年7期)2021-09-10 07:22:44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黄河之声(2019年24期)2019-12-16 01:11:52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趣味(语文)(2019年4期)2019-08-20 05:37:02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长江丛刊(2018年28期)2018-10-31 08:51:22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北方音乐(2017年11期)2017-01-28 22:52:47